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老朋友告诉我:他有一个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孙子,其妈妈前年遭车祸而离世,爸爸长年在外地务工,所以孙子一直跟着他住。最近一段时间,这孩子迷上了网络,大多时间都泡在网吧里。他好说歹说,学校教师也多次教育过,但都没有用,这孩子还是沉迷于网络而经常旷课、逃学,甚至偷家里的钱去上网,有时整天不回家……说到伤心处,他不由得流下了眼泪。——Psy525.cn 互联网之所以能给学生带来如此魔力,是因为互联网能给学生带来自由感、平等感和身份虚幻感,上网成了学生的心理需要。由于造成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所以,我们不能仅仅采用严格控制的办法来限制学生上网,而应从各方面来调整学生的心理机能,转变他们对网络的依赖心理。那么,如何调整网瘾学生的心理呢? 一是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1)要积极创造机会,加强心灵沟通,让孩子体验到爱与归属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或严重的孤独感会引发孩子情绪障碍。孤独的孩子容易上网成瘾,因为他们需要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现实生活中缺失的归属感。上述老朋友的孙子,就因自小生活在缺少爱和归属感的家庭环境里,没有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使其精神空虚,这导致他寻找其他途径满足自己内心世界的需求,网络这一具有多功能的媒体正好充当了替代品。所以,他把时间和注意力放在网络世界,从而沉迷其中。因此,家长工作再忙,也要注意关爱和呵护自己的孩子,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心情,保持健康的心态。尤其是长期在外地务工的父母,要注意通过电话、信函、节日送礼物、假期回家看望等各种形式与自己孩子进行心灵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归属感,以弥补由于亲情缺失给孩子造成的创伤降低到最小。 (2)要改善教养方式。 放弃以斥责、打骂或娇惯溺爱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着手以尊重人格为前提的赏识教育。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长处,并予以充分肯定,以实现对孩子有效的激励作用。 (3)面对高竞争、高压力的教育环境,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理解和安慰,帮助其适当减压,宣泄心中的焦虑。 二是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和疏导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方面,学校德育必须注入网络道德教育新内容,向学生进行以"网络规范和网络责任"为核心内容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自律意识、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心灵的"防火墙",完善其人格,抵御网络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害。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上,向学生进行网络知识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网络意识,使他们正确区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能够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2)加强网络安全及案例教育。 把现实中沉迷于网络游戏、无节制上网聊天所带来的危害,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展现给学生,让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网络成瘾的严重后果。 (3)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调适和咨询活动。 一方面,坚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向学生传授、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认知、情意和行为水平。另一方面,在学校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在充分利用传统门诊、电话、信函、现场等咨询方式的同时,大力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引导学生学会调整不良的心理问题,维护其心理健康。同时,加强对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对已经产生网络成瘾综合症、情感冷漠症等严重问题的学生,在注意采用个别辅导,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心理疏导的同时,还可请专家做行为治疗,必要时配合适当的药物控制,避免产生更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健康向上的活动上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人际交往的乐趣,帮助他们克服压力,正确对待挫折和挑战。 三是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整治网吧、音像、电子游戏等娱乐场所,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