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印度人的野心有多大尼赫鲁曾经提出了一个什么计划印


  不知道为何,印度人似乎是有着一种天生的"迷之自信"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叫嚣着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如今又非常咨询的认为自己领先于我国30年,着实让人哭笑不得。印度的这话总自信与英国殖民者有着很大的关系。
  公元十七世纪,英国殖民者到达印度之后,一边殖民印度和掠夺财富,一边又征服各个土邦,帮助印度完成了几百年来都不曾完成的统一事业。大英帝国经过几百年的殖民扩张,终于将南亚次大陆彻底统一起来,也扶持起印度本地势力——国大党,培养出一批英国式的印度精英,帮助英国来管理印度,印度国父尼赫鲁就是其中之一。
  不知是受到大英帝国的影响,还是被印度统一后的广袤疆土所蒙蔽双眼,印度人的"迷之自信"和野心很早就已渐露端倪。在很早以前,尼赫鲁就曾就设想建立大印度联邦,地域囊括整个南亚。然而事实证明,大印度联邦更大程度上乃是自我臆想——1947年,英国殖民者运用《蒙巴顿方案》将英属印度划分成两个部分,即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建立独立主权国家。这两个国家本是一体,如今信伊斯兰教的民众成立一个独立的巴基斯坦国,由真纳领导;信奉印度教以及其他宗教的则合为印度国,由尼赫鲁所在的国大党领导。
  对于英国人搞出的"印巴分治",尼赫鲁一开始坚决反对,然而令尼赫鲁始料未及的是,这引起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之间的大规模厮杀,数十万人为此丧生。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尼赫鲁只能被迫同意《蒙巴顿方案》,在尼赫鲁心里,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巴基斯坦最终还是要纳入印度治下的。在国大党的精英们看来,巴基斯坦贫穷落后,政府缺乏管理人才,独立建国之后一定会崩溃,最终将主动投入印度怀抱。出人意料的是,巴基斯坦非但没有成为一个短命国家,反倒还成为南亚地区唯一能与印度抗衡的国家,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双方打了三次战争。
  克什米尔地区,其实只是大印度联邦计划的一部分。在尼赫鲁的计划里,整个南亚以及中亚、东亚的部分地区都应当纳入大印度联邦的范围。在尼赫鲁看来,亚洲的很多民族都是弱小民族,他们建立的弱小国家注定要灭亡,还不如并入大国,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区,这样就不必为国家安危而担忧,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很显然,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计划非常霸道,同时包含着强烈的歧视色彩,自认为统一后的印度强大无比,连大英帝国都不是对手,周边国家自然更是如土鸡瓦狗,随时可派军消灭。最终,尼赫鲁为自己的野心付出了代价。1962年,印度向我国发起挑衅,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决入侵印军,狠狠打击了印度的颜面,尼赫鲁为此郁郁而终。
  虽然"大印度联邦"的设想,随着尼赫鲁的生命终结而终止,但是印度的野心却并未随之消失。印度以自己曾是英国主要殖民地为傲,认为自己是大英帝国的继承人,应该拥有大英帝国的特权,南亚地区应该都是印度的势力范围,尼赫鲁早年也宣称:"印度是不甘心当一个小国的,要做也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因此不难理解,如今的印度为何酷似一个村霸,在南亚地区嚣张无比,甚至以欺负小国为乐,不丹、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等都要仰其鼻息。
  由于印度土地广袤、人口众多,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都非常大,因此印度一直喜欢闹出动静,以展现所谓的大国姿态。一方面,印度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方面又不断将自己的势力渗透到南亚以外的地方,如太平洋地区、中亚和东南亚。更甚者,还时不时地与我国发生一些摩擦,通过"炮制"国际新闻的方式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在一些关键事务上,印度唯西方马首是瞻,想要借机向西方表示诚心,进而获得西方国家的支持和认可。
  可惜的是,在明眼人看来,印度实在是"心如天高,命比纸薄"。由于印度国内基础建设严重不足,大量社会矛盾也尚未解决,经济增长虚高,整体实力远没有所吹嘘的那么厉害。更令人好笑的是,印度至今还有人宣扬所谓的"2.5线战争",二战时期横扫欧洲的德国都没能扛住双线作战,印度还能比德国厉害?事实上,印度目前的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一旦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或国内发生动荡,顷刻间就会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对印度而言,嘴炮再多也于事无补,只有认清国情,然后踏踏实实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大国崛起的夙愿。
网站目录投稿:香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