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电视剧里面看到,古代人使用的银子都是白花花的,不管是一整块的银锭子还是碎银子,都是白的,银质的感觉,还有不少是人们把银子拿起来咬一口来确认是不是真的银的镜头。但是,古代真实的银子,真的和电视剧里面那样,都是白花花的样子的吗?真正的古代的银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古人用的银子真的是这样的么?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古代真实的银子是什么样的 在没有纸币以前,除了以物换物以外,流通时间最长的就是银子了。我们经常会看到电视剧中的银子,形状大小统一,造型也很漂亮,工整。可实际上,古代的银子没有统一的大小,颜色也没有那么亮丽。 那古代社会,因为技术的原因,那时候的银子不是很纯,里面有很多杂质,所以看上去颜色比较偏暗,再加上长时间氧化的原因,银子也会越变越黑。 现在人们的纸币的真假辨认一般是通过看、摸,再者就是验钞机了。可是古代没有验钞机啊,这银子光摸、光看也不知道真假啊。于是人们就有了自己的一套辨认真假的办法。用的最多的应该是用牙咬了,另外也可以用火烧的方法来辨认,还可以用摔在地上的声音来判断真假。 所以,在古代,你见到的银子应该是大小不一,黑黑的,而且还带有很多牙印的银子,并非电视上的"白花花"的银子。话说回来,这样的"黑黑的"银子给你,你有兴趣要吗? 2、银子的真实面貌 大家都知道,金子、银子和铜钱是古代最主要的货币,但其实白银真正作为流通货币,是在明朝才开始的,在明朝之前白银并不是法定的流通货币。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在春秋战国时候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形式的货币,有布、刀等等,知道秦灭六国之后,才正式统一了货币形式,改为铜钱,这种货币形式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在秦朝之后,各个朝代对铜制货币都有改进,但都还是保持着方孔铜钱的形式。从宋代开始,出现了交子,也就是最早的纸币,到元朝的时候,纸币取代了铜钱的主要地位,而且白银也开始在市面上流通。 直到明代,白银才正式称为法定的货币,也被称为"元宝",而且至明朝中期开始,白银成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之一。甚至到了清朝,白银成为了最主要的流通货币。那么,古代的白银到底长什么样呢?要知道,银是一种贵金属,因为颜色白,所以常被人称为"白银"。银这种贵金属,很少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大部分时候都是化合态的形式。白银因为供应充足,所以本身价值低于黄金,于是就被当做是货币的一种形式而被人类广泛开采使用。 因为白银很容易和其他物质相融合,所以在古代造假币的现象非常普通,许多人会通过一些化学手段在白银里混合着其他金属,比如铁、锡之类的。所以我们看到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的一幕,就是店家在收到对方的银子之后,会在手上掂量掂量重量,其实这就是在看这银子里有没有作假加入其他金属。 除此之外,用牙咬是最常见的判断白银真假的方式。真的纯银比较软,用牙齿咬还能留印,而掺入铁之类的银子用牙齿咬是非常硬的。所以现实生活中的银子,上面全是人们留下的牙印。 另外,银子极容易氧化,大家都知道,氧化的银子样子就会发黑。所以,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银元宝大多都是白花花的特别亮,其实,真正的银子一点都不白,相反,市面上流通的白银大多都是黑不溜秋的没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