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产生了一个巨大争议,即载人航天是研究宇宙飞船呢?还是研究航天飞机呢?这并非是个容易下的决定,而科研工作者们讨论了很久也都未果,最后钱学森力排众议,才给出了一个明确决定,下面,我就来给您揭秘这其中的过程: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揭秘之前,小编先给您说说钱学森。1955年,在美国留学和工作了20年钱学森,怀揣着报国理想回到了中国,并且肩负起了研制中国火箭和导弹的重任。当然,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当时国内的工业生产才刚刚有起色,所以要制造火箭和导弹这样的尖端武器,几乎可以说的天方夜谭,但钱学森凭借着自己在美国研究导弹的经验,再加上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的协助,先后成功研制出了第一枚导弹,第一枚原子弹,第一枚氢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 经过20多年的努力,钱学森奠定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基础。到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已经70多岁了,虽然身体还很硬朗,但为了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他就选择了"光荣退休",您不要以为钱学森退休在家就安度晚年了,其实他每一天也都在工作,同时也关注着中国和世界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进展。除此之外,钱学森后来还帮国家做出一个重大的决议。 上世纪60年代,钱学森规划了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蓝图,并计划研制中国第一艘宇宙飞船"曙光1号",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曙光1号"飞船的计划搁浅。一直到1986年,随着国内环境日臻稳定,载人航天计划又被提上了议程,但是此时却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一开始制定的计划是研制宇宙飞船,实现最终的载人航天,但当时国际上却已经开始流行航天飞机了,所以专家们就很纠结,到底是按照原计划继续研制宇宙飞船,还是跟随国际潮流发展航天飞机呢? 对于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或许很多读者都有所了解,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一次性地,而后者可以多次使用。在当时,美国和苏联已经拥有了多架航天飞机,而且还实现了载人航天的飞行任务,另外我们的邻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也都在大力发展航天飞机。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80%的科研专家都一致提议发展航天飞机,而只有极少数人提议研制宇宙飞船。 后来,专家们评定了6套方案,其中有5套方案是航天飞机,而剩下的最后一个1个方案才是宇宙飞船。当时,钱学森并没有参与会议讨论,因此会后有人提议,应该先将方案提交给钱学森看看,然后再提交给中央领导审批。结果,很多人都出乎意料,钱学森看完方案之后写下了短短一句话,"应将飞船案也报中央"。虽然是短短九个字,但已经很明确地表达了钱学森的意见。 其实,毫不夸张地说,美国航天飞机的研制,就是钱学森首先提出来的。早在1949年,钱学森在美国参加美国国防部的火箭研讨会,期间他就提出了"火箭客机"的构想,也就是将火箭和飞机结合在一起,因此就有了后来的航天飞机。由此可见,钱学森是航天飞机的真正专家,而他之所以不提倡发展航天飞机,是因为航天飞机的研制更加复杂,而且当时国内的生产力还跟不上。 不仅如此,钱学森还指出,航天飞机在安全性方面,远远比不了宇宙飞船,而且美国"挑战者"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再者航天飞机虽然能够往返使用,但它的维护和保养成本极高,比如苏联的航天飞机飞了一次就不飞了,根本原因就是没钱保养和维修。另外,最最关键的一点是,我国在研制宇宙飞船上有成熟的技术优势,可以很快实现载人航天计划,与发达国家并肩而立。 后来,有关领导经过决定,采用钱学森的意见——研制宇宙飞船。在研制飞船的过程中,美国和苏联等国家,先后都放弃了航天飞机的方案,如此也印证了钱学森当时的预测,即航天飞机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因此后来很多人都对钱学森的远见佩服不已。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实验飞船诞生,并在11月21日成功发射,最后在2003年发射"神舟五号"飞船时,实现了载人飞行。 如今,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已经发展到了"神舟十一号",在2016年10月17日发射,是我国第六次载人飞行,而且还是时间最长的一次——33天。仔细想想,如果当年钱学森没有力排众议,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呢?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