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三毛读后感字


  《三毛》是一本由子衿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3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毛》读后感(一):三毛之所以是三毛
  很早就听过三毛,对三毛的了解却少之又少!看完这本书以后也不能说读懂了三毛,但是对她精彩的一生也算了有了一定了解。作者对三毛的一生描述的详细但不繁琐,优美但不做作~读完一本书,仿佛看完一部剧,一个人一生的长剧,也好像明白了为什么三毛能成为三毛,父母带给了她与生俱来的倔强与敏感;儿时破万卷的书又让她有了超乎同龄人的成熟与敏感;长大后三位优秀的人生导师,几段有浪漫有激情有悲欢的感情,踏遍世界各地的人生阅历……这都成了无可替代的特有元素!以至于最后自己做出自缢的选择都好像变得可以理解了,她不是因为爱人的去世而冲动而对生活绝望,她努力了,奋斗了,试着去适应这个世界了,但是结果确是在一点点打击她,消磨她的意志,心灵的空虚与身体的疼痛终于把她垮了…
  《三毛》读后感(二):你真的了解三毛吗
  翻开《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这本书,便能够让人更加了解三毛经历,更加贴近三毛的想法,才会明白三毛那让人们记忆深刻、拥有独特魅力、让人为她着迷的真正原因。
  对于三毛,我在读三毛的文字之前,随手翻看了一眼作者简介,正是失去爱人后所写的那本《梦里花落知多少》,我便被她的爱情所打动了,因此也开始欣赏三毛的她对待爱情和自由的态度,"择一城终老,携一人白首,"她与荷西的爱情,是至今的我都在向往着的美好。
  经过作者子衿的一番举证与解析,方才知道,"三毛"本是想取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来代表自己,却正巧与三毛自己,有着多舛命运的现实人生,划上了等号。
  时势才能造就英雄,可见,人的成长环境显得多么的重要,童年时期的战乱与颠沛,特殊的时代与环境下,孤独的三毛便选择与书为友,开启了她与书相伴的新世界。
  但是,没有人天生就是赢者,她是如何从普通的陈平,一步步走到能够卷起一阵"三毛热"的旋风来的,其背后艰辛及对人生的感悟也是我们不得而知的,从书中看到她从小便表现出来的独立、勇敢与坚强,就能得知,如今这样的成绩是三毛能够达到的必然结果。
  跟随作者文章的思路,就如同呵护着三毛一起成长一般,想要对三毛的,跨越了千山万水的人生去一探究竟。
  《三毛》读后感(三):那个叫三毛的女孩,她从远方来。
  我没有读过三毛的书,但是很多年前我便在书店的架子上见过她的名字,当时我还以为是《流浪记》的主人公,他流浪到撒哈拉去了。
  直到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名人名著的时候说起了三毛,我当时脱口就说出了三毛流浪记,刚开始还在为自己的机敏沾沾自喜,到最后当然是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件童年糗事现在依然记忆犹新,至于三毛,从此我就再也没有碰过她的书。《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倾城》《雨季不再来》的篇目在我的视线里出现了一次又一次,她的名字虽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而我对她却毫不了解。
  知道子衿写了《千山万水的离歌》的时候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本身不是很喜欢看传记,口嘴相传的传奇总是让人有添油加醋的感觉,何况已经是徘徊在历史长河里的过客,要怎样的盛情才能淋漓尽致地让她颔首而来,于是我先去看了三毛的书,看了许多关于她的资料,最吸引的自然还是她和荷西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
  以前没能耐心去看的故事,如今却充满了好奇,三毛的人生充满了争议,但是她笔下的那些故事无疑是一笔精神财富,她平凡而真实,坚强而孤独,或可爱,或冷僻,她不是一个美人,但是她的身上散发出奇妙的魅力,她特立独行,她自由恣意,她的浪漫与众不同。我想知道这样有血有肉的女子由子衿的笔下会怎样地娓娓道来,那些过往捕风捉影的片段第一次系统地拼凑出了脉络分明的网。当当网站的编辑推荐写得好,我看到了这个奇女子丰富,鲜明,坎坷,也幸福和满意的一生。大音希声,她所渴望地只是平凡的一生,与她相爱的人。
  书里采出来的一段,有一句写到,一眼,便是万年。起初为此句感到动容,然而三毛这一眼,在白云苍狗之间不过须臾,她没有得到万年。
