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终身大事第三十七章雪燕的婚事


  三姑来了,她是受蔡留记之托,来和雪燕退婚的。她说,有人在赶集的时候把雪燕拦截迎亲队伍的事儿告诉了蔡留记,后来蔡家开始打听,又打听到了以前雪燕和马小旺私奔的事儿。到二月十六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要不是雪燕这次拦截迎亲队伍,本来这婚事还可以将就下去,媳妇没过门就怀上了别人家的孩子,这是谁都无法忍受的,更何况蔡留记是个吃商品粮的正式工。
  当地男女退婚的规矩是这样的,男方提出退婚,彩礼等东西全部不予追还,无条件留给女方;女方主动提出退婚,则必须将彩礼如数偿还男方。如果这些东西已经被女方用去,则需折成现金偿还。三姑说,退婚的事儿按老规矩走,蔡家的彩礼等东西不再退还,但是当初拿给李梅氏看病的那三百块钱必须退还,因为那钱只能算是借的,不应该算在彩礼里面。
  事已至此也只有退婚了,李梅氏和李明忠眼泪汪汪地点了点头,他们说等过十来天该过年的时候再退还那三百块钱,因为现在家里没有钱。快过年了,他们已经写信让儿子回来,到时候他肯定会带来些钱。
  因为李明忠给儿子写了信,年关的时候李书香回来了,这次李书香带回了一些钱,他们用这些钱偿还了蔡家的债务。
  这天上午,三姑又来了,她还是给雪燕说媒来的。她说对方家是河北孟寨的,有三十来岁,一直是单身,没有了爹,和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娘在一块儿生活,家里有好几间房子,还喂有一头骡子。她还说这男孩儿的品行非常好,他的母亲也特别的善良——豫东这一代有这样一个风俗,只要对方没结过婚,他的年龄再大,在说媒的时候大家都习惯叫他男孩儿。他单身的原因是父亲在他二十来岁的时候患了重病,后来家里虽然上紧地给他看,但是他最终还是死了,为此他家欠了一屁股的债,让他错过了找对象的最佳年龄。因为这男孩儿很能干,家里的日子才越来越好过,但是年龄已经越来越大,所以才打光棍打到现在。
  雪燕出了那样的事儿,想找好婆家已是不可能的了,听了三姑的介绍,李书香和李明忠决定看一看这男孩儿。第二天,李明忠他们偷偷去了女儿家,他们的目的是去相看一下那个男孩儿。那男孩儿叫孟连喜,家是孟寨的,长相一般,但是一脸的实诚。想想雪燕到了这般处境,他们也就替雪燕答应了这桩婚事。雪燕此时精神近乎崩溃,想想自己长期住在三姑家也不是一个长久之策,也就答应了。
  按照豫东农村的规矩,像雪燕这样出过岔子的女孩,只要寻好了对象往往婚期越快越好,因为早一日将女儿嫁出去,她们的家人才能早了却一段烦心事。不仅如此,她们的结婚仪式也往往是十分简单,因为如果过分的声张,只会让人旧话重提,使她们一家人丢尽了脸面。
  几天后,雪燕出嫁了,她出嫁的地点在三姑家。出嫁那天,她挎着一个包裹,木偶一般,那孟连喜一个人用架子车将她拉走了。
  喜房是两间瓦房,到了晚上,孟连喜送走了闹洞房的人,红着脸结巴着嘴劝雪燕安歇,雪燕只是冷着脸皱着眉在灯下发呆。见雪燕一直不上床,孟连喜在灯下只好陪着她干坐。等到鸡叫三遍的时候,因为劳累一天了耐不住困倦,孟连喜终于上床先睡了。
  眼看到五更天了,雪燕趴在桌上也睡着了。不知不觉中她被惊醒了,她发现孟连喜在往床上抱自己。她挣扎着让孟连喜放手,但是孟连喜哪里肯,她从怀里掏出一把剪刀狠刺孟连喜的手,孟连喜这才惨叫一声松了手。雪燕用剪刀指着他狠狠地说道:"往后敢动我一指头,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孟连喜捂着自己出血的手连连称是。二人对峙了一会儿,孟连喜出了门去牲口屋睡了。见孟连喜走远,雪燕在里面闩紧了门上床和衣睡觉。吹灭灯后,她闭上眼睛感到十分害怕,她又起身点着了灯。上了床,见对面的窗棂子透着风,她担心孟连喜会从外面偷看自己,就起身找来一张破纸将它堵上,然后才放心睡下。
  转眼间到了1980年,这一年的春天是赵小楼变化最大的春天。
  新年过后是元宵,元宵节过后,上边并没有布置下来实际工作。先是老百姓闲了起来。大队成立村委会,生产队成了村民组,地也分到了农民的手中,队长成了村民组长再也不组织各项劳动了,虽说队里又分成了几个互助组,可是这互助组几乎是一个虚设的机构不组织任何工作,老百姓一下变得像无王之蜂。但是没过多久,上级又下来了精神,坐队的干部王怀轩和村组干部带领大家开过大会开小会,安排大家:这会儿土地责任到各家各户了,谁种地下的劲儿大,谁家收的粮食就多;谁家收的粮食多,谁家就有饭吃,有钱花;谁家的地种不好,谁就要挨饿;大伙儿种地要相信科学,不仅要下力气,还要多用肥料和农药。
  眼下是一个锅底门儿对一块天,自己的事儿自己办。吃饭是硬道理,大家想想上级说的对,就各自侍弄自己的责任田去了。从此以后,村组干部按照农时开会,指导大家种田,在他们的带领下,农民们除草、施肥、打药,越来越认真。
  之后是村里打戏,成立了豫剧团。这里所谓的打戏,是豫东一带的方言,意思是成立戏剧团。赵海彬领着几个老先生来找王世柱,有年纪的都认得为首的那个叫柳启明,是赵海彬的表叔,会唱戏,文革前是本地有名的红脸王。柳启明说现在改革开放了,各方面包括文化艺术方面都放开了,唱戏也不像以前那样只许唱三个样板戏了,上级支持下面成立剧团,唱以前的古装戏。眼下外边好多村庄都成立了豫剧团,打戏已经成为热潮。没过多少天,村里就传出要成立豫剧团的消息。柳启明他们几个人先是弄来了戏篷和一些花里胡哨的古装,然后弄来了弦子、大鼓、唢呐等乐器。之后又在附近村招来了一班大姑娘和小伙子做学徒。这时候,赵前生产队的牛屋已经没有了牛马,王世柱安排柳启明他们将团部设在那里。之后的每天早晨,柳启明他们带着徒弟们到洪河岸边吊嗓子,中午和下午带着他们练摸爬滚打。一个多月后,这班人就开始搭上戏台试着演出了。他们从外地请来老唱家带着大家演出,常唱的剧目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王华买爹》、《赵匡胤哭头》等。他们经常在晚上演出,演出场场观众爆满。观众是来自三里五村的乡亲们,劳累了一天了,听戏是他们最好的消遣方式。
  这在村里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唱戏热,一时间,大人们谈唱戏,孩子们学唱戏,尤其是爱唱爱跳的雪颖,经常有事没事地哼哼两句:"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叫一声贺元帅细听端详……"
网站目录投稿: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