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人生的痛苦究竟从何而来读完陶渊明这首诗


  在学习古典诗词的时候,有些诗词是可以不讲作者生平经历的。因为这些诗词都是在外表的文字上进行雕琢,没有太多的背景,例如宋代晏殊的词作;而有些诗人的作品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写成的,如果不知道他的生平,你就不可能有深刻的体验,例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的诗,读起来很单纯,很简净,很好懂,但诗人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确实很天真,但他实在、简单,带些幼稚;然而也有些人虽然表现得很天真、很纯净,但并不是简单,也不是幼稚,而是具有很繁复的东西。
  后者能够把复杂与单纯很好地融合起来,以真诚的态度和世人相见,并且能至始至终保留自己的天真本性,在诗人的作品里也是如此。例如陶渊明的这首经典诗作《饮酒其五》,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大有深意,读完受益匪浅。全诗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很多人把陶渊明想得很简单,认为他就是一个不喜欢做官,喜欢田园生活的人。这其实非常狭隘。事实上,陶渊明也免不了读书人所通有的用世之意,这是受孔子思想所影响的。在儒家的理想中,读书的目的是用世,是要把他所知道的"道",在政治上、在社会上实践出来。只要是读书人多少都会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可在封建社会,一切由皇帝的喜怒哀乐决定,这必然会导致很多读书人无法实现梦想。所以很多人置身于痛苦与矛盾之中,挣扎一生,都找不到立脚点。陶渊明也有这样的痛苦,但他从矛盾挣扎的歧途中,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和自己的立足点,最后,他的身心得到了解脱。这是一种智者的选择,但他为这份选择也付出了代价。
  从外表上看,他的立足点是躬耕田园的"荒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但从精神上看,他所选择的立足点却是"真纯",也就是完全任乎自己天性上最美好的一点,最纯粹的一点,最闪光的一点。这是他的做人原则,他也至始至终固守住这个原则。当然,他同时也为此付出了"固穷一生"的代价。
  陶渊明的诗很简单,没有很漂亮的辞藻和语汇,没有争奇斗胜的文法技巧,也没有与别人竞争比较的心意。这是他的可贵之处。南北朝以后,诗歌就逐渐注重对偶声律之美了,而陶渊明的句法却是朴素的。然而,他的说法虽简净,但诗的内容却是繁复的。因为这是他从生活中体会出来的哲理。
  首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生活在人群之中,而未迷失自己,也不为人所左右,因而门前也没有车马喧扰,这是写实的。除写实之外,还有象征意味。他表面上说门前没有车马,实际上是说心中没有车马,所以很自然地就有了下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也很简单,但却大有深意。在繁华俗世中,有些人可能是身不在车马喧哗之中,而心却在车马喧哗之中。那么,即使他住地再偏,他的心却不是安宁平静的。陶渊明不像别人一样追求高官厚爵的话,当然心也就自然偏远了,而且门前也一定没有车马喧扰了。
  前面四句是说他的一份心境和对人生的一份体验,以这种心境做背景,那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很妙了!秋高气爽,到东篱采菊,这是一种悠闲的动作,是一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忙碌之后的一种悠闲,十分可贵。这句诗受到很多人的称赞,好就好在"悠然"两字,很奇妙。
  连辛稼轩那样的英雄豪杰之士、锋芒毕露之人,也十分推崇此句,而且体味得十分深刻且一语中的。他说:"悠然政须两字,长笑退之诗。自古此山元有,何事当时才见,此意有谁知。"然而,你不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你没有丰富的人生体悟,你是不可能理解到这一点的。
  在这种悠然的心境之中,陶渊明看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他在痛苦思索之后得到的一份欣喜。飞鸟忙碌一天,在日落西山时,找到了栖息所在,找到了可以投诉、可以把自己安顿下来的地方。就像作者的心灵一样,也找到了归宿,这是世界上最可欣喜的一件事。
  这些句子既是写实的,又具有象征意义,是陶渊明自己体会到的一种人生境界,所以最后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为什么千古南山到现在才看到真意呢?因为他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心境,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环境,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倦于人生旅途时找到了托身所在。
  在这样美好的情景之下,诗人说"此中有真意",有人生最纯真的一份道理在。这是陶渊明经过了多少悲哀、痛苦、挣扎之后所得到的一种境界。所以"欲辨已忘言",因为这本来就不可以用言语来说明。
  人生的痛苦究竟从何而来?其实多数都来自于我们内心,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一味地逃避和抱怨都是没有用的。你需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身心找到一个立脚点,让自己心有归宿,有所寄托。这样,你就不会害怕任何痛苦。希望读了这首诗,你会想通很多事。
网站目录投稿:平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