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由于人际交往困难导致的极端案例近年来时有发生,其中以大学、中学尤为严重。本应成年且出事理性的大学生为何经常作出出格之事呢?这与他们在中学期间的教育、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关系。那么我国中学生人际交往是否存在问题呢?又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中学生人际交往圈子较小,一般仅围绕:家庭、老师及同学。中学阶段要面临高考,是国内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段,而这个时期却正巧是人性格定型、三观成熟的时期。沉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腾出时间认清自己,或用于与他人沟通、交往,这便导致了我国学生眼中的交往困难。那么为何会有这种问题呢?下面佰佰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影响因素: (一)家庭环境 逐步扩大的代沟导致沟通困难 随着欧美文化大规模进入,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但是由于多数家长并不懂得"西方教育模式"的真谛,再加之国内教育体制机制并未更改,导致学生诉求、家长希望与学校对学生考察评定间矛盾尖锐、沟通困难。 错误的家教制约学生交往能力 根据2014年杭州的一项统计,84%家长承认打过孩子、88%的孩子表示曾被父母打过,而江西对农村学校进行的统计更为严峻:高达56%的家长采用打骂的形式来教育孩子,仅有不足1/3的家长会主动与孩子沟通。家长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落后于匮乏直接导致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差,人际交往不得法。 缺乏良好指引导致错误认知 根据统计,我国一些地方学生主动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比例仅在20%左右,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心智、三观健全的中学时期没有得到良好的指引,导致不良性格、错误认知的产生。 (二)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紧张 与大学教学不同,中学时期老师的权威与地位明显是压倒学生的,这与我国教育体制及传统文化联系密不可分。但学生长期受到西方式文化影响,追求"平等",便导致希望能树立"权威"的老师与希望"平等"的学生间矛盾频发。可见构建良好的师生交流方式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容忽视 (三)同学关系 1、不主动维护同学关系 同学间沟通多为兴趣爱好,这便导致了小群体的产生,再加之多数学生不愿了解他人,导致人际关系意识的淡薄和方法的单一问题暴露。 2、同学关系与竞争关系处理错误 由于长期受到"竞争"意识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同学关系与竞争关系中无法找到平衡。有统计显示我国有接近1/5的学生对好友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表现出不悦或者存在反对行为。长此以往在将来面向社会时,学生难以平复心理失衡,轻则导致交往问题,重则导致自杀、伤害他人等等严重后果。 3、缺乏团队意识,团体活动参与率低 现在学生家长长期受到"西方思想"影响,认为"独立"是能力的体现,事实上这是愚昧、幼稚的错误。由于过分强调所谓"独立",导致一些学生在面对社团组织、集体活动时表现出不积极的问题。这种问题在农村学校更为常见,江西的调查说明有超过一半的同学不愿意主动参与同学的聚会,60%的同学在有集体活动时不愿意主动参与。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将来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