  冷水的性格得到了沸腾的爱恋,炙热的水汽都被海风凝成了眼角的泪,这场加温迅速地结束了,三毛失去了生命中的火,从此她的心必定是逐步冰凉,我不喜欢这样的剧情,可是命运偏偏要安排这一出,给她的人生增添这么灰暗的一笔,她逃不出的圈,纵使她一直追逐自由。正如李敖所说,这份情,她所不胜负荷。
  岁月是在哪里?是在那古老青石台上的南京旧梦,还是在文化旅途中的异国他乡。是在夕阳热沙里的梦幻时光。抑或是海岛礁石的梦魇泡影。我想应该是在历史的记忆里,她还在流浪,她的笑容不仅停留在荷西温柔的眉眼,而且还漂流在我们这些停留者的心扉。
  《三毛》读后感(四):《三毛 千山万水的离歌》:爱的旅程
  也许有人会说,旅行只不过是人们在按部就班生活之外的一种调剂,让疲惫的身心得以舒缓的一种方式。可有人却把旅行做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为了梦中的橄榄树,用尽一生时光追逐,叛离了庸常的人生,用笔墨,用脚步勾画了一个浪漫而传奇的人生。她就是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一个充满迷一样的传奇女子。
  近期读青年美女作家子矜的《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一书,我才对三毛的传奇一生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本书抽丝剥茧,以细腻的笔触梳理出三毛的成长历程,她的潇洒与不羁,她的流浪与赤诚,她的特立与独行,以及她为爱千里走单骑的果敢和魄力,让人感同身受。
  从第一章我家有女初长成中,我知道了三毛的潇洒从容,淡泊名利,特立独行的性格来源于她的祖父。她的祖父14岁就孤身闯荡上海滩,从小学徒发迹为大企业家。晚年回故乡,散尽一生积蓄建医院、办学校、铺公路,最后在寺庙里安度余生。
  第二章鸿雁长飞光不度,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述了三毛不同寻常的童年时光。"读书"和"逃学"是这段时光重复最多的两个词。读书是因为挚爱,逃学则是为了更加心无旁骛去读书,单纯地做一件让自己心甘情愿的事。因而影响到学习,导致"熊猫眼"事件的发生。让三毛关闭心门达七年之久。所幸在她20岁时,遇到影响她一生的三位老师。从而走上漫漫游学路,吟唱出一首千山万水的情歌。
  为了那前世的乡愁,那个足足等待她六年时光,为她放弃一切远走撒哈拉,为养家没日没夜拼命工作的爱人荷西,成为她梦中的橄榄树。用他们的旷世绝恋,点燃了那最美六年时光。身处物资极度匮乏的沙漠,他们却仿若游走在世外桃源,在荒凉的沙漠里找到生命最原初的快乐。在不易被察觉的生命角落里捡起被人们随手丢弃的平淡幸福。
  荷西的爱,给了她创作的灵感源泉,成为她无忧无虑漂泊的坚强后盾,也成为她一生永远的思念。书中第四章隔山隔海会归来、第五章嗟余只影系人间、第六章天长地久有时尽,都用真实感人的笔触,两人大段的真情告白,三毛的真情文字,还有一些公开发表的三毛亲友的访谈录等,让我们不得不为发生在他们两人间的四个六年的爱与痛(两个六年的恋爱与婚姻;两个六年的哀痛与追忆)所慨所叹:三毛短暂的一生,抵得上别人的好几世。
  用心品读子矜的《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一定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你的寻常之旅会变得充满韵味和禅意,即使寻找不到你梦中的橄榄树,也会成为一场爱的修行之旅,跟随心的指引,人生之旅会充满更多的浪漫与神奇。
  (发表于黄山晨刊,作者刘艳梅)
  《三毛》读后感(五):《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滚滚红尘的俗世爱情
  《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是按照三毛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的情感线索,把三毛各个阶段的情感以纵剖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爱情,于每个人而言,都是私密和平凡的。滚滚的红尘中,所有人的爱情,轰轰烈烈也好,平平淡淡也罢,谁也离不开俗世的生活。三毛,一个备受争议的著名作家,她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打开了子衿的《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
  封面是三毛的肖像图片,简单的黑白色,显得深沉。对于一个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著名作家,黑白,是凭吊,也是敬慕。
