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作为身体服装的一部分,所有人都很在乎鞋的各种标准,当然美观更是不可忽视,鞋的地位甚至超越其他服饰的地位,所以谁能把握住鞋的机会,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陈光敏就是中国鞋界的一匹黑马,他也曾做过各种职业,丰富的工作经历,也是成就了以后的成功。 一、厚积薄发 1970年出生的陈光敏,自小就在农村长大, 陈光敏出生贫寒,家中因为贫困他那个年代就很多因为上不起学而辍学打工来补贴家用,年仅17岁的陈光敏,第一次出来就是去一家制鞋厂成一名学徒工,在这期间,陈光敏在鞋厂学到了许多关于鞋的知识,也为他进入到这个行业打下了基础。 陈光敏在当学徒期间,还自己养蜜蜂,算是一个副业,之后闲暇期间还会去跑销售,他的工作经历在学徒期间可谓是丰富了不少,这样让他有了敏锐的观察力。 温州素来都有"中国鞋都"的美称,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的制造厂大多都是小作坊,自家院子都有制鞋机器,一家三口就能建起一个小的制造厂。 1995年,陈光敏在老家的院子里办起制鞋的小作坊,五六个人就开始干,老板就是员工,老板娘就是财务,有了订单就回来做。 由于在外面从南到北跑了三年,长了见识,也扩宽了视野,后来就在办事处买鞋,生意越来越好在武汉、石家庄、北京开了四家店,一直到他21岁这四年他一直都在做有关于"鞋"这件事情。 有野心的陈光敏为了让小作坊做大,在1996年,创办了浙江康凤鞋业有限公司,这也是后来大东鞋业的前身,但是刚开始又怎么会一帆风顺那,当时市场上大东品牌的市场接受度很低,但是陈光敏凭借自己在行业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硬是带领公司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当时大东主要在三四线城市布局,之所以不选择在一线城市,是因为当时的大东还不具有在一线城市生存的能力,这种也是陈光敏的一种战略。 在鞋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陈光敏,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厚积薄发的他也能从容面对市场行情,而做出正确的经营策略,之前的经验都对他未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行业当中算是一个非常成熟商人了。 二、来而不可失者也 他发现在国内男鞋品牌很有市场,同时也诞生了不少知名品牌,但是在女鞋领域,却没有一个真正的领军品牌,他想着,如果自己创立一个专注于女性领域的品牌,会不会也像其他男鞋那样成功。 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鞋柜里总是感觉缺少一双鞋,由此可见,鞋子对于女人来说有多重要,况且女鞋的样式种类更多,在设计行业更有优势,2008年大东请来大S来为品牌代言,大东的专卖店才开始。 大东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等待着进入一线市场的机会,到了前几年,随着网络平台的兴起,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许多鞋类的市场迎来了一次大洗牌,许多知名品牌的门店都为了减小开支,都开始关门。 而此时的陈光敏反其道而行之,也是以变应万变,将原来的代理模式更改为合资模式,从而解决了之前零售价价格高的问题。陈光敏今年推行了"大东模式",正在推动中国鞋业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大东模式开始为自营改造、联营开店和零库存, 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机会都是平等的,但是能把握住机会的人并不多,想陈光敏却把握住了机会,让他在成功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创业开始以来,他一直坚守制鞋这个行业,这才让面对机会的人来临时,能有所作为。 二、把握住行业命脉 在新的模式下,加盟商只要是门店,配送和营销策略都是大东公司负责,货款当天结算,加盟商什么也不用操心,双方都是双赢的状态,之后大东还推行各种活动,在每个季末的产业,会在后面进行促销活动,而减少库存积压。 陈光敏抓住了这次机会,大东的线下门店也越做越好,在短短的三年里,陈光敏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建立起大东生活圈,同时他和其他企业家一样,也开始投资其他行业,除了鞋子外,还包括家庭,厨房,床上用品、便利店等。 多年来大东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让大东在鞋界发展下去,可以说没有"联营改革"大东就走不到现在,通过改革大东去掉了销售环节,大东女鞋的成本减低,销量也开始大增,大大提高了资金周转销量,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亿的资金,一年周转两三次,一年就可以做两三亿的生意。 之后电商平台兴起,一大批小众女鞋品牌开始崛起,价格实惠,款式新潮,而线下门店的传统女鞋品牌,没有及时转型,像达芙妮、百丽这些大牌一年不如一年,只好缩减门店数量,来维持基本的运营。 尽管如此,大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别人在关店,他却在疯狂开店,其中大东在全国各地开了9000多家门店,一年就能卖出一亿双鞋,直接打败达芙妮和百丽这些品牌,直接成为中国女鞋之王。 而陈光敏并不沾沾自喜,而是想怎么在这个行业更好的生存下去,在互联网时代,他与消费者更好的在一起讨论产品,做出符合消费者时尚感而且舒适的产品,可见达芙妮这类品牌的陨落是必然的,它没有像大东那样推陈出新,大东则是不断探索新道路,成为一个大品牌。 成功绝非偶然,强者自有道理,大东的成功除了自身商业策略十分成功以外,还得益于创始人陈光敏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于女鞋领域,事实证明,大东最终获得了最后的成功,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时代不断发展,大东也不断进步,成为"鞋王"也只是顺水推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