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叙事治疗的理念


  < border="0"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5" width="619" style="border-collapse:separate;border-spacing:0px;color:#333333;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line-height:24px;text-align:start;background-color:#FFFFFF;" class="ke-zeroborder">
  南京德瑞姆心理教育:http://www.51drm.net/D2012/market/nj.html
  叙事是一种框架,人类依据这种框架为时间性体验和个人行动的体验赋予意义。叙事意义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可以将人们对生活目的的理解通过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二是可以把人们的日常行动和生活事件连接成意义相对完整的单元。
  叙事心理治疗的理念有很多。此处简要介绍叙事、故事、内化与外化、合作评估。
  1.叙事( narrative)
  叙事是一种独特的人类活动。我们讲故事、演剧、写小说,甚至作画、跳舞、捏泥人,都是在特定的心理时空中呈现生活经验和意义的结构。叙事是赋予个人经验以连贯意义的表达、理解、体验、诠释的过程。我们可以说,生活事件是叙述的结果。通过叙事,我们让自己进入历史。
  叙事是一种框架,人类依据这种框架为时间性体验和个人行动的体验赋予意义。叙事意义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可以将人们对生活目的的理解通过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二是可以把人们的日常行动和生活事件连接成意义相对完整的单元。
  叙事提供了一个既有实际效能又有丰富可能性的框架,使我们方便地理解过去,构想未来,从而获得一种存在的确定性。它是人类之存在获得连贯意义的一个主要途径。
  (1)诠释(interpretation)
  诠释学是对文本的意义进行阐释的一种艺术,并经过改造成为了对人的理解活动和行为的意义进行分析的一种基本的哲学方法。诠释学认为,文本存在多种意义的可能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将自身已有的经验、知识体系拿来作为理解新文本的基础,当新文本中能够与读者旧有经验达成视阈融合的时候,读者就会出现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因此,对于一种文本可以有无数种的解读,不同的人,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景中对文本的理解都可能不同。
  诠释学对叙事心理治疗的启示是,生活事件即是一种文本,个体对事件的理解、情感体验也会受到来自个体内在主观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个体的旧有经验、事件发生时个体所处的心理阶段、发生事件所处的情境、个体叙事空间的大小等。叙事治疗师不用刻意追寻客观事实的挖掘(比如说像个侦探一样工作),而只需为故事的展开提供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间。
  (2)叙事空间(narrative space)
  叙事空间是指对于特定事件所能做的诠释的可能性有多少。乔治·凯利(George Kelly)认为,个体在接受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时候,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区分,并有选择地将那些"有用"的信息整合入个人知识系统中。这种区分、整合久而久之就构成了个体对经验进行分类整理的秩序,叙事空间随着这一秩序的形成而不断变得具有方向性,并且越来越狭窄。
  在叙事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可以帮助当事人厘清其对事件诠释的立场和方向,辅助当事人调整心理空间秩序,拓宽叙事空间,从而寻找生活中新的、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3)叙事时间(narrative time)
  叙事是在一定时空内展开的,时间艺术是叙事心理治疗理论不可或缺的重点。从出生那天开始,每个人就上演着自己的生命故事,而时间正是这段故事的载体。因为人生故事有着前后的链接,叙事时间也就不再是无数瞬间的重复堆砌,而是各种各样的意义片断的有序编排。
  人类时间的主观性也会影响到人对时间的过分把控,当个体持久地沉浸于某一段时间的情绪体验中,那么这个人的叙事时间也就不再流通。人的叙事时间的停滞促使了心理问题的产生,叙事心理治疗就是要让当事人在叙事时间的延伸与转向中改写自我的人生故事。故事的转变就是人的体验在时间维度中的转变。
  2.故事
  (1)单薄/丰厚故事(thin or thick stories)
  任何一个故事都是由多个情节和主题构成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故事的讲述只是对某一个主题的简单重复,那么这个人的故事就是一个单薄的故事。与之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故事中包含着多重主题,他在讲述每个主题的时候都能够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详细的描述,那么这样的故事就可称为丰厚的故事。叙事心理治疗鼓励人们从对体验的种种描述中形成丰厚的故事。那么这种对故事的单薄或丰厚的讲述方式的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呢?叙事
  心理治疗认为,个体的支配故事直接决定着其对人生故事的讲述方式。
  (2)支配性故事(dominating stories)
  支配性故事是指一个人在描述自己生活的时候反复出现的、带有选择作用的主题。支配故事的形成受到了三个方面的影响:
  社会文化中的支配性故事的影响;
  家庭支配性故事的影响;
  个人所处的工作、学习等亚文化的支配性故事的影响;
  个人故事的形成是受到比个人生活更大的背景中的支配性故事影响的,而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不为个体所觉察的。
  3. 内化与外化(internalization /externalization)
  内化是指人通过认知将外部事物转化为内部思维内容的过程,主要是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叙事心理治疗认为,很多从文化习俗中、从制度化了的对话中衍生出来的一些预设,会让人把问题归咎于自己的自我同一性(self identity)、人格特质或者不可避免的命运,从而使得问题难以改变。当事人往往会认为问题就是自我的一部分,就像身上的一个器官那么真实。比如,当事人可能说"我有抑郁症",其实这是对他一系列的不舒服的感受的一种简化,这种简化论( reduction)阻碍了他与自我的真正交流和对话。
  外他是叙事心理治疗对待"问题"的一种立场。叙事心理治疗就是要通过运用语境、社会背景、重新命名、改换指称方式等话语实践,帮助当事人领悟到人和问题的本质差别。外化不但要帮助人理解当前的问题叙事是如何形成的,而且要帮助人从根本上改变开创未来生活世界的叙事方式。更重要的是外化的立场贯穿叙事心理治疗的始终,同时提供了一种安排生活的途径,可以让人安身立命。
  4.合作评估(cooperative assessment)
  合作评估是由美国的布鲁斯·查尔摩博士(Bruce Chalmer)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其基本思想来源于叙事理论和相应的心理测评技术,可以作为传统心理测量的替代技术。
  在合作评估的过程中,当事人和治疗师的立场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解决特定的问题,而非判断任何一种属于个人的"特质"。当事人和治疗师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而不像传统的客观化心理测量那样,当事人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就可以让参与者团结起来,共同担负起处理问题的责任,避免相互指责等不利于问题解决的情况。
  合作评估是当事人与治疗师共同合作的叙事创作。一旦故事脉络清晰了,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方案。故事的创作为当事人的问题进行界定,也可以看做促进问题解决的治疗过程的组成部分。所以"评估"和"治疗"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目前,按照客观标准对当事人进行诊断分类的做法,遇到了许多深层问题,引发了许多争论。而以合作叙事为评估手段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实践工作者的欢迎。
  摘自:颓废阳光的博客
网站目录投稿:翠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