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游戏上瘾的预防与纠正


  虽然我以前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力挺过孩子玩游戏,甚至在广东省实验学校还做过《让学习像游戏一样上瘾》等诸如此类的主题演讲。游戏改变学习、游戏改变世界、游戏改变人生,这几年关于游戏能改变的东西太多了。以前各种场合说游戏的好,为孩子享有游戏权利而呐喊。但我今天是从另一个维度谈游戏的不好——游戏成瘾。
  游戏纵有千种好,但一旦上瘾,那就和烟酒、毒品、赌博上瘾一样,不仅伤害身体,更毒害精神心灵。
  游戏成瘾是一个过程,也有其内在的系统。所以,今天我们应该从系统的底层分析游戏上瘾的形成及机制,从上瘾行为的背后找出深层的原因和规律,才有可能真正防止孩子的游戏上瘾。
  想到游戏上瘾,估计各位父母都能顿时在脑海中浮现很多画面,很形象、甚至很恐怖的画面。游戏上瘾,包括我在内的父母们来说,的确太令人焦虑,太恐惧了。游戏上瘾,和烟酒、毒品、赌博上瘾一样,不仅伤害身体,更毒害精神心灵。因为,上瘾的行为只是表象,其实在游戏上瘾的行为背后是游戏者的大脑被死死控制的现实。媒体上关于孩子游戏上瘾导致的自伤、自杀和杀人事件频繁出现,用"罄竹难书"来形容应该不过分。有人说,这都太极端的例子,游戏厂商可能更不喜欢这么表达。但我们无法否认,游戏上瘾导致的青少年自闭、冷漠、厌学、抑郁……等情况是不能回避的吧。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在其所著的《雄性衰落》一书中,说网络或电子产品的上瘾,会导致整个人群的雄性衰落,会导致人种的退化,这一点都不夸张。如果我们对照动物界的择偶标准和繁衍规律,我们真的很难再匹配到优秀的种子了。那些本来有希望成为优秀的种子都躲在家里打游戏呢,长期的宅,不仅身体健康出了问题,慢慢地没有了对异性的反应欲望和能力了。其次,再加上人类偏执的所谓"理性",选择配偶往往盯着表面上的高富帅,体健和心灵一般不太关注,或没有能力捕捉。
  有句话说的好,"认识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善意的前提。"如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游戏上瘾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游戏的底层设计,从玩法机制上找出路。孩子玩游戏有一个现象,孩子可以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游戏战斗,不仅体能要跟得上,而且大脑还需要高速运转,这不是一般的人,一般的毅力所能承受的。即使失败了,还一如既往的投入战斗,还能屡败屡战,这是为什么呢?这好像和我们说的孩子不能受苦,不能承受失败好像不符合啊。这是为什么呢?
  成瘾研究的科学告诉了我们答案,孩子的大脑这个时候被某种东西不断地进行刺激,这个刺激能给孩子带来某种愉悦。这个刺激越强,愉悦感越强,越持久;而且,长时间依赖的这个刺激只能是越加强,才会越有效。游戏成瘾这个机理和吸毒、赌博成瘾一样,无论成瘾的影响因素如何发生变化,成瘾的心理机制却始终稳定不变的。上瘾是一种大脑障碍,是慢慢形成的。我们知道,大脑的很多区域都存在自主的电刺激的效应,也就是说,都会通过特定的行为进行持续性操作,以获得这些区域的电刺激。一旦没有了持续性刺激,身体会难受,甚至会狂躁、会自闭,会抑郁,也会发疯。游戏之所以容易上瘾,是因为游戏的机理在深刻洞察并遵循人性和生理本质开发和运作的,从游戏内容到玩法设计,以及到反馈,游戏它通过"诱惑——刺激——异乎寻常的快乐——虚幻反馈"一整套"神操作"吸引、控制着玩家。孩子之所以在失败中能继续昂扬战斗,为什么,我们想想赌徒,也许就有了些答案。这本质上是多巴胺刺激的结果。
  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成为游戏上瘾的易感人群。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还在继续发育,而且这个时候他们还处在极度活跃的时期,喜欢冒险尝试。但另一方面,他们的现实适应和抗挫力又不够,一旦在现实遭受的困难、挫折和压力就会本能地在虚幻中躲避或找安慰。青春期的孩子游戏上瘾的比例更大,上瘾的程度更深,是因为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人格的自我确认的时期。这个时候,更需要理解和肯定,尤其是人生目标迷茫和压力加大,没有学习等成就的时候,孩子最容易通过游戏,通过"变坏"等形式来对抗压力。
  我知道,各位父母不太关心游戏的机理,可能更为关心游戏上瘾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
  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如果把游戏上瘾当作是一种病,那我们最应该遵循中国的老祖宗教诲——"上医治未病"。我们先看看孩子是如何被游戏诱惑的。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孩子天生是游戏的高手,孩子天生是喜欢玩实体游戏的。(事实上,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进程中,游戏也起到了非凡的推动作用。)我们现在想想,孩子游戏上瘾,让您焦虑的上瘾游戏,是哪些游戏?是不是基本全是电子游戏?我们再想想,孩子从小一开始就是玩电子游戏的吗?在电子游戏前孩子玩了哪些游戏?是怎么玩的?这些游戏给孩子带来了什么?在家里,在大自然中,一个树叶、一块石头,一个小昆虫,都能让孩子玩上半天。有时候,孩子看着天上的云都能傻傻地看很久很久,乐很久很久。但我们以工作忙、不安全等理由,孩子渐渐地没有了玩耍的机会了。
