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笔记靠摘录错有用的笔记需巧用个妙招


  许多人曾以为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
  妻子杨绛说:"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看!大师们书读百遍,笔记做上千次。你呢?一提到读书笔记,大部分人会讲,不会记笔记哟!其实,不是你不会,而是你懒。你打从心底把写笔记当成件麻烦事。
  多数人认为,把书本金句原封不动地搬到笔记本上,这才是读书笔记。事实并非如此。记笔记不是为了记录他人的观点,而是收集自己的想法。笔记不是一件艺术品,而是一本行动指南书。
  回想一下,你是否经常读一本书后,摘抄几句金句就完事了?或者,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一键收藏就感觉收获满满?但这种努力,并无卵用。
  因为无论是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烂笔头不如动脑子,光动脑子不如立即行动。畅销书作家黄钟毅说:"笔记,不是复制他人,是重组一切信息,为我所用,让脑洞变成行动。"也就是说,复制粘贴式的笔记法是错误的。有用的笔记是能指导行动,是思路再现。为此,黄钟毅写下《笔记思考术》一书。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换句话说,"道"比"术"更重要。理解并掌握"道","术"自然会通。《笔记思考术》从书名即可知,此书强调做笔记时的"道",也就是思考过程。
  这本书像笔记教科书,42则重塑思维的超级笔记法,将带领我们走出不会记笔记困境,让我们利用做笔记扩大脑容量,实现爆发性成长。
  在信息泛滥时代,大多数人只会当收藏家,而不会做笔记
  你每天接触多少媒体信息?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活在这个时代,即使足不出户,也能轻易地接收到全世界的信息和知识。但尽管如此,我们真正会的却不多。为什么呢?
  原因有二:
  媒体信息多而杂,但含金量低。著名诗句"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说的也就是这个信息爆炸时代。
  人们习惯性地免费信息收藏家,而不愿意当践行者。
  事实上,任何人都有收集资料的需求。但收集的信息不在于巨细无遗,而在于新信息能刺激大脑去做新决定。
  富商李嘉诚曾说:"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也就是说,他会把时间花在在收集信息、综合资讯、在脑海中形成逆境的情景,并不停地自问自答。
  相反,多数人懒得思考,只乐意做"收藏家"。尼尔·波兹曼 在《娱乐至死》中说:"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寻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也就是说,在信息海洋中,多数无用信息是自我的。信息焦虑是一个假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不会收集和利用信息。
  那有什么方法能有效收集爆量的信息呢?
  方法有三:
  「自己的观点」建立个人自动获取信息的渠道
  「他人的观点」收集专业领域意见领袖的看法
  「世界的观点」利用搜索工具突破信息的屏障
  然而,单纯收集信息还不够。古典老师在《跃迁》里讲:"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收集信息不等于思考,活在这个时代,拼的不是谁拥有多少信息量,而是谁能利用大脑,整合和创新信息。
  所以,在信息爆炸时代,别再当"搬运工"了,做一位思考者吧!也别当信息收藏家了,做一位知识践行者吧!请你利用好笔记,再把各大平台收藏的文章,践行起来,然后把它们给删了。
  那如何利用笔记,将有用的信息转化自己的财富呢?
  盲目摘录不是好笔记,有用的笔记需巧用1个妙招,3大原则,4个步骤
  苹果姐姐是《不租房606天》的创作者和践行者。在一次分享会上,苹果姐姐正全神贯注地以漫画形式做笔记,隔壁座朋友打断她说:"真是辛苦了,边听边记,一刻没停下。"苹果姐姐说:"记笔记的过程其实帮助我集中精力,平时我容易走神。 "
  苹果姐姐
  事实上,苹果姐姐不是在记笔记,而是在创作笔记。创造笔记虽麻烦,但有价值。黄钟毅也有同样的做法。他说:"你不需要记录所有东西,因为你不是用笔记记录人生,而是在重组人生。笔记是创造你所知,而非复制你所看。"
  前几天,我上完一场社群的分享课,不到半个小时,就有人整理出文字版,有人整合成音频版,也有人按照课程内容一字不漏做出思维导图,但笔记法不全对。一来,涉及版权问题;二来,上课与不上课没区别。老师直接把课件给你就行,你干嘛还是听课呢!
  《笔记思考术》这本书也指出记录式笔记三个弊端:
  杂乱无章的笔记给自己压力
  他人的资料不能成为你的知识
  大量的资料,只会自己迷失方向
  而正确地做笔记应是收集、整理思考的过程,是利用信息刺激想法,实现自我创造。
  所以,敲重点来了!笔记有一个妙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自己的想法。诚如普希金所言:"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可知,好的笔记不在于记录什么,而是要遵循三原则:
  为什么会这样?
  我是怎么想的?
