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联华交响曲经典影评字


  《联华交响曲》是一部由司徒慧敏 / 费穆 / 谭友六 / 沈浮 / 贺孟斧 / 朱石麟执导,黎莉莉 / 陈燕燕 / 蓝苹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联华交响曲》影评(一):随更
  《鬼》黎奶奶扮起小白兔来十分柔弱可爱,剧情编排、矛盾设置相当精彩。最后一番说教意味的话经她口中讲出来也不觉得俗套,瞬间又回到了爽利泼辣的黎氏特色。
  《春闺梦断》费穆是意境营造的大家,此短片呈现了意象化的实验风格,士兵怀中的梧桐叶是国土的象征,而少女梦中与暴徒的抗争进退便是表现抗日情节了(p.s.居然还有被暴徒凌辱的场面),但估计连陈燕燕黎灼灼也未能参透她们拍了个啥。2020.09.13
  《联华交响曲》影评(二):惊喜的导演贺孟斧
  最吸引人肯定是费穆的《春闺断梦》,既软和又强烈,虽然噩梦那个角色像是德国表现主义默片走出来的,但在把握上费穆可以说得心应手,恐怖氛围强烈的节奏转化,噩梦和抗战相联系起来
  给人惊喜的是一个叫贺孟斧的导演,在场景和戏剧表现的才华可以说仅次费穆,特别是镜头的运用,在豆瓣上有些介绍,导演的其他作品却没人评价可能是失传,如果真的是这样真的可惜,那很可能是一位大师的人物
  在后觉得好的是司徒慧敏的《两毛钱》,两毛钱看到社会百态,极端的贫富差距,在镜头的表现上也非常不俗
  其他的短片就没什么感受了
  《联华交响曲》影评(三):短评超字
  司徒慧敏《两毛钱》:江青年轻时叫蓝苹,这是她主演的电影。两毛钱流通过程中,展示不同人的遭遇。
  费穆《春闺断梦》:整个里最牛逼的。无怪乎他能拍出《小城之春》这样的杰作。
  谭友六《陌生人》:更像是在看话剧。
  沈浮《三人行》:一股子浪漫。
  贺孟斧《月下小景》:情绪营造、镜头运用不要太棒。
  朱石麟《鬼》:人比鬼可怕。
  孙瑜《疯人狂想曲》:很短。跟《大路》的调调是一样一样的。
  蔡楚生《小五义》:斗争性、鼓动性。激烈激进。调动了一大批儿童。
  总的来说,宣传积极抗战的大时代背景使电影在今天看来有说教味浓、鼓动性强等缺点。但这缺点不存在于费穆与沈浮的影片中,孙瑜的那部也不是很明显。
  《联华交响曲》影评(四):最好的早期"微电影"
  最好的早期短片集锦,尤其是其中的《春闺断梦》(费穆)和《小五义》(蔡楚生)。《春》用一个梦境,用隐喻的方式表达抗日主题。《小五义》用发生在一个家庭的小故事说明当时中华民族面对日寇侵略的现实困境。几个故事都在短小篇幅内表达了国破家亡、救亡图存或反封建的主题。构思巧妙,我看评论中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联交曲》讲的是什么,这部电影是在1937年"国防电影"口号下上海联华电影人集体创作的抗日反封建电影短片集锦,请你们看不懂的,说《小五义》不好的,自己先去看看电影史!《小五义》里的父亲影射的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五个孩子是分崩离析的中华民族,闯进家的那个是日寇。被盗走的女孩是指"东北",片中有许多隐喻,包括五个孩子被"日寇"分化、内战等。现在的微电影导演能做到当时的一半,就算很厉害了。
  《联华交响曲》影评(五):不是简单的情绪重叠
  联华交响曲拍摄于1937年,大战前夕。
  不同的导演用自己独特的故事和叙事手法,表现出对那个时代的独特观照。
  八个故事组成了联华交响曲,通篇看完后,一个个故事之间没有任何情节上的联系,但是,情绪却在不断的变浓。到了最后,将那个面目可憎的老何推入河中,大快人心。
  一:两毛钱
  故事最为悲情的地方是独轮车夫被冤枉入狱,八年的牢狱之灾。导演对他寄予了最深的同情。
  之前,两毛钱,从富人到穷人的轮转,是社会的阶级差异。但是,独轮车夫的故事,则是社会不公的表现。法官声称法庭不是讲人情的地方,却没有查明事实真相,而滥杀无辜。
  影片在戏剧性的处理和视听语言上,也充满了张力。法庭上,仰俯之间,是对人社会地位差别的视觉表现。大俯所产生的压抑感,从视觉上表现出人的无力反抗。车夫悲壮的陈述,语气缓慢,掷地有声。探监时,牢里牢外,对打镜头的切换,以及仰拍车夫所表现出的悲壮和同情之情。
  二:春闺断梦
  先锋语言的尝试,重在表现性。
