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地,微信支付被发现了一个新功能:「向手机号转账」。 这个功能藏在「收付款」功能的底部,和「向银行卡转账」"抱"在一起。 如其名,「向手机号转账」就是用户在用微信支付转账时,可以通过输入对方手机号的方式进行转账。 而在过去,转账只有两种方式: 加对方好友,在对话框内转账; 出示收付款码,转账。 第一条背后的逻辑是,基于好友关系的转账,后一条则是面对面收付款的场景,无需添加好友便可转账。 据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向手机号转账」功能的使用有一个前提,就是用户必须开启「允许他人通过手机号向我转账」开关后。开启后,对方无需加用户本人为好友,输入用户的微信绑定手机号,即可转账至该用户的微信零钱。 无论是「向手机号转账」还是「向银行卡转账」,都意味着用户之间的金钱往来不再局限于微信好友关系和面对面场景。 这背后,有什么深意? 1、愈发成熟的微信支付 就在不久前,微信支付钱包入口低调上线了一个新服务——银行储蓄(仅部分用户可见),点击银行储蓄可跳转至工商银行存款产品。 用户同意"工商银行定存相关协议"可免费开通工商银行存款账户,选择存入存款,三年期利率3.85%,随时可取,并且不需要跳转到工商银行就可以操作。 「银行储蓄」功能是腾讯首次直接在微信钱包页面推出银行存款产品入口,其出现,对银行业来说,尤其是民营银行,意义的重大程度完全可以等同于当初"余额宝"的上线。 这让我们不禁想到微信支付去年底以来的一系列动作。 犹记得去年12月份,在6.7.4内测版中,「钱包」主页迎来了大改版,「钱包」更名为「支付」,主页界面调整,将「收付款」和「钱包」两个最常用支付功能外露,共同被安置在一抹清新的"微信绿"里,另外还把「银行卡」整合进了「钱包」里。 一石激起千层浪,要知道微信钱包的样式已经整整4年左右没有大变化,而从这两个变化可以看出,微信在潜移默化地加强"微信支付"的品牌认知。 而如今,无论是「向手机号转账」、「向银行卡转账」还是「银行储蓄」功能的上线,都是对微信支付使用场景、边界的拓展。 可以想象,这是微信支付作为一款支付工具愈加成熟的表现。 2、一触即发的巨头支付PK "微信越来越像支付宝了!"在发现这些新功能之后,不少用户如此惊呼。 在他们看来,微信支付分类似于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不仅如此,还有报道称,微信支付将推出信用支付产品"分付",类似于蚂蚁花呗。 表面看,是微信支付越来越像支付宝,但在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看来,这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一方面,微信的功能迭代一直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按照用户需求延展,第二是顺应市场需求发展。这些功能的上线意味着,由于微信支付的用户量、交易笔数的不断增长,用户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在"88媒体开放日"上透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微信支付日均总交易量已超10亿次,在此背景下,必须基于微信好友关系或面对面场景的转账,已经"不够用"。 另一方面,则离不开当下支付市场的激烈竞争。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销量放缓,附着于手机中的移动支付产品的增速也没有那么快。业界普遍认为,移动支付进入了后移动支付时代。对于占据市场巨大份额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来说,接下来的竞争将更多聚焦于精细化运营。毕竟,精细的服务还将为两家公司带来更多的用户和交易笔数。 覆盖更多行业和场景显然会是两家共同的目标,因此我们看到今年来两家在刷脸支付领域也在短兵交接。 在此背景下,如今金融科技已经成为腾讯财报中的一大独立收入项,而支付在这一收入中占据很大份额,因此,打造更为完善的产品闭环为用户提供服务,是微信支付需要不断探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