  后来,他们又是怎样迷上了网络和电子游戏了呢?让我们回忆下。是不是,孩子自己无聊的时候打开了电视?打开了手机?那孩子为什么会无聊呢?如果是作为父母的我们为了让孩子不打扰我们,或以忙为借口,让手机等电子产品来代替我们的养育之责,那这是孩子被电子游戏诱惑的第一步。
  有人说,现在孩子不可能见不到电子产品的,没有人能做到。这个我同意。孩子当然会遇到,即使遇不到我们也需要主动提供。但关键是我们如何陪同孩子玩耍游戏。孩子的八九岁之前,是一生中基本规则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基本的规则,等进入了青春期,尤其是游戏已经上瘾了,那问题的确太难解决了。关于如何建立规则,如何执行规则,及相应的惩处等,都充满了科学和艺术。
  还有一点原因是孩子游戏上瘾的绝对推手——固化思维的学校和老师。孩子本来都爱学习,爱探索的,而且,孩子们也都能从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成就感的。孩子在学校里不爱学习,大概率是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所致,但其根本其实是教育的老师。我始终坚信,孩子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绝大多数都是可以游戏化的。当我们把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都变成了游戏一样,孩子还会对电子游戏上瘾吗?即使多点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也只是在利用电子产品学习啊。当孩子不想学习,成绩下降后,老师会联合家长合力为孩子施压。你知道吗?"压力因素不仅影响身体健康,更会助长成瘾形成。"有人说,是我们成人把孩子亲手把孩子培养成瘾的。
  我认为,实事求是。别不承认。当在现实中找不到快乐刺激时,找不到成就的时候,那就去一个虚拟的世界。于是,网络和游戏就乘机侵入了。这个时候的家长,大部分是比较愚蠢的处理方法。堵,往死里堵。
  堵不如疏这个道理老祖宗讲了几千年了,但我们还没有学会。当然,"欲擒故纵"的祖宗智慧我们在教育中更是没有学会。游戏的权利需要保证,又能保证不上瘾,一定不是简单粗暴地管制,更需要科学的引导。理解、接受游戏,知道游戏的好,孩子才能真正接受您的建议;深入其中,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好与不好。越神秘,越好奇;越压抑,越反抗。当孩子陷入无助,甚至绝望的时候会怎样?寻求理解、支持和帮助;调动所有的动能采用从父母那里学习的东西解决问题,尤其是具体的行为(即行为模式)。
  理解孩子玩游戏的诉求,尊重其权利,但需要有底线,有规则,有惩罚。
  对于广大的父母来说,如何处理孩子玩游戏是个复杂、纠结甚至伤痛的问题。
  上医治未病,成瘾最好的对策是预防,让成瘾从没有发生,而不是治疗。但怎么预防,怎么引导和管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科学的,艺术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中,父母的角色是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但我相信,如此作为,才是真正有效防治孩子游戏上瘾的根本之道和底层逻辑。
  通往卓越的道理虽难,但通往平庸的代价更大。我勉强算是中国网络电子游戏的先行者,从大学时代古老的游戏机玩大富翁、大航海时代开始,到1998年,也就是巴西世界杯那年我借钱投资开网吧,还是个拨号上网的时代,我就开始了网络和电子游戏的探索。当然,那时候还是局域网联网游戏的时代。也就是那段时间,我利用业余的时间深刻系统地学习研究了游戏,并在《红警》、《帝国时代》等经典游戏上还取得了点玩家心得。还好,我从没有上瘾。我想,这可能源于我从小对游戏的深刻理解,对现实的连接,成就感和生存压力对我的作用。
  我们知道,游戏不管对娱乐,还是学习都有诸多促进作用,但游戏一旦成瘾就容易令人抓狂、甚至崩溃。但不是所有的成瘾都是坏的,比如运动上瘾、学习上瘾等就不是有害的。而且,我相信,游戏上瘾不仅是能改变的,而且游戏能转化为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最佳动力。
  有人问,游戏上瘾什么情况需要医生或药物介入?这个我们要尊重科学。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孩子的游戏上瘾是不需要药物和其他强迫性外力介入的——他们可能更多的是阶段性的通过游戏来寻找压力解脱的方式。
  真的上瘾,我相信也能戒除。但孩子的游戏成瘾戒除更多需要父母成人等外力的介入,但怎样的外力,介入的时机和方式都非常艺术。可以肯定,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就比如说成人戒烟,你天天讲吸烟有害,有用吗?如果换成医生检查后,并告诉他"如果继续吸烟,最多活100天,如果能戒掉,至少可以多活3年。"你看他戒烟不?多巴胺不仅与兴奋、奖励和快感有关,恐惧时多巴胺分泌也增加。
  戒除游戏成瘾,能量场也就是圈子的作用也很重要。这个因素对戒除的影响我们不容易直观看到,但对上瘾的直观影响倒是非常容易见到。
  我知道,父母对游戏上瘾,对厌学都很抓狂,但一定要明白千万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我们需要从底层认知和系统逻辑上下功夫,要科学系统地管控和引导才会引领孩子安然度过这个危机。
  否则,不是我们玩游戏,而是,游戏玩我们,游戏控制我们。
  备注:本文根据作业在DE卓越父母特训营的分享录音整理而成,案例及相应内容有删减。
  图片来源:DE未来训练营
网站目录投稿:幼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