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夜间行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量的工作和社交活动必须利用"八小时"以外的空间,每个驾驶员都会有夜间行车的经历。夜间驾驶视野窄、视觉差,会车时眩目、视力下降等,给行车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确保夜间行车安全也十分重要。 一、做好出车前的准备是夜间行车的前提 出车前,驾驶员应注意休息,保证精力充沛,尽可能对行驶路线、道路情况、沿途对停车有影响的路段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车辆要做全面检查和维护,尤其是照明设备要完好。当对所驾驶的车辆不熟悉时,检查和熟悉灯光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掌握夜间行车特性是安全驾驶的基础 1. 视觉因素 交通管理专家们经过多年研究认为,驾驶员开车,80%以上靠视觉,只有不到20%靠耳、鼻等其他感官。视觉包括视力、视野、明适应、暗适应等。就视力而言,夜间行驶与白天差异甚大。夜间在汽车大灯照射下,远则只能判断1 公里以内的车行方向,近者只有一二百米,相当于白天视力的1/5。 2. 视觉的明适应和暗适应过程 视觉的明适应和暗适应这两个过程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看到清外界环境的时间。夜间会车时,关闭大灯或使用近光灯会造成短时间的黑暗,开灯后路面突然变得很亮,驾驶员要适应从暗到明的过程,有较短时间看不清事物。如此反复,最易造成眼睛疲劳,对道路宽度、车辆宽度和车辆速度感知等判断失误,而引起事故。 三、夜间驾驶技术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 1. 有效控制车速 白天行车时,由于视线良好,车速便于控制。然而夜间驾驶时,车辆较少、夜色茫茫、缺少参照物、急于赶路等因素,导致车速在不知不觉中加速。夜间车速过快,甚至高速行驶是极为危险的。 2. 正确使用会车、超车灯光 会车时要正确使用灯光,必须按照会车规定操作。在两车相距100~150米时,将大灯的远光改为近光,并降低车速,选好交会地段,等两车相错时,方可使用远光继续行驶。若来车的灯光强烈刺眼,使自己有眼花或眩目现象,应立即减速或停车。 3. 正确运用灯光提醒 夜间行车视线不良,正确使用灯光是安全行驶的关键。汽车灯光的开启时间应与路灯相同,如遇阴天、雾天或是刮风下雨,则始终开启车灯,使自己保持良好的视线,同时也为他车提供明显目标。时速在30公里以内,可使用近光灯,超过30公里,则应使用远光灯。在通过有红绿灯的路口时,应在距该路口30~50米处关闭大灯,改用小灯。 注意经常变换远近光灯。经常变换灯光对安全驾驶有以下作用:有利于观察环境和路况,更利于及时发现隐患;有利于减轻视神经疲劳,提高驾驶者的兴奋度;有利于及早引起其他车辆、特别是弯道另一侧来车的注意。 4. 感知灯光信 号变化的"寓意" 夜间行车驾驶员主要是靠车灯来获得信息,因此,认清车灯信号十分重要。 (1)车灯光照射距离由远变近,表示汽车驶近或驶入坡道。 (2)车灯光照射距离由近变远,表示汽车已在下坡道。 (3)车灯光离开路,表示前面出现急转弯或车辆已驶至坡顶。 (4)车灯光由路中移至路侧,表示前方出现一般性弯道。 (5)车灯光从道路的一侧移到另一侧,表示前方为连续弯道。 (6)对向车射出光线较短,表明来车将接近坡道;对向车射出的光线与路基脱离,表示来车已接近坡顶。 (7)前车尾灯灯光或亮或暗,表明前车在远处;前车尾灯灯光较为明亮,表明前车在近处。 (8)前车尾灯左右间距较大时,表明前车为大型车; 前车尾灯左右间距较小时,表明前车为小型车。 5. 应急处理 夜间行车遇到紧急情况,如车辆发生故障需停车检修,首先应设法把故障车辆移至安全地带,避免影响来往车辆正常行驶,在车辆无法移动的情况下,应打开车辆的示宽灯和双跳灯,为过往车辆提供明显标记。必要时,使用随车的应急灯或手电筒为操作人提供灯光信号和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