  在用声音和光影营造戏剧性的场景上,是非常成功的探索。
  三:陌生人
  这种故事模式是中国传统剧作中很喜欢的方法。
  情感上的冲击力,源自为子报仇的情感动力。
  乡土中国的情感处理方式,和价值观的体现。
  四:三人行
  这是我本人最喜欢的段落。举重若轻。
  三个胖子的形象设计:胖、矮、瘦。他们穿着绅士,举止诙谐,充满喜感。
  这是在现代文明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解救传统社会体系中被糟践的妇女。他们是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人,却无法真正掌握这种规则。这就是所谓的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吧。
  广播作为一个现代科技产物,成为都市生活的象征。对于楼房的打趣,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笑点。洋楼所应对称的奢华的生活,在这里是没有。反而是私密性差、杂居等下层人的生活状态。
  五:月下小景
  大段的音乐和留白的处理,非常凄凉。
  动作的表现并不算太夸张,人物的情感张力和戏剧性很强。
  父子之间的离散,就是东北抗日的过程。
  六:鬼
  夜晚,用风、光和影营造惊悚的气氛。
  七:疯人狂想曲
  大量叠影来表现回忆。
  八:小五义
  这是整个影片的情绪爆发点。
  老何侵占老李家,隐喻了华北被占领的过程。
  最后一场群众大斗老何的戏,是全片的高潮。也是整个影片的高潮,众人齐心协力的拯救国家,夺回自己的领土。
  《联华交响曲》影评(六):导演说
  "集锦片"是一种相当特殊的电影类型,众多导演在一部电影的空间里展示各自不同的风格,有普通长片所不具备的魅力。中国电影对"集锦片"的尝试始于1934年明星公司拍摄的《女儿经》,而1937年联华公司集全公司之力推出的《联华交响曲》编导演皆为一时之选,可说是中国电影黄金时代之魅力的集中展示。其主题是为了配合当时的"国防"电影模式宣传抗日或暴露社会阴暗面,各个片段都是编导们用卜6个工作日突击完成的,风格上各有不同,有写实,也有象征。
  想象力的"交响曲"追溯集锦片的历史,不难发现。这种形式的影片无一不是当时电影精英的结合,让多位知名导演在相同的题目或篇幅下完成各自的创作。
  对观众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观赏到了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也算是集锦电影能够一脉相承的一个缘由。
  如果说统一的故事框架还让1934年《女儿经》显得有些拘谨与局限的话,那么,1937年由联华公司拍摄的集锦片《联华交响曲》则彻底地打破了影片之间的界限,让每位创作者的想象力与个人风格得到充分发挥。影片共包括8部短片,其中5部都或直接或间接地以抗日为题材。这种相近的创作题材,并没有限制住创作者的思路,每位导演都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阐述。
  《联华交响曲》的第一个故事《两毛钱》更像是之前张石川的长片《压岁钱》的短片缩影,通过一张两毛钱的纸币流通对照出当时生活贫富悬殊的状况。第二部作品《春闺断梦》体现出费穆导演的大师潜质,影片描写的是两个女人的梦境,强烈的光影效果、逼人的角色造型以及夸张的画面构图都让人感到明显的表现主义气息。由沈浮导演的《三人行》则是风格鲜明的底层生活喜剧。《陌生人》、《月下小景》及《疯入狂想曲》都是描写抗日的影片,却风格迥异,或直接或寓言,或激昂或悲伤,体现出导演不同的创作取向与个人表述方式。由商业片名导朱石麟拍摄的《鬼》虽然在题材上略显老套,其有条不紊的叙事节奏与玄机铺设却非常适应这类惊悚片的模式。最后一部是蔡楚生的《小五义》,影片以寓言的手法表现出当时中国的抗战形势,其组织了大量儿童演员的高潮段落也能够引起观众的兴奋,算是为整部"交响曲"压了一个好轴。
  在《联华交响曲》取得成功之后,联华公司又拍摄了一部三段式的集锦片《艺海风光》,可见这类影片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在观赏《联华交响曲》这样的经典的同时,不免有些失落,属于中国电影的想象力与多元化风格到底到哪里去了?
