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曹雪芹对探春偏爱的原因


  关于探春
  红楼人物
  探春在《红楼梦》里是一个重要人物,曹雪芹在她身上是倾注了大量心血的,除了宝玉、黛玉、宝钗、王熙凤几个人外,用来描述探春的笔墨是很多的。探春这一形象的本质,以前有过争议,现在则已基本认同了"她是封建正统主义最忠实的代表"的观点。但是在《红楼梦》中,探春是以正面形象展现的,曹雪芹对她是寄寓同情的态度。对此,论者大多认为这是反映了曹雪芹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是《红楼梦》的一个弱点。
  我基本同意以上观点,尝试通过对探春形象本质的分析,探讨其可能结局,并阐释曹雪芹对其偏爱的原因,来说明这样一个观点:曹雪芹对这一形象的塑造和偏爱,固然体现了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但是在事实上,却从更高的层次上宣告了封建宪宗同志的必然消亡。
  一
  前面说过,对于探春的形象本质,现在已经基本认同了她是一个企图"回狂澜于既倒的"的"末世英才"(刘梦溪《红楼梦新论》之《谈春新论》)的观点。对此我完全赞同,这里只是有一点想补充说明一下,就是关于赵姨娘的形象塑造的问题。   历来的分析探春的论文,都是提到了赵姨娘的,但都不过是分析一下她与探春之间的冲突而已,没有把她拿出来做一个具体的全面的分析。   (此处丢失草稿一页,可怜的我)   《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封建宗法社会里,是认为"妻妾不分则宗法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的。而赵姨娘正是这种观念的受害者,她的种种行事不当,是应由社会承担大半的责任的。曹雪芹是不会看不到这个的,那么,可以确定的是,他这样对赵姨娘充满偏见的描述,是另有深意的,而这深意,为的正是探春。   探春是竭力维护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企图"回狂澜于既倒"的"末世英才"。可以毫无迟疑的说,她是封建正统主义最忠实的代表。而且她是有才干的,才干不下于凤姐,而更优于凤姐的是她"一心为公",她没有私心,所作所为全是为了维护"贾式家族"。在第二十二回探春所做谜语下,庚辰本有脂评云:"……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我认为,这正好说明了两点,一是探春对"贾式家族"所代表的封建正统主义的绝对忠心,二是表示她有出众的才干,能使"诸子孙不至流散"。   探春的忠于封建正统主义,而且有才干,主要是在第五十五、五十六回里体现出来的,在理家的过程中,她和赵姨娘起了正面冲突。在这场冲突中,探春对赵姨娘是没有一点母子之情的,甚至可以说她是冷酷。她这样做固然是出于维护封建正统主义的理念,是为"贾式家族"着想。但是显然,她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通过对生母的故意压仰,以保全自己的名誉。   纵观《红楼梦》全书,但凡有人在探春面前提起"嫡庶"之别,她的反应都是强烈的,可见她是时时注意着,小心着的,她极力想淡化自己是庶出的这一不可更改的事实,然而,在那个重视"嫡庶"之别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她即便如此小心注意,人们在提到她的时候,仍念念不忘其是"庶出"这一身份,出于自私的目的讽刺讥笑者是这样,连赞三声好夸她的凤姐也是这样。这不能不让探春更加的神经过敏。一有风吹草动,便紧张不已。   在这场探春与赵姨娘的冲突中,众人并没有对探春的做法表示不满,认为她这么做是不应该的,着与他们对赵姨娘的厌恶是分不开的。而着厌恶,又是因了赵姨娘平日的种种不当之言行,而这言行,有着曹雪芹强加的影子。如上面所说,曹雪芹是带着偏见来塑造、描述赵姨娘这一角色的。   探春是这样一个封建正统主义最忠实的代表,她以正面形象出现在《红楼梦》里已经让我们感到吃惊了,而曹雪芹对其如此的偏爱,竟不惜以歪曲另一形象为代价来为他开脱一个小过错,这甚至是他在写宝玉、黛玉时也没有过的。这似乎更加让人难以理解了。   我认为要想明白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一下曹雪芹本人的情况。关于他身世、行径,现在或许还有不少疑点,但他是出身于封建贵族大家庭,又经历了家庭破落衰败之后的极端贫困。经历这样的盛衰,曹雪芹固然"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鲁迅《呐喊自序》),认识到封建社会即将、必将灭亡的趋势。这认识完整的体现《红楼梦》中,从某方面来说,也基本上就是《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希望能在大厦将倾之际……
网站目录投稿: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