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至今,电商的模式早已被玩熟,若没有遇到新技术带来的革命,社交电商之路依然难走。 支付宝的9.9版上线之后引来吐槽不断,似乎是打算在社交+电商这条路一路走到黑。关于支付宝和微信之争已有数不胜数的分析,借用某位大侠说的"从社交到电商是水到渠成,从电商到社交是缘木求鱼",私以为这短短几个字,却是直戳要害。 在各大巨头分庭抗礼,又恰逢互联网资本寒冬侵袭。权且看看在主战场之外崛起的新贵"拼多多"吧。 一、关于拼多多 拼多多到底是什么: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优质商品。其中,通过沟通分享形成的社交理念,形成了拼多多独特的新社交电商思维。上线未满一年,拼多多的单日成交额即突破1000万,付费用户数突破2000万。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的活跃用户数和交易笔数已经可以与唯品会相提并论;这意味着,拼多多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走完了老牌电商三四年走的路。 以上就是拼多多的现状,本文借由分析拼多多的模式,来探索"社交+电商"是否可以另辟蹊径。 二、拼团模式 拼团模式在电商中并不是新鲜的玩法,只是由拼多多把这个模式带到了大众眼前。 每个商品都有单独购买价格和拼团价格,选择拼团购买进行商品下单,开团支付成功后获取转发链接,邀请好友参团,参团成员也可以将该团分享出去邀约更多的团员参团,在规定时间内邀请到相应人数支付购买则拼团成功,等待收货。未达到人数则团购失败,系统会自动退款到付款账户。 简而言之,就是用分享来获取让利。细思之后,笔者更加佩服开发"拼团"模式的人员,强大如微信,也不过是内置京东的webapp;探索如支付宝,也始终在不断地被吐槽中前行。 如今再一谈论到"电商+社交",这是纯粹的加法,在社交平台上增加一个"商城"的插件,又或是在电商的基础上增加"社群""通讯"的功能。而拼团的模式确实将电商和社交两者融为一体,为了达成交易必须参与到社交的游戏中。 下图为拼团流程展示: 三、拼团的优势 拼团是团购吗?那么它和传统的团购有什么区别呢? 传统的团购美团、百度糯米、拉手网等享受低价没有人数的限制,1个人和100个人买都是同一价格,而且是否真的低价消费者也无从知晓,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长期的折扣销售,而拼团似乎更能体现团购原本的内涵:买家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优势,卖家价格有足够吸引力,买家和卖家双向吸引,最终成交,这也就应了我们那句老话:"人多力量大"。拼单过程中,消费者为达到拼单人数,会形成一个自媒体,自觉帮助商家推广,形成一种病毒式传播,这种效果是传统团购不具备的,而这也正是拼团的意义所在。 拼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社交电商+拼团让利",在传播中又产生了对外的营销,一举多得。 拼多多选择的入驻商家大部分是商品源头、开设有淘宝店的商家,这样可以取得价格上的最大优势。在购买界面引导用户分享。通过分享来完成拼团,在分享的过程中实现了平台的营销。由此可见,拼团需要两方面因素:一是可以在价格上吸引顾客,二是有足够大的社交平台提供分享。 目前的拼多多依附于微信(社交),低入驻费吸引上游卖家(低价)恰好具备这两点条件。 正巧关注到京东webapp内也将"拼好货"放到了首页,还分出了"拼好货+AA团",可见巨头们亦感受到了威胁。 四、拼团的劣势 拼多多的劣势与其优势一样明显: 拼团由于其自身局限性过大,私以为很难做到淘宝京东级别。如果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拼团的消费习惯,也能为电商平台带来巨大的流量。长久来看拼团的购物模式并不符合用户的购买习惯,且增加了购物成本。 微信(社交)+拼团(电商)更适用于小金额高频次的商品交易。多数为水果、干果、化妆品、日常生活的易耗品。 拼团的商品也只适于这一类商品,因为金额小所以更容易产生订单。 拼团最后很有可能走到已经将身边熟人都分享过之后无人配合的境地。从社交来看,如果某人屡次不参团,不仅可能导致拼团失败,还可能导致社交关系恶化。 总结: 以上所表,并不是一味赞同拼团模式,只是有感于支付宝的社交之路。不妨将曾经插件(社交)+插件(电商)的观念稍微转变一些,将社交和电商互相杂糅在一起。2003年至今,电商的模式早已被玩熟,若没有遇到新技术带来的革命,社交电商之路依然难走。拼团的模式或许不会带来长期用户,但是也能引入许多流量,可怜我支付宝的社交圈,只有我自己发过的一条状态。以此怀念当初微信让三亿人一起打飞机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