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BA智库(ID:Mbalibwiki) 作者 /莫兰蒂 在欧美科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在我国的学术界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要急于满口袋,先要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这两句话的大意都是说: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棉花糖实验"(延迟满足)的实验,也表明了类似的观点。想要成功,需要有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1968年,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在位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比英幼儿园主持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在这32名成功参与了实验的孩子中,最小的3岁6个月,最大的5岁8个月。实验开始时,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块棉花糖。孩子们被告知,他们可以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一会儿(15分钟)再吃,那么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结果,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得到了第二块棉花糖。在那之后,先后有600多名孩子参与了这项实验。 这项实验最初的目的,只是研究孩子在什么年龄会发展出某种自控能力。然而,18年之后,在1988年的跟踪调查却获得了意外的发现:当年"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也就是说当年"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更出色。1990年第二次跟踪的结果提供了更客观的依据: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SAT(美国高考)的成绩更优秀。2011年,当初参加实验的孩子已经步入中年,他们接受了最新的大脑成像检查,结果发现早年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大脑前额叶相对更为发达和活跃,而这个区域负责着人类最高级的思考活动。 总而言之,"棉花糖实验"系列之所以如此著名是因为它以一种令人瞩目的方式告诉我们:孩子的自制力培养与他们未来的成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选择为2颗棉花糖而等待,而不是马上吃掉1颗棉花糖,这其实是人生中无数重大决策的简化版本。 延迟满足,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是意志力的表现。它是我们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在生活中,一些人常要在周末或晚上放弃休闲活动,专心工作,难道他们不知道怎么消遣吗?这其实就是延迟满足的表现。为了保障退休后的生活,现在就将部分收入储蓄起来或者用于再投资,这也是延迟满足的表现。为了有健康的身体,不抽烟、不酗酒、不暴食,这也需要延迟满足的能力。 人有各种不同的目标,有些目标比较遥远。要完成遥远的目标,需要刻苦辛勤的工作。当完成目标时,所得的回报也很大。但要完成目标,便要付出代价,譬如要放弃即时的享乐,以及约束自己的行为。有时为了达到目标,先要完成一些比较单调的工作。 为了成为一位律师,就得先强记法律。人在从事这些单调的工作时容易疲倦,甚至面对着沉闷的工作而感到厌恶。这时候,一些可以令人获得即时快感的活动便成了一种很大的诱惑。如果在沉闷的工作中找一点消遣,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可是,如果缺乏意志力,每遇上外界的诱惑,便放下学习或工作,追求即时享乐,这便很难完成自己的目标了。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自控能力呢?以下推荐四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一次只做一件事 这个时代真是太忙了,很多人都告诉我们,要一心多用,要多任务切换。但大部分人没有办法做到多任务切换。既然不能,那就先不要勉强,我们先一次只做一件事。这样没有太多的干扰,更容易专注。人一旦专注做某件事,就不会东张西望,不会想东想西,自控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所以,做某件事时,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关闭,不要试图花一份时间做两件事,能做好一件已经很不错了。 2.规定期限,但要循序渐进 美国罗得艾兰大学教授詹姆斯·普罗斯把实现某种转变分为四步: 抵制——不愿意转变; 考虑——权衡转变的得失; 行动——培养意志力来实现转变; 坚持——用意志力来保持转变。 为了下定决心,可以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规定期限。 但很多时候有这样的情况,如果让你专心看书半小时,你可能很轻松就能做到,但如果让你看两个小时,你可能就会思想开小差,就会觉得很痛苦。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强迫自己一定要坐够两个小时,也不是自责,而是改变你的计划。 你能坚持半个小时,那就把你做一件事的时间定为半个小时,几天后,再定为四十分钟。只是提高十分钟,一般人都能接受。等你能轻松坚持四十分钟的时间,再提高到五十分钟…… 这样循序渐进,最后你会发现,你专注做事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后长到你自己都无法想象。你要相信,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有些事情你做不到,并非你真的做不到,有可能只是方法不对。 3.积极的暗示 有些人是天生的消极派,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抱怨个不停,同时不停地想:这件事情我怎么可能完成呢?怎么这么难啊! 通常你这么想的时候,就预示着你很可能会放弃。一件事情看不到希望,让人做得那么痛苦,不放弃还等什么?所以消极的心理真的很不利于自控力的养成。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吧。可以先从语言上入手,跟任何人谈论你要做的事情时,都使用积极的词语,说它很好,很有前途,很有希望,不是太难。而不是说很糟糕,很费劲,很脑残,很难很难。 积极的暗示,会让我们心情变好,会让我们充满斗志,会让我们不断增加信心。而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信心才能很好地完成。 4.制定一个"如果-那么"计划(if-then Plan) "如果-那么"计划(if-then Plan)是指把环境线索和意向行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如果-那么"形式的心理联结,也就是说:如果(if)遇到环境Y,那么(then)我将启动行为Z。通过长期的训练,这种心理连结将会变成一种肌肉习惯。 比如:如果闹钟7点响了,我就要起床;如果我正在做作业,那么我就要把手机关了;等等。 大量的调查已经证实,制定if-then Plan比起一个模糊的决心,在自制力的执行上有效得多。一项调查显示,参与if-then练习(if今天是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then我要去健身)的人中,有91%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这个计划,而那些只有一个模糊目标(我会常常去健身)的人中只有39%能坚持下去。在需要自制力的事件上,事先将目标具体化,结果会发生巨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