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尤利西斯读后感精选


  《尤利西斯》是一本由[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2018-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尤利西斯》精选点评:
  ●第一遍是上学时读的,花了一年的课外时光,那一年我的语文作文基本"意识流"。
  ●读了好久……
  ●"她快淹死了。内心的苛责。救救她吧。内心的苛责。一切都跟我们作对。她会使我同她一道淹死的,连眼镜带头发。又长又柔软的海藻头发缠绕着我,我的心,我的灵魂。咸绿的死亡。我们。内心的苛责。内心的苛责。苦恼!苦恼!"(关于译本:这版装帧丑,注释本也不方便,翻译也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比如最后一章我就更喜欢金译,可是,萧译本神奇之处在于真的能在逻辑上自圆其说,让你理解得太快反而产生不信任,"真的有这么好懂吗",逻辑虽然对,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京片子的怀疑,去读原著果然发现又是另一种感觉。)
  ●有人说《尤利西斯》为"天书",我倒不觉得,多读个两遍发现一切豁然开朗。
  ●乔伊斯笔下的人物实在是太有趣了!情节设定的也很有意思,内涵更是尤为丰富,我想说这一天简直就是人生的缩影版嘛!太精彩了!会重读!
  ●读完可以装b系列NO.1
  ●虽然只读过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一部分,我是被所谓难啃吸引的,可是翻过第一部分,不过如此!看第二部的时候发生某事件,联想某事件。今日算是略明白些什么!大概如此!例子:你跟我讲此书如何牛,我跟你讲如何徒有其表。各说各话罢了!不能达成共识的。我认为你说的夸大吹捧居多,你却不能接受我撕开个口子说个不。 以上
  ●如果能对此书有一定的见解,相信对艺术形式,以及西方文学的造诣也一定能有一个质的飞越。
  ●版本点评:优点是含注释册和导读册。缺点是定价虚高,推荐五折内购买。封面个人主观觉得很丑。翻译和其它版本一致。三星半。内容难懂,推荐先看《最危险的书》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book/27180682
  ●《尤利西斯》《芬尼根守灵》《追忆似水年华》,看完这三本书是人生一大挑战。
  《尤利西斯》读后感(一):尤利西斯
  He definitely has a dirty mind.Yes
  我居然胆大包天地捧起这本书来读 我居然厚颜无耻地说读过这本书了 读不懂是应该的吧 你至少得读过圣经吧 读过奥德赛吧 读过莎士比亚吧 但是我都没有读过 还有其他一堆 说都说不上的书 人 调侃 历史 纯粹是掉书袋 文字游戏
  就像在路边 听别人闲聊 认识的 不认识的 知道的 不知道的 他们在谈论些什么 小时候就喜欢听大人聊天呢
  意识不到转场 文体也多变 似有意为之 糊里糊涂的 这是谁 发生了什么事 好吧 我承认 我读不懂 亦欣赏不来 有缘再见
  Yes
  《尤利西斯》读后感(二):我们也需要一本《尤利西斯》
  在读《尤利西斯》之前,曾经想过,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全部写下来,到底需要一支多么宏大的笔?这可能是因为我自觉的每个人的生命,都精彩过世界上任何一本小说。于是,当我读到《尤利西斯》的时候,我是震撼的。
  说实话,读完之后,对情节没有留什么印象,我也只是个凡夫俗子。对我而言,知道它的存在,比看书对我更有益处。
  它实践了把一个人的一生展开——用一天,实现了把人的精神与物质展开——通过书中杂碎的絮叨与反复的言语,通过竟然直接摆在读者眼前而不加任何修饰的思想之流。总之,我想到的是那个把太阳系二维化的宏大仅存在于科幻中的场面,无论如何,乔伊斯做到了把人二维化在了书中。
  拥有《尤利西斯》是我们的幸运。因为我们在其中看见的不仅是布卢姆,不仅是自己,还是人类全体的共性。用了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的普通的一天,你看,书里讲了什么?参加朋友的葬礼,和一个小伙子相遇,幻想自己忽然成为市长……这些难道不都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吗?于是乎,人类之共性就在这本书中,用水滴到地上的形式缓缓展开。相比起某些轻松的小说,它更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尽管我们看完之后,它可能就如流水一般过去了,我们还是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因为我们看见了用文字架构的镜子。
