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从小学会不哭的人内心有多苦


  "一听到他哭,我就恨不得捂住他的嘴,让他不要再发出任何声音。"
  很多人在面对孩子哭时,常常会萌发这样的情绪:
  不想听到孩子哭,听到就烦。
  于是,想尽办法让孩子停止哭泣:
  ? 不许哭!不要哭!别哭了(制止)
  ? 哭什么哭?哭得烦死了!(厌恶、反感)
  ? 这么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否定)
  ? 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埋怨)
  ? 你再哭,妈妈不喜欢你了!(威胁)
  ? 要哭你回房间一个人哭去。(冷漠)
  ? 就知道哭哭哭,真没出息!(打击自尊)
  可是,很少有人会抽丝剥茧地问自己:哭泣那么正常的事情,我为什么会讨厌孩子哭啊?
  01
  我的一个朋友,她的儿子八个月大。有一回不知什么原因,哭个不停,怎么哄,都哄不好。   "真的好烦躁啊!"她说。   当时就像被孩子的哭声点着了一样,她的火气一下子窜了上来,啪啪打了孩子几巴掌。   打完,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她也后悔得直掉眼泪。   "他的哭让我觉得自己好无能。"她后来跟我说。   孩子出生后,她辞掉了工作,也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因为没有人帮忙,她既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常常忙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她说最怕孩子哭,因为很多时候,她连孩子哭泣的原因都找不到,这种无力感让她心烦、挫败,甚至愤怒。   就像这位妈妈,很多时候,我们讨厌孩子哭,就是因为我们缺乏"处理孩子哭"的能力。   孩子一哭起来,我们就觉得"麻烦"又来了,"无能"的感觉也随之而来。   这时,我们发自本能地去保护自己的自恋,避免自己的"无能",而不是去看见孩子的哭泣背后的需求,去安抚孩子的情绪……   我们的应对方式就像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样——制止、埋怨、冷漠、威胁……   02
  还有一些家长,喜欢孩子笑,不喜欢孩子哭——觉得哭不好,笑才好。   说到哭就想到哭丧着脸、撕心裂肺等悲惨画面,希望孩子尽快摆脱痛苦。   四岁的萱萱放学回到家,闷闷不乐。妈妈问她怎么了,她一下子趴在妈妈的身上哭起来。   妈妈马上紧张起来:"宝贝不哭,宝贝不哭。"   孩子越哭越厉害,妈妈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宝贝,你想不想吃冰淇淋啊?"   "我们看动画片好不好?"   "宝贝,我今天给你买了一本新书,你要不要看?"   经过各种哄,孩子终于停止了哭泣,妈妈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看到孩子伤心难过,萱萱的妈妈担心又痛苦,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承受。   "我是个爱她的好妈妈,我要让她开心,我要把她带离痛苦。"   于是,她想尽办法讨好,让孩子远离眼泪。   可是,她没有去考虑孩子为什么哭,而是一味的想要依靠转移注意力,将孩子带离负面情绪。   她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感受。   看上去,好像是妈妈为孩子好,但我们回顾一下这个过程,这里面更多的,其实是妈妈的自私。   孩子哭,妈妈会心疼、会难过、会紧张、会焦虑,而当孩子停止哭泣,妈妈是"松了一口气"。   表面上,她是一个好妈妈,可实际上她是个自私的妈妈。   她是在用剥夺孩子哭泣的权利,来满足自己"好妈妈"的体验。   问题看似解决,但解决的只是妈妈的情绪问题。   孩子究竟为什么哭,是因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还是因为想要什么东西,妈妈都不得而知,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无从培养。   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孩子仍然只会用哭的方式解决。   03
