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


  很多时候我们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我们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火药是中国最古老的发明之一,但却没有用在军事上,而是用在制作作为观赏品的烟花上,这种认知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但只要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会知道火药最初的发明是源于古代的炼丹术,而火药发明出来之后也并没有被丢在一边成为观赏品,很多战争中否出现了火药的身影。
  史籍中,唐朝、宋朝时期都有火药用于战争的记载,当然那时候的火药还不是现在我们熟知的这种黑火药,杀伤力也没有现在这么大,这主要是受制于科技发展的限制,而科技的发展本身在农业时代就比较慢,科技的发展跟不上,所以已有的发明只能在应有的范围内使用。
  之所会有上面这段文字,就是想说但凡我们自己真的有很大的发明创造,断然不会让其束之高阁,除非这个发明本身就是虚构的,或者说这个发明只是仿造的人家的不成器东西,所以才可能被束之高阁,清政府闭关锁国是事实,跟不上工业革命的步伐也是事实,但并不是说他们没有鉴别好东西的能力,工业革命的大潮流下,一旦慢了一步,很多东西就没有,一个东西没有就会连着别的东西也造不出来,这才是要命的,比如说机关枪,康熙时期我们压根就没有制造机关枪的条件。
  倘比如枪管、子弹和弹壳的制作材料、工艺,导气活塞的制作、材料的各种处理,材料的耐热性、抗冲击性、硬度等各个指标的处理等等,这些复杂的东西我们都没有掌握,如何能制造出机关枪?最关键的就是清朝的工业技术根本达不到制造机关枪的水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康熙时期的现有条件下,没有造机关枪的"米",怎么做出"机关枪"这碗饭?
  那为何会康熙时期就已经造出了机关枪的说法呢?这源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个记载:说是戴遂堂小的时候见先人戴梓造了一个鸟镜,很是奇特:"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铣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若牝牡,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铣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
  这就是著名的二十八发连珠火铳,简称连珠铳,即早期的机关枪。纪昀的这个记载后来也被《清史稿》 所采纳,于是有了戴梓发明了连珠铳的说法,但这个说法本身就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其一,纪昀在记载的时候说,这是他和戴梓的后人戴遂堂聊天的时候,戴遂堂讲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真可假,未必是事实;其二,纪昀在故事的末尾说了,戴梓并没有将这个连珠铳献上去,而是一直保存在家中。
  之所以没有献上去,有一个不能称之为理由的理由,那就是戴梓在献上去的前夕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人大声的斥责戴梓,说上天有好生之德,这样的一件器物一旦流传出去,必然造成大规模的伤亡,那么你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就都没有了。戴梓略一思考,深以为然,然后就将造出来的连珠铳藏在了家中。戴梓真的会为了一个梦将自己辛苦发明的东西藏起来不让面世吗?
  总上两点来看,戴梓很可能并没有发明出所谓的连珠铳,所谓造出了连珠铳只是后人强加到他身上的.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戴梓只是并不是连珠铳的发明者,他只是仿造了连珠铳,当时英格兰已经有了连珠铳,但因为连珠铳自身有很多问题没有被解决,所以无法投入大规模生产,也无法真正应用到战争汇总,所以连珠铳被放弃了。那么戴梓很可能会死仿造了一支英格兰连珠铳,只能是一个废弃物。
  不管是哪一种,康熙弃之不用都是正常的。但不管怎样,这个戴梓确实是一个火器方面的奇才,在火器制作方面绝对是专家级别的人物,倘若我们不曾在工业革命中落后,说不定戴梓真的就能发明出机关枪,只可惜这只能是一种假设。我们来看看戴梓仿制的那些火器:
  1686年,荷兰进贡蟠肠鸟枪,戴梓在极短的时间内仿造了10枝鸟枪,被康熙回赠给了荷兰使者;
  西班牙和葡萄牙有大炮佛郎机,戴梓用五天时间仿制完成;
  1687年,比利时有子母炮,戴梓奉命监造子母炮,八天时间仿制完成。这个子母炮的威力很大:"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在征讨葛尔丹的战争中,康熙帝就使用了这个子母炮。
  从这面我们看出,戴梓真的是火器制造方面的天才,只要有舞台,他就能给你奇迹,当然,前提是有舞台,如果没有,就只能干瞪眼。
  不过可惜的是,这样的一个人才本来应该在火器制造方面继续发挥他的巨大作用,但他的后半生却在东北苦寒之地度过,张献忠的养子陈弘勋和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合起来"陷害"戴梓与东洋有勾结,于是戴梓被削去官职,流放到了关东地区。
  这一流放就是三十多年,后来即便被赦免了也还是住在了铁岭,一直到他去世,好好的火器专家就这样度过了后半生,至于南怀仁是不是真的嫉妒戴梓以至于陷害戴梓,而戴梓又是不是真的有问题,这些都不得而知,或许这永远都不会有答案了。
网站目录投稿: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