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二十四课《河中石兽》资料汇编 文学常识 1.纪昀(yún)(1724年—1805年),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谥号"文达",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2.《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内容主题 《河中石兽》是一篇寓言故事。河边寺庙门前石兽被大水冲出河中,十多年后,僧人们摹到资金要重修山门。僧人们向下游打捞未果,寺中便有"讲学家"提出石兽沉重,会在河底"渐沉渐深",不会被冲向下游。众人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时,一位老河工提出,石兽会在河底因为水、沙、石的相互作用而"溯流逆上"的观点。最终人们竟真的是在上游找到了石兽。 全文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层次分明,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耐人寻味。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也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做任何事情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主观地做出判断。 1/9 关键字词 河中石兽 清代·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临:靠近)河干(河干gān:河岸),山门圮(圮pǐ:倒塌)于河,二石兽并(并,一起)沉焉(焉,兼词,于此,在那里)。阅(阅:经过,过了)十余岁(岁:年),僧募金重修,求(求:寻找)二石兽于水中,竟(竟:最终,最后)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棹zhào:划)数小舟,曳(曳yè:拖)铁钯(铁钯pá:农具,用于平土、锄草等),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设帐:设馆教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尔辈:你们这些人)不能究(究:探究,研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是非木杮(木杮fèi:木片),岂能为暴涨(暴涨:洪水,大水)携之去?乃(乃: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湮yān:埋没)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颠:颠倒,错乱)乎?"众服(服:信服)为(为:认为是)确论(确论:正确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盖: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啮niè:咬,这里是冲刷之意)沙为坎穴(坎kǎn穴:坑洞),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已:停止),遂(遂:于是)反溯流(溯流:逆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固:当然)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然:这样)则(则:那,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欤(欤yú:表反问的语气助词,译为"呢")? 2/9 重点解析 多角度领悟 作者以质朴简洁的语言记叙寻找两只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先写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定论",接着奇峰再起,老河兵的"又笑曰",才真正揭开了谜底。其间,僧人们的想当然、讲学家的自信满满、老河兵的不以为然,令人沉思。作者由这一故事推及天下之事,强调"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的危害。而我们读这个故事时,可以从新的、不同的角度出发,理当有新的领悟。比如: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学识的错误,比起无知的错误更为可怕,等等。 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本文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塑造的。讲学家和老河兵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可以从他们的语言中展开分析。讲学家以"尔辈"称呼众僧,带有明显的轻蔑色彩。说寺僧"不能究物理",更是斩钉截铁,不容分辩。可见其自信与骄傲,他对"物理"的推究、对众僧顺流求石兽行为的嘲讽,都通出一种霸道。老河兵则超乎众人之上,敢于嘲笑大家敬服的"讲学家"。他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从容不迫地说出一番令人难以置信的道理,结果却是按他的说法才找到了石兽。他从实践经验出发,尊重实践中得到的真知,敢于指出讲学家的谬误,既表现出实践经验的自信,也表现出理论思维的自信,令人印象深刻。 综合练习 3/9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6分)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为( )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 )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但( )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是( )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渐( ) 求之下流,固颠——固( ) 2.下列句子"为"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愿为市鞍马 A.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下列句中括号内词语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9 B.(可)据理臆断欤——(可)爱者甚蕃 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山门圮(于)河——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4.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求之地中,不更颠乎B.以我酌油知之 C.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D.徐以杓酌油沥之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B.求二石兽于水中。 C.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6.下列关于《河中石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作者纪昀(yún),是清代学者、文学家。他被人们熟知的名字是"纪晓岚",其实"晓岚"是他的字。 B.课文《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中不少狐鬼怪谈、奇闻逸事中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与感慨。 C.这篇寓言用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赞扬了富有实践经验的老河兵,嘲笑了和尚的愚笨,讽刺了讲学家的自以为高明。对于人们的思维和认识都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D.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就是:分析事情不能知其一便自以为是,要全面的了解之后,再结合具体情况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