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公共必修课之一的体育课,是每一个学生必须修学的课程。高校体育课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新时期学生群体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探寻体育教学新的发展趋势,改变以往体育课不太合理的地方,成为体育工作者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课程改革;发展趋势;高校 全面实施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推动教育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校办学目标的具体需求,更是确保每个学生都保持健康身心,和谐心灵的需求。高校应本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在促使学生知识增长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同时,更注重锻炼和发展身体的体质。 一、体育课程设置的背景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升学、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与健康选修课。"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是由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体育的任务决定的,学校培养目标和体育任务的不同,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也应该是不同的。 二、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体育课程设置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是高校体育工作的核心部分,但目前在高校体育课程有很多不合理。首先,在课堂类型,只有少数高校建立高校体育选项课和体育健康课,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都是根据期末考核的课程设计,剩余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其次,学生的体育教育课时有限。很少高校开设四学期的体育课,大多数学校仅有三个学期的体育课。再结合天气,节假日,个人问题等因素导致学生课堂练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照此态发展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较难实现。 (二)课程内容设置滞后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材仍以竞技体育教材为主,竞技体育的内容在学校体育的教学中占了太大的比例,不但反复重复中学所学内容和运动项目,从小学到中学所学的课程可以说是每个学期都在变,惟独体育课没有变,学的是这些内容,练的是这些内容,考的也是这些内容。好多内容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学了好几遍,考了好几遍。导致学生不感兴趣,如果此时强迫学生学习的方式也使学生产生极大反感,不能给学生以愉悦舒畅的感觉,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和体育潜能以及学生的积极性,更没有注意以个性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自然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改革的重要意义 学校体育改革虽然在体育指导思想、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学改革举措及场地设施的建设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找出不足,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推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促使高校体育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增强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加强体育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有持久力,未来将成为真正的体育锻炼者。新颖和有趣的体育教学模式,才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体育实践的积极性,当学生在学校体育实践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学生可以产生一种成就感,教师必须让每一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些成功经验,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其次要创新,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使学生从分体验体育运动的千变万化及乐趣,并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创新和自主锻炼的能力,体育教学中不断发现新奇的有乐趣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像好多高校模仿《奔跑吧,兄弟》就是很好的试点。提高运动过程中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再次,应减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始终快乐学习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高校体育活动形式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在通常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虽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但也有很大的缺陷。首先,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运动能力培养,无法实现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第二,对学生的培养水平的层次上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丰富高校体育活动形式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校体育活动形式不仅要把早操,课外活动和体育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更要尝试增加新兴形式,如将俱乐部和社团的形式融入进来,不断扩张体育运动的能量来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完整性。从有利于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培养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完善体育教学 在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深入认知体育课程改革的科学认知实践发展观,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创造高校体育教育的良好氛围,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出发,不断完善体育课程的设置,与时俱进,丰富与完善体育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元化教学的趋势,使体育教学具有实效性。 四.总结 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将会注意素质发展和全面教育。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也应得到很好的保证。体育教学不但能是一个能够锻炼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还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是培养综合性素质后备人才的需要。而实施创新性教学,完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将会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治平.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商.2014(11) [2]林立吴燕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趋势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01) [3]王爱华.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创新性分析[J].体育学刊.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