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从丹药到枪炮读后感精选


  《从丹药到枪炮》是一本由[美]欧阳泰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丹药到枪炮》精选点评:
  ●厉害了,我的古国
  ●一句话概括:近现代中国之所以不能打,根本原因不在军事装备,而在腐朽、臃肿的社会制度,这一点李鸿章早就看的透透的了
  ●军事大分流真是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挑战-回应"模式何尝又不是对人。战争之败,败于科学,败于制度。马克:伊懋可(Mark Elvin)农业停滞模型/邓刚(Kent Deng)复杂的结构平衡模型/李约瑟中国缺少活跃的中产阶级/王国斌&琼-劳伦特罗森塔尔地理政治竞争、劳工模型。p.s.被这本书导向了历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点,用模型解释历史问题真是酷一脸。
  ●代差虽然于火药武器和"管型"火器之间,但问的实际还是那个"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以及"内亚"论述视角,读之颇有推销"事件驱动"策略的卖方研报之感。
  ●无脑中国吹啊,一般的军事论坛都不敢这么写,而作者的写作水平去晋江发小说似乎又不够。
  ●作者引用的是基于全球军事史的"挑战-应对"模型,非常有趣的破除了很多在中国盛行的印象。比如在宋,明,清早期中国的火药是与西方相当甚至超越的。比如清朝为何于甲午海战中战败,并不是"慈禧把钱用在了颐和园"(来源于哪?)。作品新颖,幽默,翻译流畅。其研究方法更是结合了定性,量化,话语分析,非常独特。通过这种历史性的分析,甚至与国际关系等学科嫁接(很明显是与现实主义,甚至新古典现实主义),为日后的世界性走势提供了自己的简介。感性些,是否有像我一样的火药时代军事迷,在小时候第一次看到游戏里火绳枪兵开始对射时激动的跳起来?战争,挫折会促使人,国认识到自身的缺陷。但若是一只钻进地洞里的鸵鸟,这些挫折也就太可怜了罢。很喜欢他结语的一句话:"我们人类尤善于战争,我们更需善长和平(pp.243)。"
  ●还真是想不到,熟知的历史知识其实是很多标签化的简单叙述,中国的追赶回归任重道远!
  ●翻译生硬,乏味平淡。
  ●前面的翻译比如穆斯林炮让人大跌眼镜~但读完全书,也得到了关于中国在近代落后于欧洲的在军事史角度的全新解读:中国人在思想和文化上也许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排斥进步,固步自封,而欧洲人引以为傲的引领世界文明的重大发现和创新也许只是重复了东方国家早已习以为常的走过的道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鸦片战争开创的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代表了中国在军事文明道路上与西方的大分流,而如今,是否世界又将迎来下一次大分流呢?
  ●用火药烧出来的一本奇书。打通中国枪炮进化史,颠覆"鞭炮帝国"刻板印象。从皇权到共和,"玩火"是重点。刷新中国火|药历史,讲透火|药政治,说清火|药经济、重现火|药战争、细看火|药技术。从丹药到枪炮,复盘当代中国要看懂的历史K线图。
  《从丹药到枪炮》读后感(一):理论顶个球
  欧阳泰该书最致命的缺陷在于他选取了民族主义的二手研究材料。冲着欧阳泰的名声,我们本来想看到他能够更多的基于史料结合理论的出精彩的分析。很遗憾,他的立论都是基于陈旧的研究得出的,无论是王兆春还是刘旭,本身受到民族主义情绪的鼓舞,倾向于夸大火器技术成就,只关注兵书上出现了什么而不在意实际作战中这些奇技淫巧究竟效用如何,重技术而不关注缺位的军制和后勤。故而欧阳泰也没有脱离窠臼。
  不过还是挺喜欢他在讨论近代火器时的观点,旧有制度透支了本可以用以改革的资源,革新踟蹰不前。
  《从丹药到枪炮》读后感(二):2019.9.17《从丹药到枪炮》坑填上。
  光看书名,我以为会以国人用火的发展史为轴,从炼丹开始聊到武器什么的。结果没有想到,一星半点炼丹书都没提,直接从火药开始聊各种各样的"火器"发展。随着史书记载朝代推进,开始详细介绍各种枪炮的发展演变。直到清,国内稳定后,武装被迫慢慢落后,开始慢慢分析原因: "中国并没有败于技术,而是败于政治。德川幕府和清朝一样都历时267年,只是日本比中国早40年脱离旧制。 旧国维新的问题大多不在于布新,而在于除旧。如果清政府能把花在旧军身上的支出用在新军上,情况可能会大大不同。 清政府的问题不在技术,也不在认知,而在不能聚力。旧制度榨干了资源。当政者关心的是平衡利益团体,而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军事体制。" 好在正当看得人完全没脾气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开始大肆夸赞当今国内精良武装……欲扬先抑?姑且翻完了。