  摘自《中国电影百年》
  《联华交响曲》影评(七):八十年前的《我和我的祖国》
  也是诸多名导合作出的集锦式大片,据说是响应"国防电影"号召创作出来的,算得上是那时候的《我和我的祖国》了吧。一个半小时里能看到费穆,郑君里,蔡楚生,沈浮,孙瑜,黎莉莉,朱石麟等诸多影史大佬,电影学专业必刷片啊。
  排名:小五义,月下小景,陌生人,三人行,鬼,两毛钱,疯人狂想曲(春闺梦断不算在内,简直不是一个风格,太脱俗了,或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太超前了)
  1.小五义 用儿童主人公本身就挺讨喜的,类似于《我和我的祖国》里的《夺冠》,让人看了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故事完整度比较高,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王次龙的角色大概象征着日本侵略者,父亲是傻不拉几坚持不抵抗的果党,孩子们则是社会的新生、活跃力量,是觉醒的知识分子。用充满童趣的视角影射现实,构思独特。至于有民粹含义啥的,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不是怕老百姓乱搞,而是大多数人太麻木了,需要民族意识的刺激!
  另外,王次龙教小朋友注音字母的表演挺有意思,有点像周星驰风格,不是当时简单的故作丑态
  .S.咋感觉葛佐治比《迷途的羔羊》的时候,视觉年龄变小了
  2.月下小景 故事有点扯,父子分别也不过三四年,就对话半天都认不出来了?镜头也没啥惊艳到我的,就是拍了两下水中的月亮啊。不过开头的bgm很好听,结尾父亲一言不发的一直走着,这个结尾挺有意思,让人想到《四百下》
  3.陌生人 故事平平无奇,看到一半就猜到他儿子肯定出事了。不过老头子到底是转变了,比较完整的一部电影。有个小细节很有意思:劫匪让老头子带他走出村子,老头假装数钱,劫匪也识相,给他加钱了。这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多么仔细观察生活啊
  4.三人行 穿的和卓别林似的,打闹喜剧延续至三十年代末。批判社会的执法不公,赞美行侠仗义。最后替毫不相识的女人再次入狱,关系进展的未免太快了一点。
  5.鬼 抨击封建迷信,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可惜黎莉莉演的有点不够味儿,事件也不够典型。当时有什么社会原型事件与之对应么?
  6.两毛钱 民国用钱点烟真的不算犯法吗......
  批判社会阶层分化。一张钱的流转故事,有人用它轻松点烟,有人却为了它而拼死拼活,最终入狱,主题鲜明。不好的地方在于价值观偏差了,穷人值得可怜,然而帮忙运毒品咋能是"他没有罪"呢.......
  7.疯人狂想曲 片名和内容不符,明明是个家仇国恨的悲剧故事,居然"狂想曲",一点也不"狂"啊,叫什么"哀鸣"之类的还差不多。
  诗人导演的风格又来了,人物死的时候一定要是笑着的,当年的观众不知道被催泪了没。这么简短和平淡的情节,实在称不上是个电影故事吧......