  《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按照三毛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的情感线索,把三毛各个阶段的情感以纵剖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有相遇的卿卿我我的两情相悦,也有分道扬镳的伤心决绝,爱情的线条划出一个起起伏伏的波浪线,在让我们读懂了三毛对爱情的独特注解。
  三毛,是名人,因为她的作品,也因为她离世的方式。三毛,也是俗人,因为她是女人,也有逃不掉的爱恨离仇。作者抛开三毛的一个个耀眼的光环,把她还原成一个俗世的女人,一次次在为自己的爱情疗伤,然后再一次次去追求,并勇敢地面对下一次爱情。比如她与梁光明的初恋,当她试图以结婚的方式,来需求爱情的结果,却失败了,赌气远走他乡。爱,不成功,便成仁。这是年轻的决绝。失恋,是痛苦的,只好以离开的方式来结束,只好以面对新的世界来疗伤。
  纵观三毛的一生,面对爱情,有犹豫,有彷徨,有逃避,但是面对自己梦想的爱情,她又勇敢地去选择,毫不犹豫地追求。虽然,三毛以另一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爱情方面,她无疑是一个勇敢的斗士。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真实的想法。
  仅仅如此还不够,作者还以三毛的爱情为基调,不时表达自己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比如"最孤独并不是孑然一身,是心有所属,却再也不能相见了""人生总是如此,看是一切都漫不经心,其实是做了大斗争的"……这些隽思妙语,字字珠玑,如春风化雨,慢慢滋润读者的心田。
  (发表于山西新闻网,作者刘敬胜)
  《三毛》读后感(六):《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看到一个真实的三毛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她的身上有太多的谜,这些谜既构成了她绚烂多彩的人生,也让众多追寻者趋之若鹜。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青年作家子衿带你走进她,在《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一书中勾勒出她真实的人生轨迹。
  三毛48岁的人生如夏花之绚烂。她的文字有着历经沧桑的别样风情,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三毛是真正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作家,她熟悉三种外国语言,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她有深厚的绘画、哲学功底,为文字提供理性和灵感。而她传奇般的游历生涯,更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究模仿,意图活出一个不一样的自我。正如子衿说的一样:"她的潇洒与不羁,她的流浪与赤诚,她的热情执拗与特立独行,分分寸寸都凝注在她的血液之中。她在爱人与自我间,在事业与家庭间,在理性与梦想间,是那么妥帖地安放了青春。"就是这样的一位真性情的女子,集敏感、叛逆、多情、善良等多重特质于一身的三毛,生命年谱中的大事记扣人心弦。而这样的女子,只是因为造诣突出,经历多舛,才更加引人瞩目。
  提起三毛,不能不说她和一生的挚爱荷西的爱情故事,也不能越过她与荷西的爱情小窝——撒哈拉沙漠。三毛也正是凭借《沙哈拉的故事》轰动文坛,一举成名。三毛的爱情经历绝不简单,崇拜深爱她的男子为数不少,但真正让她刻骨铭心的就是小她八岁的荷西。荷西对她全心投入,愿为她付出一切。同样经历了爱情启蒙与失败的三毛,只有在与荷西相处的6年,才感到不寂寞不孤独,才有了家的依托和感觉。
  在子衿的这本人物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三毛。无论是三毛的写作、游历和爱情,都是从她的作品、书信和家人、朋友所发表的言论中去追溯当时真实的情况。虽然作者加入了个人的评判,但这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尊重关照史实,把握传记文体的根本要求。这本人物传记,在写作手法上边叙边议,在呈现事实的前提下,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见,进一步理清读者的阅读思路。文集语言优美,情节细腻,突破了人物传记枯燥记录的通病,以散文诗的笔调、小说化的场景向读者娓娓道来,让读者感到精神上的愉悦。