  《尤利西斯》读后感(三):爱恨交加:语言的天才与文体的狂欢
  历时三个月,终于翻完这本书(嗯,不是看完),好多时候看着看着就走神儿昏昏欲睡。这是一个巨大的阅读挑战:不但要求你要有海量的知识储备,还要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去跟随,进入和体会詹姆斯·乔伊斯漫无边际的思绪和实景描绘。当然,偶尔我也会被他精彩的嘲讽,恶作剧和奇思妙想给笑醒…他是一个极度聪敏,自恋,自负的强迫症患者,冷傲无情地以排山倒海般的文字去碾压读者的智商,激起你的自卑,虚荣,愤怒与好奇心。我就是这样的心态下翻完了这本号称"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首"的书。
  撇开那些拉拉杂杂的叙述,这本书中关键的人物和事件是:1,斯蒂芬 a, 母亲在临死前请他为自己祝福,出于对天主教信仰的怀疑,他拒绝了母亲的要求,所以他心里一直充满了宗教的迷茫和对母亲的愧疚感。这和英国新教与爱尔兰天主教的历史冲突有关。b, 第九章里斯蒂芬和图书馆长及众多评论家对莎士比亚的人品,婚姻和私生活的议论,寄托了詹姆斯·乔伊斯的野心和愤怒(有人说他妻子曾经出轨),他要在内心深处毁掉偶像。c, 斯蒂芬对于哲学,人性,历史和爱尔兰人命运的思考,实际上是作者的传声筒,他随时随地,即便是逛妓院的时候还神神叨叨,恍恍惚惚地呓语和沉思,所以斯蒂芬这个人物和故事没有什么看头,有学者认为斯蒂芬是爱尔兰的象征,其实他就是一个影子。2,布罗姆 a, 他父亲鲁道尔夫一生的漂泊,从匈牙利到英国,再到都柏林定居,晚年抑郁而服毒自杀。b, 儿子鲁迪出生11天就夭折了,这件事情对于他和摩莉婚姻关系的影响。此后他一直寻找儿子和希望,与斯蒂芬一直找精神父亲的线索相呼应。c, 布罗姆和乔西,打字员玛莎,女仆玛丽的关系。d, 在他知道妻子和情人博伊兰即将约会,他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故意躲避到处瞎逛,最后在妓院遇到斯蒂芬,并把他请回家,二人引以为知己。e, 他在酒吧遭到绰号"市民"的反犹语言的攻击和羞辱,不敢反抗,逃之夭夭。布罗姆胆小,懦弱,谦卑,彬彬有礼,自私又自保,是犹太人命运和性格的生动写照,和今天国人自卑和温顺的民族性颇为相似。另外,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与奴役和爱尔兰人的反抗历史,也可与当下大陆与湘岗的矛盾,冲突比照着看。3,摩莉。第十八章整整50多页没有标点符号的思绪和意识流,是她的性格和个人命运的生动写照。容格赞叹说"只有魔鬼的祖母才能如此精准地描绘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这部分是全书最华彩的乐章,詹姆斯·乔伊斯展示了他无与伦比的感受力,同理心和写作技巧。它极其粗俗又极其高雅,极其污秽又极其干净,极其晦涩又极其有趣。史上最强大脑,让人叹服!如果没有这一章,前面的十七章就是生硬刻意的模仿和炫技。一锅知识的大杂烩,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并不足为奇。当然,你也不可能跳过前面十七个馒头去吃最后一个馒头就饱了,所以如果你想和我一样装知识逼,足够无聊和好奇,建议你打开这本《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读后感(四):尝试一下,不懂也没关系
  总述 1、它没有想象中可怕,也不如别人口中所说的那样难懂,有耐心,能开脑洞的人,是完全能读下去并领会其中的某些妙处的。这仅仅是以一个人的一天为线索,穿插写了一个小镇的多个人的生活细节的故事。 2、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读这一人一天一本书就像翻阅西方文学百科全书,但是是没有目录的那种,所以需要你有一定的耐心去了解西方文化,并且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去领会作者思维的跳跃。 ——记在读了1/3本书后 分论 一、不是你读不懂,是你不想读; 二、你读得懂却又难以懂的意识流。 一、不是你读不懂,是你不想读 1、你为什么不想读(读不懂) ①故事内容不精彩: 布卢姆从早到晚在做什么;他遇见了什么人,这个人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布卢姆又因此想了什么事;都柏林小镇的其他人都在做什么、想什么;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别人的八卦、文学、历史。 ——没有精彩的矛盾冲突,也没有环环相扣的跌宕起伏。 ②叙事线索不明显: 目前来看,除了从早到晚的布卢姆、斯蒂芬,很多人物都是碰到了就说,然后随脑洞打开的方式不同,带进不同的人物角色以及故事。