  我想要变成什么样?
  这个三原则,属于构思层次,但光想还不行,还需动手写。
  例如,你读完我这篇文章之后,最关键一步是能行动。拿出一张纸,或新建文档,你可以试着这样实践:
  「我的行动」掌握新的笔记法
  「我的构思」运用笔记三原则构思。首先,为什么说笔记的意义不在记录,而在于自我创造。其次,你认为这种笔记法如何?利与弊是什么?把自己所有想法写出来。最后,学习完这篇文章后,你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封存」把文章有用的方法收集或者金句收藏起来。
  以上的做法是践行笔记三原则的三层笔记法。但这样还不够。因为这只是一种新型的笔记法而已,除了这种笔记法还有康奈尔笔记法、RIA便签法、树状笔记法等等。
  著名李敖的读书笔记法是买书两本书,一本用来读,一本用来剪。通常,他会把书里有用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里,文件夹上写上关键词。然后需要哪部分资料,就去找关键词,再把文件夹里的内容拿出来就能用。
  无论是李敖的读书法,还是其他的方法。笔记最终目的都是为我所用。记笔记后还需要整理和运用。所以,写笔记还需吻合笔记底层逻辑,有4大步骤:
  ①思考:用笔记三原则思考,创造自己笔记
  ②整理:分类归档,建立知识体系
  ③选择:挑与目标吻合的笔记,亲自践行
  ④反省:自我评估
  自古以来,笔记是一个传统概念。做笔记方法也不尽统一。但爱默生说:"世界上最难的任务是什么?是思考。"记笔记也如此。笔记,最难最为关键是的部分在于思考。
  因此,我认为复制粘贴式的笔记是错误的。记笔记重在自己思路、想法,而非搬运他人的东西。用公式表现为:笔记=思考+记录+整理+践行。
  笔记是大脑的扩容器,能使人实现爆发性再创造。
  同一时间,同一场景,车上的人看见司机稍微打开窗户伸手去擦玻璃,却无动于衷。然而,玛丽·安德森立马动手画草图。她边画边带动大脑思考着一副"摆动的手臂",直到"雨刷"的发明。
  人们习惯性地把重大发明归功于灵感。我不以为然。灵感固然重要,但比灵感还重要的是捕捉到灵感后的一次次再创造,而创造即是笔记思考过程。
  魏格纳看世界地图注意到南北美洲和欧亚大陆海岸线相似,在边琢磨边记录中,才有了"板块漂移学说"。
  法国医生雷纳克游荡巴黎街头,偶然看见两个孩子在玩一块长木头,一个孩子用别针刮木头的一端,另一个孩子将耳朵贴在木头的另一端听对面传来的声音。于是,他快速地把这个场景记录下来,后来运用到医学中,才发明了"听诊器"。
  你看!凡是重大发明,都离不开灵感+记录。为什么呢?
  因为人的记忆有限。记录不仅有利于加强记忆,减轻大脑的思维运行,释放更多创造力。
  日本作家桦泽紫苑在《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中讲:"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进入人的大脑,如果将所有这些信息都记下来的话,人的大脑很快就会被胀破。所以,除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之外,人的大脑基本上会将这些信息全部遗忘。"也就是说,遗忘是为了减轻大脑的负担。
  有人曾说:"记录生活和不记录生活,都可以一样生活。但我为什么要记录生活呢?因为我在敲打字眼的这一刻,我知道,我还在思考,我还在琢磨。"其实,人的大脑思考力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做笔记最大的魅力就是增强大脑运动,促进思考。
  正因如此,笔记才如同大脑的扩容器,不仅能协助人提高记忆力,也能无限发挥人思考力和创造力。
  好了,到这里,今天的「笔记思考术」就差不多要告一段落了。通过这篇文的分享,我希望你能收获以下3大要点:
  1."在信息爆炸时代,普通人在搬运信息,聪明人在重组、创造信息"。所以,别再当信息收藏家了,做一位知识践行者吧!把各大平台收藏的文章,践行起来,然后把它们给删了。
  如果不忍心删掉,又不想当信息"搬运工",那就去看《笔记思考术》吧!
  2.复制粘贴式的笔记是错误的做法。记笔记重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自己想法,而非搬运他人的东西。用公式表现为:笔记=思考+记录+整理+践行。好的笔记有1个妙招,3大原则,4个步骤。
  3.笔记才如同大脑的扩容器,不断使人实现爆发性再创造。未来社会,人拼的是思考力和创造力。凡是伟大创造,都离不开记录和思考。无论是谁,都需要做笔记。来吧!拿起笔,舞动你的大脑。木心在《文学回忆录》说:"所有伟大的文艺,记录的都不是幸福,而是不安与骚乱。"
网站目录投稿: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