  感谢三毛,是她与众不同、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徜徉书中,认真回味。
  (发表于东台日报,作者朱延嵩)
  《三毛》读后感(七):《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为爱勇走他乡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每个人心中都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又有几人能自由任性地行走?唯有她——三毛,一次次勇走他乡,只为追寻属于自己的真爱。翻开子衿的《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随着温婉的文字,又一次走近三毛……
  子衿用朴素的语言娓娓道来,讲述了三毛的一生。三毛从降生到慢慢长大,一路朝我们奔跑而来,在她身上似乎能寻到我们的影子。
  三毛的多才多艺,她的孤独、挣扎,都有父母的影子。她平凡,没有令人惊艳的外表,也没有优秀的课业成绩,甚至还活在严重的自卑里,"吴凤的妹妹""陈家老二",她不喜欢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所以她要反抗,迫不及待发出"我要被重视"的呐喊。她改名字,读书,逃学……只因为名字太难写,便自作主张撤掉中间的字,改叫陈平。童年里,我们也曾不满意自己名字,可是没胆量去改名。学校正规严肃的教育也曾压得我们喘不过来气,也想去逃学,去读书,却始终缺乏勇气,三毛又一次成为勇者,帮我们实现解放自我的愿望。
  三毛在经历了熊猫眼事件后,无法忍受学校的苛刻生活,她休学了。7年间,她躲在家里,孤独地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却始终没有停止求知的欲望,写作、音乐、绘画,还有读书。19岁,发表第一篇处女作,又取得了绘画比赛的三等奖。小小的成绩,使三毛兴奋,更使父母觉得荣耀,这也促成了21岁进入文学院的学习。
  与梁光明的相遇,相知,相恋,让三毛一辈子都难忘。三毛怀着一颗痴心,大胆表白:娶了我吧,对方却迟迟不肯回答,不是不爱,只是缘分未到。即使三毛以出国为试探,也未能换来对方的挽留。爱把三毛推向了悬崖边,唯有远走他乡,方能治愈受伤的心。
  国外的生活艰辛,孤苦,语言不通,人情不同,三毛只能自立自强,才能活出自己的尊严。不是一味的忍让,就能带来平安,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三毛的倔强和独立的人格魅力尽显无疑。或许也由此,吸引着不同的男人,爱情如影相随,表白的,痴守的,都未能俘虏她的芳心。为了爱,三毛又要去流浪。
  所有的爱情都有一个主题歌。与荷西的遇见,是冥冥中的安排。六年前的表白,六年后的兑现承诺,"我想给你一幢房子,让你当我的太太",我来了,你在哪?三毛怎忍心再次放手?缘来就要抓牢它。爱,就是为对方付出。只因为三毛有沙漠情节,荷西便帮她实现了愿望,心有灵犀,爱如磐石。然,世事弄人,上天残忍夺去荷西的生命,留下孤独的三毛。注定了又一次的远走……
  奔走,为爱,痴狂的心,日月可鉴。心事秘密,不能与人诉,只能不断地行走他乡,用孤独、思念填满整颗心,在天涯海角把你呼唤。为爱勇走他乡的三毛,是大多数女人的圆梦使者,她是一个活得真实的女人,哪怕是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也是那么的勇敢,或许这是她的又一次为爱勇走他乡吧。
  (发表于银川日报,作者刘洪静)
  《三毛》读后感(八):文字背后的三毛
  其实,在阅读子衿的新书《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前,我已经较长时间没有完整地读一本书了。母亲来厦居住,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我都用来陪母亲了。我几乎每天傍晚陪母亲散步,绕着前埔健身公园的健身道走两三公里,再慢慢地逛回家。回家之后,继续陪母亲喝茶看电视,闲聊。等母亲要去休息,已经是夜里十点,属于我个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所以,收到子衿的《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我读得极慢。读时又逢南方雨季光临,有时夜深,窗外是嘀嗒的雨声陪伴,翻几页子衿描绘的三毛,想想这个奇女子的一生,她的文字和她奇特的经历,睡前安稳的时光就变得有点恍惚了,有点无常了。
