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不妨给德育加点调料


  尽管德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可现今不少学生对德育却缺乏热情与兴趣,甚至在有的学生眼里,德育成了"枯燥与教条"的代名词。除了社会大环境因素的影响抵消了学校教育的部分效果外,现今很多德育的形式和内容与学生需求联系不紧密也是重要原因,同样值得德育组织者和实施者深思。
  就同许多轰轰烈烈的活动一样,有些学校德育的机械化、理想化及泛政治化色彩浓厚,使深化德育的初衷与学生们的实际需求渐行渐远,特别是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已与先前发生很大变化的条件下,必须及时加入贴近学生心灵的生活、成长的"调料"和时代"活水"。
  众所周知,学生品德是在真实生活氛围中逐渐养成的,需要多些引导而非主导,多些熏陶而非教训,多些发展而非控制。因此,我们应最大限度地让贴近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各种元素成为充满活力的教育源泉之一,让德育的形式更有味道,更适合现今学生的"口味"。
  略举一例,不少学校在学生临近毕业时便少不了"感恩学校""感恩教师"等活动,此时不妨引导学生从毕业留言、师生畅谈、沙龙式的晚会等方式入手,无需什么特定的铺张形式和媒体推介,而毕业的难忘瞬间自然会激发学生和教师、学校间的神圣情感。再如,毕业典礼的设计也不必是学校的"一言堂",此时完全可以实现学校意图与学生愿望的有机结合,或主要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举办一次"我的典礼我做主"的特色活动。
  同样,各种形式主义色彩浓厚的德育方式也偏离了现今学生的接受特点。信息社会里,未成年人接触的信息量增大,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强,往往会对一些陈旧的事例及形式主义说教产生排斥或反感。因而,时代性应是德育的鲜明特征,由于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这就要求育人者及时给日常的德育内容注入时代"活水",并通过各项德育活动让学生广泛主动地参与,"以生为本"的原则下包容多样性,正视差异性,从而达到使其自主地丰富内心感受与体验的效果。毕竟,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才更能适应学生追求新、活的现实特点,也更易于找到学校与学生兴趣的最佳结合点,进而达到师生心灵交流中的激情碰撞。
  需要正视的是,学校德育作为一个人学生时代的成长记忆,它展现的不仅是学校对学生能否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视与否,对"人本"育人理念的落实与否,也同样有学校办学理念的真诚与否,以及育人思想与形式的先进与否,而不少形式主义、作秀式的德育无疑与"以生为本"的朴实初衷渐行渐远。
  正如那句"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所揭示的,尽管时下浮躁的社会因素对德育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学校德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所起的指导作用同样不可小视,需要教书育人者与时俱进,去探索更有效的德育内容与方式。试想,当我们给时下的德育注入鲜活的生活"调料"和时代"活水"时,德育还会无滋无味,学生还会缺乏热情、被动乃至反感吗?
网站目录投稿: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