  打仗的镜头和《小玩意》里的很像,不知道是不是直接剪来用了。不过开头的镜头挺有意思的,银幕上一个双十标志,镜头一拉居然发现是铁窗,讽刺满分
  《联华交响曲》影评(八):大战前的交响曲
  《联华交响曲》,1937年联华出品。中国比较早的集锦片,不知道是不是最早…八部短片,整体来说,当时的抗日救亡运动的主旋律,都给这些片子或多或少的影响,再加上了30年代左翼运动风起云涌,也在它们身上刻下批判的调子。虽然抗日主旋律表达起来都显僵硬,社会批判的内容又失之于简单粗暴,但除去这些,还是能看到这些编导在声片时代的探索。
  1、《两毛钱》。蔡楚生编剧,司徒慧敏导演。一张纸币的流传所引带出的社会面貌。但编导对于剧情的处理过于随意,可能是短片容量的限制;对于社会的批判,也带有比较明显的简单化的左派激进主义。虽然要做到对当时创作人员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同情之理解",但是现在看时,还是要指出这种态度对作品的影响是不利的。ps:此片中有蓝萍。发现她还演过不少片子…嘴巴太大…看起来像是南洋人…
  2、《春闺梦断》。费穆编导。两个女人的几个梦。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几个梦情节都是连续的,还有为什么是两个女人,以及为什么这两个女人要睡在一起…梦的情节指向性太明显,没办法,国难当头,连做梦也要抗日。再说表现主义风格,这点似乎前人说得较多。但是我觉得费穆在此所营造的比较阴森的人造布景,是不能归到表现主义一派的,首先它是梦境的内容造成的,并不是用这样的布景去表现电影中的现实;其次是这个布景以及运镜,显得四平八稳,虽然它表达的东西是萧森恐怖,但它并未真正突出自身的造型自由。不过我这样硬拿所谓的表现主义来套,也显得滑稽可笑,事实只是,费穆做了一次对于梦境的尝试。
  3、《陌生人》。谭友六编导。一位父亲由于贪财而错放过杀死儿子的凶手。八部里面,这部的导演谭友六、还有后面的朱石麟、贺孟斧,是商业片导演,沈浮与蔡楚生是叫好又叫座的,艺术成就也很高,是联华大佬;还有孙瑜和费穆,是当时算比较先锋的,现在评价很高。恩,但是…在这八部片子里,能把故事讲讲好,又能突出自己思想的,恰恰是那三位当时的商业片导演。我最喜欢的一部就是贺孟斧导演的《月下小景》。先说这部《陌生人》,故事比较流畅完整,有明显的发生发展高潮段落,郑君里的表演可算精彩。但整部片子没有出彩的地方,高潮时树枝摇晃的蒙太奇,也显得切得过于频繁。
  4、《三人行》。沈浮编导。三个刚出狱的卓别林式的小人物,立志为社会做贡献,期间闹出不少笑话,最后他们替一位失手杀死逼债人的母亲代罪,再次入狱。故事非常不错,遗憾的是其并未有很大的笑点。韩兰根与殷秀岑,前者个子很小,后者很胖。在30年代的喜剧形象中,前者大多以"胡闹"现身,后者则是"痴傻"。他们的表演有借鉴卓别林的地方,但是形象不同。
  5、《月下小景》。贺孟斧编导。"九一八"后一个逃亡到上海的东北人,衣食无着,他打算抢劫,但又屡屡下不了手,最后邂逅其父,但终不能相认。我最喜欢的一部,完全是一部中国式的忧伤的film-noir。一开始的几个镜头非常美,一下子就把人拉入到凄清的境地。首先是一个很圆的月亮,月亮下的一对情侣,到这时,镜头里还是一片夜凉温馨,但是有两个因素透露着不安情绪,一是它的配乐——钢琴的单音重复,再是前景里走过的几个黑影。后一个镜头立刻接到在暗处贼头鼠目的男主角的身上,把刚才的气氛来了个颠覆。接着它却放下主角不管,镜头转移到一阵含着光的烟雾上——吸烟时吐出来的烟雾。这个镜头非常别致,一般都是先拍人吸烟,再顺着烟拍烟雾。这里却先拍烟雾在黑夜中缭绕,突出了凄清的环境氛围,然后再出现拿着香烟的流浪汉,音乐也出现了弦乐。接着,流浪汉与那对情侣被放置在同一画面中,情侣感觉到被打扰,走开了,这时警察来了,把流浪汉赶到另一个角落离去。