  德国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认为:   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不喜欢孩子哭,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的情绪表达出现了问题。   我女儿小鱼小的时候,我也特别受不了她哭,她一哭,我就想马上将这个声音掐掉。   我看了无数育儿书,虽然懂得哭是一种正常情绪表达,可我在情绪上还是受不了孩子哭,不知道为什么。   直到有一回,孩子又哭起来,我母亲在旁边说:"不许哭!"这个熟悉的声音,让我一下子想起来,我曾经就是那个不被允许哭泣的孩子。   小时候,有什么委屈难过,只要一哭,我妈妈就会马上说:"不许哭!"   而且,越哭越打。   挨打的恐惧让我忍着忍着,渐渐不再哭,也变得不太喜欢哭。   这段经历,就像我心头的一道小小伤疤,时不时发作一下,让我感到阵阵疼痛。   而孩子的哭,就像触动伤疤的扳机,让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这种伤痛。   每当听到孩子哭时,我的内心总会涌现一股憋屈,就像水管冲出的水硬生生地被一只大手堵回去了。   母亲对孩子的制止,让我意识到,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委屈、愤怒的小孩。   当我的孩子哭泣时,我内心的那些情绪被激活了,那个委屈愤怒的小孩也复活了,这让我焦躁不安,情绪失控。   因为长时间的压抑,我的情绪并没有完全走出儿童期,在我系统学习心理学之前,我只会像个混不吝的大小孩一样对待我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04
  很多人讨厌哭,总认为哭是不好的——是软弱的、羞耻的,就算哭也要偷偷的找个地方哭。   在最近的热门综艺节目《幻乐之城》中,大张伟饰演了一个只会笑不会哭的人,他的脸上永远只有笑容,哪怕是被同事嘲讽、被老板开除,也只会笑。   大张伟说:"生活之中痛苦有很多,但是我们要笑着面对,为了不哭大声笑。"   可是明明他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开心、生气、忧伤、愤怒,只能笑,哪怕再痛苦也只能笑。   大张伟的内心深处,究竟有多苦,从我朋友小光的遭遇中可以找到答案。   朋友小光说,他小时候无论怎么哭,他的家人都会像没听到一样,无视他。就是为了让他明白,通过哭闹要挟大人是行不通的。   有一回,忘记是什么原因,他一直哭,哭到半夜,家里仍没有一个人理他。   大人们都去睡觉了,他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继续哭。   客厅里没有灯,很黑。就那样,他一个人环抱着自己哭,直到哭累了,也没人理他。   "从此,我就明白,我必须得不哭不闹听话,才能免除被抛弃。"他说。   他时常觉得心里有一个洞,黑黑的,冒着冷气,那是被抛弃的感觉。   儿时的他,害怕一哭就会被打骂处罚,害怕惹父母生气,更怕失去父母的爱。   长大成人后,他在人际关系中处处退让、牺牲自我权益,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在关系里乞讨。   孩子哭,是在表达他的需要,是他在跟你说话。   一直说却没有回应,孩子的需要就一直未曾得到满足。   于是渐渐长成一个匮乏的孩子,一个匮乏的成年人,一个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和情绪的人,一个精神上伤痕累累的人。   05
  我们总是将哭与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哭和负面情绪真的没那么可怕。   电影《头脑特工队》讲述了一个关于孩子情绪的故事。   影片中,大家都喜欢负责快乐情绪的乐乐,却讨厌负责悲伤情绪的忧忧。   但是,在遭遇一系列挫折后,情绪世界崩塌的小女孩莱利,却因为忧忧渐渐好起来。   正是忧伤让莱莉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改变,以及她已经失去的东西。   我们总认为忧伤不好,但事实上,研究表明,悲伤与更高的生理冲动关联,是在激活身体对失去作出反应。   其实,任何一种情绪,都不是拖累。   因为有了怒怒,莱利才可以敏锐注意到自己被不公平的对待了;   因为有了怕怕,莱利才可以更快的远离危险;   因为有了厌厌,莱利才能分辨自己的好恶;   而忧忧的存在,是在引导莱利了解她正在经历什么变化,她失去了什么,她到底怎么了。   所有这些情绪,使孩子们的人格更加完整。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和感受,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我们的情绪表达。   就如同鱼能游水、鸟会飞翔、人能感觉,我们有时会快乐,有时会忧伤,有时也会愤怒。   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我们的正常情绪,他们的存在都合情合理。   喜悦、愤怒、高兴、悲痛……这些情绪没有高下、好坏之分。我们喜悦时笑容满面、手舞足蹈,为什么愤怒时就不能怒发冲冠、捶胸顿足呢?   孩子也是一样,有各种情绪,也应该允许被表达。   不一样的是,大人们在经历过生活的重重历练之后,能够很好地排解负面情绪,而孩子不会像大人那样理智思考。   哭成了孩子最直接的排解方式。   所以,不要再讨厌孩子哭了,更不要压制孩子的哭。   要让孩子们勇敢地释放自己,更要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不要试图扭曲、控制孩子的感受与情绪,记得经常告诉孩子:有想法就诉说,有情绪就表达。   文:大鱼
网站目录投稿:寻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