  《从丹药到枪炮》读后感(三):主題新穎,內容豐富,引用頗多,結論模糊。
  1.從武器裝備談中國歷史進程之得失的專注不可謂沒有,但是寫得系統、詳盡的肯定不多。歐陽泰看問題的角度值得同行借鑒、學習。
  2.本書重點放在火藥武器出現與使用的朝代,對每一個題目都盡量展開詳細分析,力爭做到言必有據,但往往事無巨細,過分鋪陳。
  3.本書最大特色在於大量引用前人著述和觀點,雖然爬梳甚勤,但明顯缺乏作者自身獨特觀點,有"主題先行"的嫌疑。
  4.正因為引用的材料過多,有些材料的真實性與科學性不足(有些材料更像是作者在講故事),彼此之間的觀點不一,導致作者每每在下結論時,不是"可能"就是"或者",要麼連蒙帶猜,自始至終都缺乏有力的證據證明每個觀點。因而全書讀下來,仍有很多疑問懸而未決。
  總之,用半個月時間在床頭、地鐵間讀完此書,收穫還是有的。
  《从丹药到枪炮》读后感(四):近现代中欧军事发展比较史
  作者做了大量功课(引用丰富资料)来研究火炮时代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也包括日本和朝鲜)与欧洲在使用火炮方面的优劣。 中国在宋朝即有使用火器的记载,元末明初中国率先进入火药时代。由于中国城墙普遍高大坚固,火器难以撼动,因此火器偏重小型化和人员杀伤,而欧洲城墙相对薄弱,攻击城墙的火炮遂向大型化发展。 中国因中央集权,常备军供养训练有保障,从弓弩轮射演变而来又率先掌握火枪轮射技术。明末清初,中国持续学习葡萄牙荷兰火炮技术,技术上并不落后于与欧洲。但造船和堡垒建造技术逐渐落后,郑成功战胜荷兰收复台湾、清克沙俄收复雅克萨战例说明。 18世纪中叶到鸦片战争前(大分流阶段),欧洲战事频仍,军事高度发展,加之工业革命、实证科技飞速发展,最终遥遥领先,而中国则因长期享受太平盛世、不思进取,逐渐全面落后。
  《从丹药到枪炮》读后感(五):重新审视我们的历史
  历史是个**,胜利者想怎么表述就表述。
  历史真的不是一个一句话,一个观点,一本书就能够说清楚的。每个生活在当时的人,都是那段历史的缔造者,而作为一个个后来的人,大家怎么看待以前历史的,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也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现在切入正题——就是《从丹药到枪炮》这本书,作者用一个新颖的、宏观的视角来比较中国和欧洲国家利用火药的历史,用战争——火药技术互动发展这个有意思的模型来开展文章,并且不断用同时代的中西比较,阅读的舒适度很高,也特别有启发性。
  宋明清到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世界发展的历史,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很具有对比性,宋明清作为一个长期生产总值领先西方国家的时代,到清朝的中后期,被西方国家宰割的状态,这个过程很有研究性,也有很多原因,这本书的作者用一个新颖的角度——战争与火药技术互动的模型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可读性很强。
  正视自身的毛病或者缺点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保护的机制,让自己觉得还不错,从而"坚强"的活下去,国家也有类似的自我保护机制,不管在错误的政策,总是会有支持的声音,这可能是源于我们文化的内核,文化的内核还是一种服从的文化,一种倾向于相信强权大于合理规则。"宁做治世狗,不做乱离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等中国古句,与"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相比,我们更多追求的是对权力、稳定,都没有体现出对平等制度的追求。现在经常有人发朋友圈、转发微博,怀念某某时代,仿佛那个时代的饥饿、混乱都不存在,就是最好的、最最好的时代,很多人忘记伤痛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上面说了很多看似与本书无关的内容,却是我读本书自己思考到的,可能源于自己的不多的生活经历、以及以前读的一点书吧,我始终觉得,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审视自己历史的机会、一个角度,我们应该好好读一读作者的观点,同时,我们更加应该反思的是自己的文化内核中不好的因素,这种因素已经造成历史上的衰败,如果我们不认真反思,它可能还会在未来继续影响我们的国家发展。
  作者的这本书,可读性很强,非历史学的读者也可以自信品读。推荐给大家。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仍然很有现实意义。
网站目录投稿:寻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