其中穿插了男主角收住枪的镜头,表明了他的企图。这其中是有冲突的:一是流浪汉与情侣的冲突,二是流浪汉与警察的冲突,三是警察与男主角的冲突,另外还暗含了主角与流浪汉的矛盾线索。这几个冲突,其实都是很惊心动魄的,可以处理得很紧张。但是导演在这里用了慢悠悠的弦乐、缭绕的烟雾、美妙的月色、最重要的是,平缓的剪辑,把这些冲突都克制下来。这是和他这部电影所要诉说的主题与悲伤的基调相一致的,这种处理非常巧妙。再接下去,整部《联华交响曲》中最美的一个镜头出现了:水中圆月的倒影,被掉下来的烟蒂所激起的涟漪打破,形成了一瓣瓣弧状的光斑,颤动了起来。这个镜头的连接作用也非常明显,在它之后,男主角就要实施抢劫行动了,在它之前,矛盾都还隐含在表面的静谧之下。这个镜头把前后两种氛围,有机融合起来了。(当然音乐的一致性也起到这种作用,但这里用得不好)再接下去,故事就开始了。非常值得一看的短片。
  6、《鬼》。朱石麟编导。一个女孩总担心有鬼,隔壁大叔觊觎其美色,夜晚装鬼,逼得少女去他家过夜,遂将其奸污,女孩最后醒悟,认为人才是真正的鬼。这个有如通俗小说的短片,其长处在于故事讲得非常完满,前因后果高超都有了,和《陌生人》一样。但是其它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本来鬼来了这一段,正是可以大做文章的时候,这里却草草而过,有些可惜。
  7、《疯人狂想曲》。孙瑜编导。一男子由于妻儿被日机炸死而变疯,关进疯人院,整日高呼"打回去!"。主角变疯的那场戏,剪辑有些混乱。但是在疯人病院里有一个移动镜头,可算印象深刻。另外几乎没有什么可说,因为它完全是一部口号式的电影,在当时有其现实意义。失之粗糙,但口号响亮。
  8、《小五义》。蔡楚生编导。一家六口,无母,四兄一妹,父亲昏聩。房屋渐渐被父亲的"朋友"侵占,连小妹也被其拐卖。最后一家人奋起反抗,赶走入侵者。这片子也是一部口号电影,大概当时作为知名导演,不拍几部这样的电影以明心志,舆论是要鞭挞的,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国破家亡,他们的武器就是手中电影吧。那个环境中成长的中国人,其爱国程度怕是今天的我们想象不到的。这些口号电影能流传下来,不是因为它们的艺术成就,而是它们记录了当时整整一代中国人的悲愤。现在看起来很粗糙,但那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环境所制约的,这怕也是中国电影人特有的悲哀吧。
  《联华交响曲》影评(九):评《联华交响曲》
  ·林蜚
  一九三七年的开始,我们看到了《壮志凌云》后,又看到了这部集锦作品的《联华交响曲》无疑地这是部优秀精湛的力作,在它演出上又看到了许多新的进步的技巧,它开拓了电影艺术的新路,但,当然不是希望各公司今后的制作都经这条路上走,我们希望它不是经常的出品,而是兴奋的点缀品。
  《联华交响曲》这八部短作中都很优秀除了《三人行》较软弱外,但,特别值得提出来推荐的是《春闺秋梦》《月夜小景》《人狂想曲》《小五义》。
  (一)《两毛钱》——司徒慧敏编导。
  《两毛钱》的故事,它描写了两毛钱在社会各个不同阶级层的处之,富翁拿它当作引火物,流浪者可以换得一饱,小车夫为了它被判八年的徒刑。
  导演对剧本的处理很见简洁明快,法庭与监狱这二场处理得最生动,演员梅熹的小车夫与蓝苹的小车夫妻很能把握住个(意义不明),演来很见成功。
  (二)《春闺断梦》——费穆编导。
  《春闺断梦》是个无言剧,整个故事是由三个梦构成的两个姊妹做了这三个恶梦,第一梦她们梦见兵士们在荒漠的空野奏着凄凉(缺一字)军号。第二梦,她们梦见恶魔的疯狂状态,第三梦她们梦见自身受到恶魔的欺侮与凌辱,最后她们受不住这种压爆发了,她们向恶魔再不屈服而反抗,结果恶魔被打倒。
  费穆是善于用象征手法的,这里的展开当然采用象(征)手法的,他告诉了大众只有起来抗争才有生存,不然恶魔会得寸进尺的来压迫你。但是他的含义太深,不容易使一般水准低下的观众了解。