  子衿的文字朴素,好读。整本书从三毛的童年入手,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三毛不平凡的一生。开心,或不开心,挫折或成长,尤其是三毛的感情波折,读着读着,常使我落泪。比如,心痛三毛在几段感情未果后,突然遇到一个可以托付人生的德国教师,给她如水的温柔,还有宁静安心与踏实的人生,却在结婚前夕猝死。比如,心痛荷西的突然离去,从此,再无爱人相伴。人的一生,无论多少风光,牵扯最多的依然是感情,三毛怎么可能例外呢,何况她又是那么性情中的一个人。
  读三毛,绕不开三毛童年的境遇,这也是三毛成为三毛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童年的三毛,有很多逃学的故事,以至后来缀学在家自习也不肯去学校读书了。比如,仅仅因为不相信一向成绩差的三毛能考到好成绩,数学老师制造了"熊猫眼"事件,对三毛造成心灵的伤害。之后的三毛,害怕上学,常常逃学,以至休学七年,性格的自闭或多或少都和这个"熊猫眼"事件有关。读了实在心痛,也反思我们的教育。如果不能好好地引导孩子,最少不要伤害他们,要相信他们自身的努力和天赋。幸运的是,三毛遇到了顾福生老师。顾福生对三毛天赋的引导,后来又有韩湘宁、彭万墀等老师的帮助,使三毛打开心扉,接触到新事物,找回自己的位置,也找回从未有过的自信。更难得的是,顾福生老师除了鼓励三毛画画,还鼓励她写文章,并把她的稿件交给白先勇,发表在《现代文学》月刊上,使三毛的文学天赋展露。在三毛敬重的老师眼里,他们欣赏她,肯定她,并落在实处。三毛不再是那个"坏学生",被否定被侮辱的"坏学生"。
  也许是巧合,在读子衿的三毛前,我刚刚在电台《十点读书》中听了三毛的文章《大胡子与我》。《大胡子与我》讲的就是三毛和荷西的故事,即他们开放式的婚姻。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整片的,是整个人,不承认对方是别人口中的另一半。如果有来生,也不会再爱对方,会换一种活法。三毛的一生,不算长,但她的一生,真的是别人的好几生。
  可是,成名后的三毛也遇到很多误解,特别是她与荷西的故事。人们质疑她文字叙述的真实存在,这使三毛被名声所累,被传言所累,被思念所累,终于不堪重负,走上了决绝之路。这,也是三毛的性格使然。在她,也是一种解脱。在子衿的《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里,我读到了三毛文字背后的三毛,爽直、敢爱敢恨、果敢分明,她就是三毛。
  三毛,终是没有走出她的撒哈拉大沙漠。她把自己留下了,连同她和荷西的故事。
  《三毛》读后感(九):《三毛 千山万水的离歌》:三毛的深情
  初读《千山万水的离歌》,读的是作者的用情,也是三毛的深情。看得出,作者对三毛用心用情很深,所以,在这本书中,我才能看到那个决绝的、冷冽的、可爱的、善良的、敏感的、多情的三毛,她多变却也多彩。
  三毛是一个传奇女子,尽管她的离世一直存在争议,但是这一点从来都没有人否认。也正因如此,三毛多彩的感情和非凡的人生,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三毛痛失荷西后远走南美洲,三毛难以忍受孤独的折磨在医院中自杀……无论是意气风发的三毛、沉浸在美好爱情中的三毛,还是于无奈中选择结束生命的三毛,总是这样让人印象深刻。所以,有了独特新奇阅历的三毛,其文字也带给了世人不一样的视野,而这些都是我们被世俗的枷锁所累而无法去实现的梦想。可以说,三毛以真实的经历为热爱自由的芸芸众生编织了一个美丽而又真实的童话。于是,任世事变化、时光老去,三毛的作品却依然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一种个性鲜明的文艺风景。
  喜欢三毛的人很多,研究三毛的著作更是数不胜数,子衿的这本《千山万水的离歌》就是其中之一。此书不同于传统的人物传记,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带着鲜明的个人认知去还原三毛的生活场景以及她的人生游历,以期让读者了解三毛从出生到离世所经历的一切美好的与艰难的故事。三毛对自由的疯狂迷恋、对纯真之爱的执著追求,以及她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打击之后的迷茫,都在作者简练清晰的文字中得以体现。
  通过一本书,来了解一个人。子衿的《千山万水的离歌》,无疑是做到了。合上积淀着深厚底蕴的书页,犹记得三毛年少时逃学看书的满足,三毛因为受到老师不公平对待后产生的愤怒与悲伤,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与生活格格不入的小女孩就注定会成为万众瞩目的三毛。所以,当三毛终于难以忍受枯燥的校园生涯而缀学时,了解三毛的人并不觉得讶异。
