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权是如何控制地方势力的,自古以来,历朝历代这一直都是一个重大而不过时的课题,整个24史可以说就一直围绕着这个问题在打转。我国的春秋战国,乃至秦汉开始,历代的君王和朝中百官都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种种策略与想法也是层出不穷。从东周分封自家血亲为王,一直到清朝的完全中央集权,我国的历代君臣可谓是绞尽了脑汁,花了上千年才在清朝得到一个勉强的平衡状态。 其实不仅是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朝代和王国历史中,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一直是个亘古难题。相较于中国以一个绝对中央强权的方式控制去地方,其他地区的政权也分别发展出不同的政治手段去压制或者削弱地方势力。其中最着名,而且相对成功的案例,莫过于西方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和东方日本的江户幕府。 前者透过塑造上流的宫廷文化,激发法国贵族间的"攀比心"或者"荣誉感",让各地贵族散尽家财来到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附近,把财产都花在修建华丽的住宅别墅和铺排自己的贵族排场,让自己更像是 "宫廷的成员",彷彿自己是处于法国时尚的前端,是个挣面子的活。 而后者其实也採取了类似的制度来牵制日本各地的诸侯大名,透过把全国各地的大名集中到当时的首都,江户,再透过一系列手段,让大名们开始金钱上的军备竞赛,以类似路易十四的做法,将诸侯大名们的注意力从裡子转移到面子上,从而放弃挑战幕府将军的心思,凭藉这个手段,江户幕府一直稳定存在了数百年,如果没有后来发生了开启日本近代史的黑船事件,江户幕府的统治不知道还能延续多久?下面我们来看看,究竟江户幕府势力用何手段获得数百年的政权稳定? 江户幕府乃是在德川家康统一日本之后所建立,全国由幕府将军统治,定都在江户,因此被称为江户幕府。当时幕府将军所面临的难题是,当时日本全国各地有大大小小的诸侯大名共两百多位,这些诸侯可都是立下汗马功劳的武士,非常会打仗的,并且各自拥有自己的隶属军队,和对自己领地的治理自主权。 此番情景其实跟中国唐朝时的藩镇其实是相当类似的,但与唐朝不同的是,在江户幕府统治的两百六十多年内,日本全境没有发生任何一次的地方诸侯的叛变。这要归功于一项被现代学者称为"故乡策略"的政治手段,幕府将军会要求天下诸侯将自己的妻子和继承人(通常是长子),送到江户居住。 只有到诸侯死的时候,他在江户长大的儿子才能回到自己的领地继任。而诸侯本人则需要每两年来江户朝见一次,这称为「参觐」,在日语裡把这个制度写做「参觐交代」,所谓的交代,类似中国古代地方官员进京面圣述职。这个策略乍看之下,其实就是送人质进京的概念,但是如果把故乡这个概念考虑进来,整个制度的效果就大大不同。 因为诸侯的妻子和孩子继承人都住在江户,几十年之后,天下所有的诸侯就都成了江户人,江户城为了他们真正的故乡。如此一来,诸侯对于江户就几乎没有敌意,因为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故乡变成一片火海。其实,中国的战国时代也有类似的情况,各国的王子都曾从小便互为人质,也致使在战国的初期乃至中期,各诸侯国之间只有消耗战,而几乎没有灭国战,直到秦国的奋起,才结束了战国时代,这个情况与江户幕府某方面是相似的。 刚刚说的是政治层面的影响,故乡策略还有财政方面的好处。我们先回头看一下,路易十四为了吸引贵族,他必须画费大量的金钱兴建美轮美奂的凡尔赛宫,还要塑造高贵奢华的宫廷文化,这些措施对国家财政是绝对的硬伤,也导致法国后来长年的财政困难。路易十四的政策弱点被江户幕府顺利地化解了。 当时的江户幕府下了一道命令,允许诸侯大名在江户建设个人宅第,且宅第面积没有任何限制,只要你出得起。不论是出于爱护自己的妻子儿女,或者个人的面子问题,诸侯大名无不花费钜资在此,伴随住宅区的建立,与之相随的公共建设也被诸侯大名贊助了,各类的街道和对应的水利工程等,都在诸侯们互相攀比中,一一落成,幕府也顺利收穫了一个建成完备的京城,真可谓空手套白狼。 不仅如此,诸侯们的攀比远不止这些硬体建设,还包含了「参觐交代」时的排场,诸侯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雄厚,莫不掏空家底,穷家富路,人人都在比较谁的军队人数更多,谁的军备更加精良先进。 一个「参觐交代」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化妆嘉年华,其背后所消耗的资材完全是可以想像的,而且这样的「参觐交代」是两年一次,在这种长期且高频的内耗下,诸侯根本没有财力造反,甚至有历史记载,在幕府中期,有的地方诸侯竟然在「参觐交代」的路途中军粮耗尽,只能等待幕府救助才能返回领地。 幕府政府无疑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思路,在保持政府财政的同时,也兵不血刃地化解各地诸侯的反抗意识。但令人感到婉惜的是,这个策略的背后依旧是个柔弱中,依旧是个国家分裂的形象。这样的政策,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能谋一时,而不能谋万世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