  导演处理全剧是用另一种新的技巧,他使电影艺术开拓了新路,这剧的优秀成绩与进步表演都足使他完成特殊的成功。演出上洪警铃的恶魔演得最成功,陈燕燕与黎灼灼都很优秀。
  (三)《陌生人》——谭友六编导。
  《陌生人》它描写了吝啬者的贪财而放走了杀死儿子的敌人结果媳妇亦死在敌人留下的刀上,吝啬者受了强烈的刺激而踏上了剿除敌人的最前线。这剧本的描写无疑是很正确的放弃私利而顾及大众的利害这是每个人应有的义务。
  导演手法尚见优秀,几个小动作的处理导演的手腕很不错,演员郑君里的吝啬演得最成功他深深地刻画出这角色的个性。其他白璐的媳妇亦很佳,刘琼的小梅平平。
  (四)《三人行》——沈浮编导。
  《三人行》这故事展开了三个徒刑期满的犯人,跑出监狱他们立誓今后要做好得不能再好的好人",可是这社会使他们做好人而从返监狱。这剧本暴露人生的丑恶。但它的意美显然较其他作品来的软弱。
  在演出上导演的成绩尚见称职,固然喜剧要避免去胡闹是不很容易的,这里导演手腕尚见幽默中带着严肃。演员韩兰根,刘继群,殷秀岑演得尚好。
  (五)《月夜小景》——贺孟斧编导。
  《月夜小景》展开在黄浦江边几个不同姿态的人物,流浪者,妓女,失去了家乡的强盗,这强盗本来是个好人,父亲决定他不会干不法勾当的,可是现在居然实在的做了强盗,在父子彼此明了的时候儿子已经被警察抓住好送到局里,因为他是强盗。
  题材是很积极性的,同时剧情展开的紧张,抓住观众的情绪很深。导演处理的技巧的优秀整个演出相当成功,一个第一次的新导演能有如此成绩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演员李清的强盗演得最成功,面部表情的深刻实在给于这剧一个极大的功绩,罗朋的流浪者,严斐的妓女,宗由的老者都有优秀的成绩收获。
  (六)《鬼》——朱石麟编剧。
  《鬼》的故事采取黑暗的封建势力及传统思想等,同时社会上许多人利用了"鬼"的故事以完成他自私自利的勾当。这题材对丑恶的封建社会给于一个无情的暴露。
  导演处理前半部甚佳,后半部稍见逊色,惟恐怖的空气还不够浓厚,倘能再处理得好一些,那末这"鬼"将有更好的成绩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演员黎莉莉的少女,演得很佳,她那种少女的姿态与警吓的情绪演的非常好,恒励的老者太软弱。
  (七)《疯人狂想曲》——孙瑜编导。
  《疯人狂想曲》是最短的一部,里编导者却给予观众一个极有意义的故事,这里的疯人,并不是真实的疯人,他不过是失去家乡田园死亡了儿子女儿的国人,他与别人一样具有清鲜的头脑,同时他的要求"打回去"正是全国民众一致的要求,所以叫"疯人狂想曲"者不过是应付客观环境的限制,其实这是部最正确有积极意义的力作。
  导演处理技巧是异常的优秀,我们实在觉这是可爱的作品,演员方面尚冠武的疯人演得相当成功,梅林的女儿与葛佐治的儿子戏太少但尚佳。
  (八)《小五义》——蔡楚生编导。
  《小五义》是编导者继《迷途的羔羊》后的儿童电影的再度作品,不过这作品的意义是异常积极,《小五义》是个宣言作品,但这里的演出异常的通俗,任何人都容易懂得,剧作者以广大的儿童——群众力量来清除掉坏人老何夺回小妹妹,这意义征象征了要我们国家把敌人赶出去,只要全国群众一致,自然我们能收复失地,把侵占我们土地与压迫我们的敌人及一切帝国主义赶出去。剧本实在编得相当好。再加上导演手法的优秀有力,处理群众场面那样的有力这是很可宝贵的。最后高潮的被深深的抓住,整个全剧是有特殊成功的。
  演员王次龙的老何演来很不错,殷秀岑的老李也很努力,其余演小五义的葛佐治,苗振宇,曹维东,唐根宝,周囡囡都有相当精湛的收获。
网站目录投稿: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