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渡仁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 春华 如同荣格在电影里提到的"神秘的共时性",我是在一个特别的时期,遇到这部电影。 看电影之前,我的内心正经历着一场困惑与迷茫。 我刚看到,一位学习了十多年心理学的前辈,成功克服了内心的焦虑冲突,但却贪恋地停留在平静幻景里。 我刚猜测,一位凭只言片语就能洞察人心的心理学高人朋友,很可能陷入了潜意识造就的戏剧性灾难里。 我刚感慨,通透玲珑的心理学老师,梦里也有着自己的迷茫与阻滞。 …… 心理路漫漫,但是,这条路的终点指向哪里? 平静?智慧?通透? 不……那些仿佛都不是终点。 那么,前方究竟是什么? 然后,这个时候,我看到了这部电影《危险方法》。 这部电影讲的是荣格与病人之间的情事,以及与弗洛伊德之间的决裂。 如果只看剧情,有可能很多人不会喜欢这样的电影——男主角荣格不帅不深情,甚至虚荣虚伪,节操大大有问题;女主角疯狂又执著,冷静自持的电影语言更让她难以勾起普通人的共鸣。结局更是非常不HAPPY。 如同徐菁老师在观影后讨论环节所讲的那样,我们看这部电影后的发言,就是我们内心状态的投射。 在我的视角里,我看到的是这样一个世界: 每个人都像孤独前行的旅人,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 每一条道路,都有各不相同的风景,不同的障碍,不同的陷阱…… 冥冥之中,几条道路命运交错…… 荣格夫人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两旁的风景有点像世俗的爱与家庭,她照着心中的图景坚持前行,她路过了自我的怀疑与贬低,路过了生育与女人的价值,路过了背叛与宽容,路过了奉献与支持…… 荣格学生、病人萨宾娜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她的路仿佛更加孤独,难以找到同伴。她被荣格引领着,翻过了癔症的迷雾沼泽——她发现了一片全新的美妙天地——她实现了内心压抑着的疯狂情欲——又最终走出了性的执著,走出了童年愿望——在影片的后面,她既没有执著于对荣格的依恋,也没有因为仇恨荣格而倒向弗洛伊德的阵营,而是完成了内心的独立,选择了自己的路:儿童心理学。 奥托医生走在自己的路上,他有一个太粗暴的父亲,有太多的本我冲动被压制,于是他反抗了。用自己的生命在反抗。他选择了放纵自己,并用恶魔般的智慧让自己的选择显得合理化——但是,反抗本身,也是另一种的纠缠执著。不压抑之后得到的也许并不是自由,而是被原始本能更深地束缚驱使。(甚至,那是比压抑更加不自由的一种境地。) 弗洛伊德走在自己的路上,反叛父权让他开创了一片全新的世界(那个时代,性是普遍的最深的压抑,所以他的学说是对那个时代最勇猛的反抗),但对父权的执著,又让他困在高地难以前行。因为一切的反对意见,都被理解成了攻击,于是他越来越走向狭窄与固执。 荣格也走在自己的路上。他有过对权威的崇拜与追求,有过追随自己内心的欲望,有过软弱与虚伪,有过道德的自责与欺骗 ,有过对权威的怀疑与反叛……电影终止于荣格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的人生低谷。而在电影之外,这条路绵延悠长,路的尽头,八十多岁的荣格说:我的一生是一个潜意识充分发挥的故事。 如我们所见, 每条路上都有不同的风景与陷阱, 每个旅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地图与愿景, 只要人还愿意真诚面对自己,还在真诚地生活, 这条路,永远是前途漫漫, 走过高峰之后,会有新的平原, 走过低谷,会有新的道路, 走到一条路的尽头,会有大片的迷茫, 迷茫之后,会有新的天地, …… 永远没有路的尽头。 权威,像是一座你曾认为高不可攀的山峰, 站在山脚时,你抬头望它,它充满磅薄的力量和接近于天的神秘, 但是,当你努力攀爬了一段路程, 透过云雾的间隙,你隐约看到了山顶的样子, 山外还有山,天还在更远处,前路,依然漫漫…… 可是,这又何妨呢? 倒下的,是过去不成熟的心灵权威图像, 重新树起的,是更广阔自由,客观真实的天地。 路漫漫,但是,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