有时候,第一章出现了的故事开头,要在很多章后才再次续写,会让你觉得散乱。 ③引用的西方文学经典形象或西方历史典故之类的太多: 十句话里有八句带典,不了解西方文化,很难懂里头的幽默或者寓意。比如"可怜兮兮,跟祥林嫂一样",你得知道"祥林嫂"是谁才能懂她到底有多可怜。 ④脑洞开得太任意: 看到一条狗,会想到自己和狗的无数经历,会猜想狗的主人是什么样,狗死了又会怎样;吃个饭会想到世界各地的人都有什么吃饭的习俗,想到自己昨天吃了什么,今天还想吃点什么之类。作者大肆谈论,毫不吝惜笔墨,而且很乐意展开各式各样的思考。 ⑤人名太多太长: 几十上百个人,有些出现过一次就没有了,有些第一章出现后到几十章再来写,有时七八个人同时说话,还不标注谁说了那句话……要想不弄混,有点难。 2、为什么其实你可以读 故事内容不精彩,但是人物言论很精彩; 叙事线索不明晰,那就谁出来我就读谁的故事,就像生活中逛街听陌生人聊天一样; 引用太多,多看注释,耐心一点就好啦; 脑洞太大,去找到脑洞和故事之间的联系也就能理解;人名太多,记个笔记能咋滴? 慢慢看,不要求快,不要挑战多少天看完,这一类书,慢慢读更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细节。 每个人对于读书的目的都是不同的。有些人追求刺激,有些人追求不一样的经历,有些人追求思想共鸣。你总得打开书才能知道书适不适合你。 不要听别人说难读就不读了,也不要听别人说很简单就掉以轻心。 二、你读得懂却又难以懂的意识流。 1、明明读懂了,为什么又觉得什么都没有懂? 这就是讲一座城的一天里发生的故事,讲一个人一天的经历,借此来说不同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但为什么我又读不懂作者为什么要讲这些呢? 意识流的独特,就在于它的自我性,它不可以被模仿,也不可以被完全了解,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甚至都不可控。 你不用懂,你只需要去阅读。有一天,当你的生活中经历了类似的事情,你想到了《尤利西斯》时,你就会恍然大悟《尤利西斯》的意义。 许多书都如此。 精彩推荐 开脑洞时那丰富的联想 奇妙精彩的修辞(高中生一定要摘抄) 布鲁姆对于吃饭一事的看法 斯蒂芬和众人论莎士比亚 穆利根的刻薄
  《尤利西斯》读后感(五):《尤利西斯》节选随笔
  选自网友图片
  《尤利西斯》第六章。这部分讲的是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这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语言极具幽默和讽刺,比喻也是形象得让人忍俊不禁。
  殡葬仪式,本应该是庄严肃穆的,然而真正沉浸于哀伤的又有几人?这些参加葬礼的人,不似为了由衷的道别,反倒像是凑份子,有借有还,等轮到自己的葬礼仪式的时候,才不至于冷冷清清,参与者了了。
  今天听GG感慨道,一个人还活着呢,可做过的事情已经被人忘记了,多可悲!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人之常情,我们都善于遗忘。哪怕是至亲至爱的人离开,埋葬的那一刻起,"已经开始被人遗忘了。眼不见,心不念。""人们谈论一阵你的事情,也就忘了你……然后,都跟着去了:一个接一个地下了坑"。
  葬礼,总是难免的让人产生很多关于死亡的思考。我不知道死亡的滋味,毕竟我还在这人世中活蹦乱跳。不过活到了这个岁数,也经历几场亲朋的离世。我也知道,无论当时有多么悲痛欲绝,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悲伤都是可以治愈的。哪怕生前的羁绊太深,不会轻易的忘却,每当回忆来时,也不会再有悲伤。遗忘,只是时间早晚的事。人走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就像《局外人》里的默尔索说的"他们和我不再有什么瓜葛了。我甚至不能说这样想是残忍无情的","别人都会继续活下去,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对此耿耿于怀?至于死后的世界,什么地狱天堂,反正我是不信的。我只想着眼于当下,"还有好多东西要看,要听,要感受呢。感受到身边有热乎乎的生命……热乎乎的被窝:热乎乎的、血气旺盛的生活"。生活一直在继续,一天推着一天往前,"每个星期五不是都埋葬一个星期四吗?"不要太过伤春悲秋,不要太久的耽于低迷,好好的感受生命的真,努力的生活才不枉走这一着。确认生命中的荒诞感,是为了更好更真实的活下去。
  不甘于老去的少女小Q
  2019.3.26 雨过天晴
网站目录投稿:半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