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最美最含蓄的情书,是在读大学的时候看到的。那时每天煞有介事地泡在图书馆里,忽然就翻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中国五代时期的吴越王钱镠,征战半生戎马倥偬,夫人戴氏一直陪伴左右。后来钱镠封王,写给回娘家省亲的王妃戴氏这样一封信:"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王妃的思念:田野上的花儿都开了,你可以慢慢回来吧。贵为王侯,对自己相伴二十余年的王妃居然还有如此情意,谁说男人富了就变心?不知王妃看了这封情书之后心情如何,想来会轻轻微笑吧。后来苏东坡根据此事,写了《陌上花》三首,其中之三是:"云母蛮笺作信来,佳人陌上看花回。妾行不似东风急,为报花须缓缓开。" 这句情书语句平实,但却风流蕴藉,千古之下,尤令人心折。 最深情的情书当属民国时期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开头的称呼就极其亲密,但却不是"亲爱的"那样肉麻——"意映卿卿如晤"。仅仅这称呼,夫妻二人之间的柔情蜜意跃然纸上。更不用说其中的语句:"吾至爱汝、吾爱汝至……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即将就义,所以这封情书读来情深意切凄切至极,直至令人落泪——这样深情的情书,也只有临死之际才写得出吧! 刻骨铭心的爱情,想必如是。 我见过最平淡的情书也是在图书馆。有一天无意中拿起一本最下层的《文学概论》,看上去几乎还是全新的,我拿起来翻,书里掉下一张纸:"明天的早点吃包子还是蛋糕?汉堡不健康,就不给你买了。一定记得多喝水。宿舍的窗户我替你修好了。我爱你。"这样简单的一张纸,没有称呼,没有落款和时间。但我翻来覆去看了几遍,终于认定,这是一封极好的情书——浑然天成,真爱见于平淡之间。 我从不怀疑,这世上存在有美好深刻的爱情,值得人生死与之。但是这样珍贵的爱情要怎么表达出来?白居易写《长恨歌》,是因为朋友对他说:"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也就是说,再美好再深刻的爱情,如果不能生动感人地表述出来,时间久了,就会湮没不闻。 爱情固然是冷暖自知的一件事,不必人所共知,但是情书是文字对感情的一种表达,怎么能够准确、生动、恰如其分地写出心中真挚的感情,打动人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是回到大学时代,记得我的一位同学喜欢班花,请求一位仁兄捉刀写情书。写了几十封之后,终于打动芳心。不久班花得知写情书的另有其人,转投那位文采斐然的仁兄怀抱。可见写情书,感情、文采,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