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被各大媒体广泛转载:武汉市青山区一男子朱超(化名)突然情绪低落、沉默不语,后经心理医生诊断,朱超已落下"心病"。其心理原因就是他长时间担任家庭"煮夫"。——Psy525.cn 朱超曾在合资企业打工,因不满公司的人事制度以及工作环境,三年前辞职。考虑到家里孩子还小,妻子又是单位财务主管、每天业务繁忙,朱超主动提出在家照顾孩子,周末也极少出门,与朋友们日渐疏远。一天,他送女儿上幼儿园,老师随口问了句:"你家是男主内、女主外吧?"朱超突然感到这三年来自己对家庭没有贡献,越想越自卑,从此度日如年。 专家释疑: 在我国,传统的夫妻分配方式是"男主外女主内",这与最初的生产力水平有直接关系:男性身体比较强壮,有能力获得食物并保护整个家庭的安全;而女性则更适合在家哺育、料理家务。 但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强,家庭"煮夫"开始在中国大量出现。很多男性不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于是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包括情绪低落、抑郁、烦躁不安等。 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双方关于家庭分工的"心理认知度"。每个男性都有征战的梦想,都渴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家庭,无论在心理或文化背景上,都习惯扮演"主外"的角色。而他们一旦彻底回归家庭,压力势必骤然上升。如果仅从表面维持"男主内、女主外"的模式,而妻子心中却悄悄给丈夫贴上"窝囊废"的标签,那么这种感受难免在生活细节中流露出来,造成伤害。因此如果"煮夫"的确由协商产生,那么妻子应当在日后积极赞美丈夫的工作成果,不要太过强势。 此外对于男性而言,在决定成为"煮夫"前,一定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并正确理解"贡献"的含义。家庭的运转不光取决于外部的经济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内部的精心打理。"主外"、"主内"从客观角度而言,只是分工类别不同,并不存在确切的性别对应。如果你的家庭现在有人"主外",也有人"主内",那么应该是很幸福的。"煮夫"们该做的是自豪,不是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