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要回答唐诗是唐朝的诗歌作品,而宋词是宋朝的文学作品,这朝代的不同就是他们最大的区别,也不能说错。 可提问者未必是这个意思。所以这题目问得不精准,要先揣摩题意。 "唐诗"、"宋词"四个字没一个相同,文体也从来不是一种,连在一起称为"诗词"也是平行状态,他们的时间段、句子形态也完全不同,也就是说从头到尾都有区别,简直就是白日昭昭,无需细看。 欲寻不同,先得找到相同之处 它们都是凝练的语言艺术作品,都押韵,在当时代都可以用来吟唱。 这就是它们的相同之处。但这和后来的元曲、如今的现代歌词好像又没什么区别,都带有同样的特征。 那还有其他相同之处吗?单独谈"唐诗"、"宋词"。 是有的。 唐朝诗坛是中国古诗的鼎盛时期,在初唐出现了"格律诗",也就是后来称的"近体诗",同时我们把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诗(包括平仄格律出现前后的都算)称为"古体诗"。而古体诗除了不遵守平仄之外,押韵灵活,长短不拘,像极了文言文版的现代诗。 同时,古体诗也像极了规整之前的词牌。 根据现有的资料,词牌发端于唐,最早称为"曲子词"。而在诗被格律高端化之后,同时由于唐朝民族大融合,民间音乐也趋向复杂多样,就产生了适合宴乐的长短句,也就是"诗余",经过晚唐温庭筠、韦庄,五代十国冯延巳、南唐二主,宋朝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周邦彦这些大家的不断开拓改进,才渐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词的诞生先天就打下了格律的印记,以此区别于同样句式长短不齐的古体诗。 但是平仄格律的诞生不但影响形成了格律诗,同时对古体诗也影响巨大,唐以后的古体诗虽然长短不齐,句式自由,一般句内都开始遵守平仄,这是发展的必然,所以唐以后的古体诗,发展成为"律古"。 也就是说唐诗中和宋词最像的文体就是"律古"。它是古体诗,却遵守格律,但又不是遵守格律和词牌名的词牌。 要找出律古和词牌的区别,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其实在词牌的形成过程中,一首律古如果能和音乐传唱,然后又有人用相同的曲调,相同的格式填写了新的律古,这首律古就有可能成为词牌流传下来。 比如说韩翃的《章台柳》,就是他写了给老情人的一首古体诗: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如果章台柳看了这个就忘了,这便是首古体诗,可章台柳看了之后怒不可遏,按照这个格式写了一封回信骂人: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同一种格式下出现了新填的词,这个就是个词牌了。 所以《章台柳·寄柳氏》既是古体诗,又是词牌。但这种情况是在词牌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到了周邦彦完整地规范了各种词牌的格式之后,就极少出现了。随着音乐的散佚,词牌逐渐成为吟诵体,和诗一样渐渐脱离了音乐,只按照汉字的平仄声韵来合律了。音乐附着体的形式就交给了元曲,到现代成为歌词。 从这一点来看,词牌和古体诗简直就是同根同源,只是后来音乐规范了词牌并把格式固定下来,代代相传,填词的时候不能变通。而古体诗却还是自由发展,随性浪漫。 区别总结 唐诗中的近体诗和词牌的区别是可见的,明显的。 近体诗中的绝句、律诗、排律三种格式,句子的长短是固定,不是五言就是七言,没有长短句。然后近体诗押韵必须是平声韵,不能换韵,不能押邻韵,以《平水韵》核韵为主;而词牌押韵灵活,可以平仄同押,可以押邻韵,一般用《词林正韵》检验。 同时,唐诗的内容大多高大上,以情怀家国为主,而宋词大多以个人小情调、小感情为主。这个倒不是唐、宋的区别,即使是宋诗也是大情怀,直到苏轼、辛弃疾手上,诗词开始合流,宋词也同样开始视野开阔,词风清正起来。 而古体诗和宋词的区别,就如前面所言,只是词牌格式固定,古体诗更加自由的区别了。 其实这样对比是"见山不是山"之后的回答,有些太过细了。 还是这样吧。唐诗是唐朝的诗歌,宋词是宋代的词牌。 嗯,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