殉葬尤其是人殉这种制度,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没有人性的一种制度,原本在我国战国时期就已经逐渐消失了,兵马俑就是以陶俑代替人进行殉葬的。但是在明朝时期,从朱元璋开始,又重新流行起了人殉的制度,他就要求他的妃子们给自己陪葬。那么,这些妃子们在殉葬的时候,是直接活埋掉,还是先杀死之后才埋掉呢? 在一座战国时期的王侯墓室内,在主棺内有五具陪葬,这几位殉葬者还算体面,估计是先自杀,然后被埋进墓室内。 而在主棺西侧一个小棺木中,有一具尸骨,是一位年轻女性,没有任何陪葬物,身上藤条缠绕,这个人应该是活埋的,活着的时候被绑起来,活生生的钉进棺材里,然后填上土,这可能是一位被正室打压的侧室,可见对她是恨之入骨,可以想象,在漆黑的地下,任凭她如何的哭喊、踢打,没有任何回音,陪伴她的是身边冰凉的尸体,一直哭喊到没有力气,没有氧气,然后在绝望中死去。 这就是残酷的殉葬制度! 殉葬制度在中国断断续续存在了几千年了,直到明英宗时期宣布废除,可是清朝时期又短暂恢复。 这些无辜的女子迫于压力被活埋、刺死、鸩杀或者缢杀,她们的命运往往掌握在男人手中。 每个朝代殉葬的方式都不一样,但很少有人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秦始皇时期,秦二世胡亥下诏"先帝后宫为生子女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秦始皇一生23个儿子十多个女儿,可见生过儿女的寥寥无几,按照《史记》的记载 ,秦始皇"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 ",没有生育的大概也在万人。 秦始皇陵周边陪葬坑188座,考古人员挖掘了10座,发现有不同数量的乱葬人骨,尸骨残缺不全,应该是在别处杀死,移葬在此处。 张廓《多妻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和家庭结构》中说,两汉、六朝、隋唐、宋辽金等朝代,都有过活人殉葬的历史,元朝时达到高潮,成吉思汗死时,灵柩所经之处,所遇之人"尽杀之","杀40名贵族美女及大汗之骏马以为殉"。成吉思汗灵柩运送万里,一路上杀的人不计其数。 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到朱瞻基的六任皇帝,都使用后宫活人殉葬,明成祖朱棣的朝鲜妃子韩氏也在殉葬名单上,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了韩氏的殉葬过程: "帝崩,后宫殉葬者30余人 。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 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上 ,以头纳圈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韩氏临死,顾谓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 褚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亲入辞决。韩氏泣,谓仁宗曰:‘吾母年老,愿规本国。’仁宗许之。" 由此可见为朱棣殉葬的嫔妃都是缢死,书中的金黑是韩氏的乳母,韩氏到中国来时十二三岁,殉葬时二十二三岁,韩氏死后金黑在中国生活了二三十年才回国,朝鲜史书就是根据她的回忆记载的,其实,明朝的殉葬不止于皇帝,他们的子孙诸侯王去世后,也采取活人殉葬。 谁也没有想到,结束人殉的竟然是俘虏皇帝明英祖朱祁镇。 据说当年他亲眼看到父亲朱瞻基去世时,太监们逼迫殉葬的妃子们自杀,"哭声震殿阁",这个场面让当时才9岁的朱祁镇记忆犹新,成为他一生的梦魇,继位后13岁那年,哥哥周王朱有炖去世,朱祁镇亲自写信要求不要活人殉葬,但是最终没能阻止,朱有炖的六位夫人"皆殉死"。 贵为皇帝也没能阻止殉葬让朱祁镇非常难过,他决定亲自实践,在遗嘱中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果断的阻止了活人殉葬的制度,从这一点来说,明英宗朱祁镇还是有所作为的。 虽然如此,但是,朱祁镇的努力还是白费了,成化四年,辽王儿子病逝,上书明宪宗要求妻妾殉葬,宪宗不准,并把辽王儿子的妻妾接到宫中保护,而到了成化22年,宁河王去世最终几位妃子还是殉葬了,宪宗无奈,只好给予表彰,对外说是殉节。 虽然明朝的殉葬制度有所控制,但是到了清朝又被启用,努尔哈赤的皇后和两个妃子殉葬,顺治有30多位嫔妃殉葬,康熙对殉葬制度深恶痛绝,临终前严辞拒绝大臣们要40位宫女殉葬的请求,至此,残酷而野蛮的殉葬制度才终止,这也算是一个文明开始的信号吧。 最后,让我们记住一位霸气反抗殉葬制度的女性,他就是耶律阿保机的述律皇后,当大臣们要求她殉葬的时候,她抽出宝刀,挥刀砍掉了自己的右手,扔到了耶律阿保机的棺材中,当时的大臣们看的是目瞪口呆、张嘴结舌,述律皇后转身离去,剩下一群大臣在风中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