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称,有63%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降低1.3个百分点,34.2%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2.8%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 "房子买了吗?""在什么位置呢?""价格还能接受吧?""啊!这么贵?"这番对话,烦的我一头白发、满脸皱纹,愁的我寝食难安、夜不能寐。但是,房价,依然是人们永不厌倦的,而又不得不谈的一个沉重的话题。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房子已成为许多年轻人婚姻的拦路虎。这几年,偶尔会有人抛出"房价越高,离婚率越高"的言论,最近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因为房价高了,家庭的供房压力大了,就不得不降低生活质量,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小事都得计较、盘算,夫妻之间的拌嘴多了,最后不就不欢而散了? 过去十多年,丈母娘的话言犹在耳,"买不起房子,再靠谱的恋爱,想结婚也多是扯淡。"几次三番的楼市"调控"成"空调",想要房价降下来"一点儿希望也没有"。有专家断言,"未来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中国的房价只会持续上涨。"尽管这一论断引起了争议,但却印证了公众的心理预期——对下季房价,21.2%的居民预期"上涨",50.3%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5.1%的居民预期"下降",13.4%的居民"看不准"。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4.4%,低于上季0.6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 其实,中国的房价就像中国的足球,谁看着不爽都可以骂几句。不过,也就是骂骂娘而已,顶多是表明我们还有起码的常识和道德廉耻,对房价一点儿影响都没有。也正因为如此,住建部的领导才言不由衷悲叹:"住房价格飞涨,除了极少数高收入家庭外,几乎所有家庭都难以承受。"你想啊,连住建部的领导对房价都无能为力,布衣小民又能拿房价怎么样呢?骂,要么是显摆一下自己的博学多才,要么是顺便的发泄一下工作、生活中的失意和落寞。 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国房景气指数"降至95.02,比4月回落0.77点。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房地产业进入了罕有的调整阶段。但是,随着楼市低迷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加入松绑救市的队伍。从4月28日南宁"打响"救市"第一枪"以来,杭州、天津、常州、铜陵、扬州、无锡、宁波、海口、沈阳、广州、福州、郑州和呼和浩特等多个城市政府相继高调宣布救市。一些城市政府不但"全面取消限购",还"买房送户口",甚至"按房价1%比例给予契税补贴"。而与公开救市相比,更多的救市则是"悄悄地进行,打枪的不要"。有媒体报道称,不少地方政府"只做不说","口头传达,不发文",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房价疯涨降低了人民的幸福指数。有人将房子和令人遐想的恋爱相提并论:"有些房子跟姑娘一样,你回头看时就会发现,当时没有下手是错误的。"不少年轻人,怀揣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艰难地走在"买房"路上。就当前来说,房价仍然很高,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远没接近"合理"区间。对于一般工薪阶层翘首企盼房价下跌的"梦想"仍然遥不可及。从央行的调查来看,房价已然超过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房子对于不少家庭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有一间栖身的房子,依旧是奢望的代名词。 在不少城市,房子甚至已不是房子,而是投资品。房价的上涨,已把太多的自住需求抛离。即使继续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房价依然像一道魔咒,"一调就涨",乃至"越调越涨"。针对超六成居民认为"房价高的难以接受",以及71.5%的居民预期"上涨"或"基本不变"这一严峻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问:"房子何时才能不再是奢侈品?"倘若任由房子像LV一样昂贵,人民该在哪里做"中国梦"?对LV,大不了买个"山寨货",乃至地摊货。但是,房子有"替代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