  那么,怎样的人生才是三毛想要的呢?仿佛是一种命中注定,三毛在经历与初恋梁光明的情伤之后,远赴西班牙求学,从此开启了漂泊他乡的流浪之旅。而在西班牙与荷西的初次相识,也奠基了三毛今后的感情归宿。多年之后,当三毛经历未婚夫的骤然去世再次回到马德里之后,她与荷西的重逢和相爱便成为一种必然。这个面貌粗犷的西班牙男人以深情、专一和宽容,最终俘获了三毛的爱意,为了三毛,他甚至放弃喜爱的海洋,选择与三毛一起去陌生的撒哈拉沙漠。沙漠生活不仅让三毛与荷西相扶相携,更让三毛创作出著名的《撒哈拉的故事》,开启了她在文坛上的璀璨之路。或许没有荷西,便也没有后来的三毛。所以,当荷西于1979年意外溺水身亡,三毛觉得整个世界都暗了。
  在书中,作者始终围绕着三毛的经历和作品讲述遥远的往事,然而,这本书却不并是单纯的罗列和生搬硬套,除却三毛本身之外,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了作者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作者对三毛的喜爱,对三毛为爱奋不顾身的赞叹,都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用心用情的人在用一种鲜活而饱含感情的笔触在传达着三毛的爱与痛。走过了千山万水的三毛,最终以一首悲壮的离歌结束了她的吟唱人生,本书命名为《万水千山的离歌》,或许这正是作者的深意。
  (发表于文化中国,作者芷兰)
  《三毛》读后感(十):她和机器猫很熟
  谁见金银成山传万代,千古只贵一片情。
  看见子衿寄来的这本书时,突然想到了这句话。有的人活着,当然,有的人已经死了。能富可敌国,可总归敌不过时间。你家财万贯,锦衣玉食。你千金散尽,颠沛流离。能在史记里占一个名分,千万人中未必能有一个。
  而能留下来的,都值得回味。
  子衿写第一本书时,初稿我看过,是小说。说的是女子的两生,这赤壁怀古,小乔华发,写字人十月怀胎,字字句句都是亲生的骨肉,影影绰绰间还有她的影子。三年后,小妮子交了新的答卷。这次不写自己,不讲故事了,讲人。讲人可比讲故事难多了,故事可以编,人可编不出来。哆啦A梦这货忙,可没空带你去时光机里看看。况且这人儿大伙儿都认识。上至50岁专职厨房的煮菜大妈,下至新晋的文艺女青年,这人是个绝对的里程碑。就我心里啊,她可真是个美人。特别是读过了和荷西的那段爱情后,简直就是文艺青年们流浪的楷模,真爱的典范。没读三毛,不敢说读过书。
  就是这样的人,我才觉得神乎得无法接近,神秘得无从得知。我觉得三毛如果还在,一个在荷西面前永远十八岁姑娘模样的她,应该可以秒杀所有的文艺女青年吧。
  翻开书,第三页写着:三为乾卦,毛为坤卦。上乾下坤,为否卦。意为一生困顿,不通畅。为自己改名的三毛,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年纪,独立得发狠。说着自己的作品只值三毛钱,于是取名三毛,殊不知一句玩笑,一生流离。
  和张爱玲、萧红等一众民国女作家一样,三毛也是在幼年,经历了国难、迁徙、世态炎凉后,内心急剧的转变。才奠定了内心对于流浪和漂泊的随缘感,情感的绵薄让她对沟通变成一种障碍。她越发喜欢书中的世界,无论是中文书籍,还是外文情感。这一切都影响着她,让她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情感的人。甚至十岁那年,把少女萌动的那份情感,献给了一起在姐姐的舞台剧中一起演着匪兵的少年。这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可偏偏就是她,这么特立独行的少女,在十岁的年纪里已经展露无遗。一个在父亲和大伯都是律师,母亲也是知识女性的中产阶级家庭里,她的愿望是自由,成为一名拾荒者。她过早看破了人言、阶级和束缚,在那个以身份区分人群的世界里,她不温不火,从容自若。
  就如同在《金瓶梅》中读到的那样:堆金积玉,是棺材内带不去的瓦砾泥沙;贯朽粟红,是皮囊内装不尽的臭淤粪土。高堂广厦,玉宇琼楼,是坟山上起不得的享堂;锦衣绣袄,狐服貂裘,是骷髅上裹不了的败絮。即如那妖姬艳女,献媚工妍,看得破的,却如交锋阵上将军叱咤献威风;朱唇皓齿,掩袖回眸,懂得来时,便是阎罗殿前鬼判夜叉增恶态。罗袜一弯,金莲三寸,是砌坟时破土的锹锄;枕上绸缪,被中恩爱,是五殿下油锅中生活。写字是一种剖析自己的活动,世界在其眼里如何,字里的世界就如何。
  无论是三毛,还是写三毛的子衿。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得势叠肩而来,失势掉臂而去的世界,终归不要去缅怀。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抢都是别人的。
  还是《金刚经》上那两句说得好,"如梦幻泡影,如电复如露。"
网站目录投稿: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