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2016年教师节一份调查统计显示,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54.5%的老师每天工作8-10小时,26.2%的老师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只有19.4%的老师每天工作时间少于8小时。不能生病、不敢生病、不敢请假,成为当今不少教师的生存状态。 在教师们不敢生病和请假的表象之下,是一些制度和管理上设置的门槛,需要去深刻反思和改进。 譬如,时下师德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大方向没错,但遗憾的是,好经不一定能念好,在很多地方和学校,师德已被附加上或捆绑上很多原本属于量化管理的具体事项,和本属于职业道德范畴的师德没有任何关系。"教师考勤"便是其中一例。 翻开很多学校的师德规定,教师的请假时间和师德表现是直接挂钩的,请假超过一定时间便与"师德优秀"无缘。这令人匪夷所思:教师生病请假后,其师德水准会随着请假时间的增多而渐趋下降?这其中到底有多少科学关联度?特别是在强调师德表现与教师的晋升、评优等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当下,众多教师宁肯有病扛着也不申请病休便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更有甚者,在一些学校,师德评价标准的某些条文打着"严格"的幌子,缺乏人文情怀,将"出满勤""不请事假、病假"等视为师德模范行为。而当我们客观审视这些条文,从冷冰冰的文字中读出的也许并不是对教师的激励,而是对员工身心健康的漠视。当教师面对这些"严格"的规定,随之而来的有可能便是"抱病工作"或"无暇照顾家人"等让人唏嘘不已的情形。当规定缺失了"人文"乃至"人性"的基础,其价值又当几何呢? 此外,在有的学校,教师的考勤被严格限制,也是教师不敢请病假的重要原因。笔者听闻有的学校对教师出办公室的时间也有着明确的规定;也有为数不少的学校或出于管理方便,或出于教学人员紧张,近年来出台了对于教师请假(特别是"长病假")等严格的规定。比如加大了请假扣薪的力度,让教师在经济因素面前"自觉"地放弃包括请病假在内的权利。在教师的收入还普遍未达到预期高度的当下,在房价、物价等支出让人焦虑的今天,经济上本来"压力山大"的教师,宁肯有病扛着也不愿失掉收入便也是人之常情了。 凡此种种,或许会让我们对于教师不敢生病、不敢请假的根源,有了一定的了解。教育作为奠基民族未来的百年大业,本该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本应是最能体会到人文关怀的群体。如果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体会到的是职业管理上的冰冷和麻木,那么教师传递给下一代的,会是温情与关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