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监管政策的陆续落地,网贷行业的发展将越来规范,投资者也将越来越理性。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P2P网贷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交额破万亿元,投资人数过千万,在助力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成为广大投资者投资理财的众多渠道之一。随着网贷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地,平台如何进一步合规运营,成为摆在眼前的迫切问题。在经历了2013年的发展元年、2014年的爆发年和2015年的监管元年之后,2016年,网贷发展将何去何从?投资者选择网贷产品时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监管:细则落地,政策从严 2015年12月28日,银监会公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网络借贷的信息中介性质,对多项事宜进行了明确规定,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自融;不得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不得发售银行、券商、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除一些必要的经营环节外,不得在线下物理场所开展业务等,并给不符合要求的网贷平台以18个月的整改为限。 在《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各地逐渐释放出收紧网贷行业监管政策的信号。2016年1月,深圳、上海、北京陆续叫停P2P等新增互联网金融公司登记注册。对此,网民普遍表示支持,认为在当前各类网贷平台鱼龙混杂,而普通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此举有利于控制平台风险,规范行业发展,也表明未来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加大。2015年出台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法规见图1。 有分析人士称,各地暂停注册可能只是第一步,地方金融办在暂停注册后,可能就要提前展开摸底整顿,待清理整顿完存量、地方监管意见出台后,仍会放开注册。 平台:从拼"胆量"到实力的较量 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随着监管政策的陆续落地,网贷行业的发展将越来规范。专家分析认为,打着P2P网贷的旗号行诈骗之事的伪P2P平台将首先被彻底清理出局,而以往单纯靠营销支撑起来的平台,如不勤练内功也将逐渐失去市场,行业野蛮生长时代终结,发展乱象将得到逐渐改善,取而代之的,将是平台之间真正的实力比拼。 风控能力不强、资金不够雄厚、产品单一的中小平台将面临生存危机,很可能由于经营不善被淘汰出局。而越来越多强背景平台的涌入、发力,将使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尤其是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近期陆续完成巨额融资,隐约显出互联网金融三大巨头的格局,不得不为中小平台尤其是草根系平台捏一把汗。当然,这个格局还只是个趋势,并未定格,其间还存在着多种变数,传统银行、其他互联网巨头,以及手机厂商同样不会坐视3家分食这块市场,它们的加入将使这场战役充满无限可能。 总而言之,行业的洗牌将使网贷平台的发展环境得到净化,优秀平台脱颖而出,而这个脱颖而出的过程,也将是平台实力高低的较量。我国P2P网贷发展情况见右图2~图4。 资产:得资产者得未来 在经济下行阶段,央行不断实施降息、降准政策,逐步放开货币闸门,希望以此方式拉动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是社会上资金越来越多,如何配置就成为一大问题。银行等大型机构已经开始渠道下沉,逐渐切入网贷较为集中的车辆、房屋、消费等领域,其凭借大体量的资金优势、更低的融资成本,在争夺优质客户上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2016年,中国经济将继续"探底",这是业内专家和权威机构得出的一致结论,资产配置荒将延续,这也毋庸置疑。P2P行业内部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部分大平台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流量、用户和资金优势,可以在适当程度上比拼放款点位。这样的竞争局面下,小平台的生存空间会受到较为严重的挤压,对其资产端的建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收益:回归理性 投资网贷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回报率高、期限短,这一度让许多投资者忽视了其背后高企的风险。随着行业渐趋成熟,投资者也将随着收益的回归而越来越理性。网贷蓬勃发展的这几年,收益率总体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从最初的动辄30%以上,到后来的20%左右,再到2015年普遍降至10%左右甚至更低。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网贷产品收益率仍将逐渐降低,直至回归合理水平。一方面,经济学家预测,2016年应该还会有几轮的降息降准措施,拉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在这样的环境中,放款利息下降,直接导致投资者收益降低。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监管的规范,市场本身也趋于理性,平台本身也需要合理地控制收支,各种因素组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就是收益率下降。 误区:投资盲目、轻信 网贷问题平台的不断出现,让投资者逐渐回归理性,不再一味追求高收益。如今,多数投资者在投资前会对产品进行一定了解,判断其风险性,然后决定是否投资。但即便是懂得在投资前进行全面了解,却仍然存在较多误区,而这些误区中,尤其是以下几方面,很多投资者都有可能"中招"。 一是认为平台背景强的风险一定小。很多网贷投资者迷恋平台背景,甚至认为有国资、银行或者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风险就一定小。但实际上,无论是国资还是民营,银行还是企业,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作为网贷平台,都有着浓厚的互联网色彩,最终比拼的都是风控能力、技术能力、运营能力等,在资金保障层面,平台的背景并不能带来任何优势。有人会说,平台背景可以为平台背书,实则不全然如此。按照监管要求,平台不能提供担保,也就是说平台是不能兜底和刚性兑付的,其背景的资金实力并不能为用户带来更多安全感。但背景强的平台的确具有其他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其背景企业的风控、技术、运营、产品等方面的实力,是否实实在在地在用在了平台的发展过程中,这才是平台安全性的根本保障。 二是认为平台大、人气旺就一定安全。很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误认为大平台就有绝对的资金保障,人气高就说明平台就一定安全。其实并非如此。大平台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台本身有强大的实力和背景,这样的平台在运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投资者需要清楚的是,平台的系统管理安全与资金规模并无必然联系;另一种是看起来很大的平台,这种平台经过包装,表面上有几亿元的资产,实际上可能欠着银行几十亿元的贷款。而单凭人气的高低判断平台安全性就更不靠谱。有的平台通过高息政策能够迅速吸引大批粉丝,但后续是否具备持续运营的能力还是个未知数。所以,盲目地随大流不可取,认真分析平台的技术、风控等硬实力才是正道。 三是认为监管能解决一切问题。虽然监管的靴子渐进,但投资者不要指望政策及监管能够解决网贷行业的一切问题。监管机构出台相应监管政策既需要时间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依旧无法获得根本上的保障。因此,在关注国家监管政策方针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对于网贷的认识。一定要对所投的企业平台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后再做决定。而且,投资者要学会看清平台项目本身、信息披露情况及风控措施,这些才是最根本所在。 原则:安全第一 2016年,在监管逐步落地,行业洗牌加剧,网贷产品不断丰富的趋势下,投资者应如何选择投资?毫无疑问,安全是贯穿整个投资过程的首要任务,而以下基本原则是投资网贷产品的过程中需要牢记的。 一是投小额标的。借款金额与还款压力是成正比的,几百上千万元的借款标的与几万至几十万元的标的相比,借款人的还款压力有着明显差异。 二是投短期标的。短期标的说明借款人对资金需求时间较短,也说明借款人在短期内有足够的收入或者回款。长期标的收益虽高,但不如短期灵活安全,建议投资不大于6个月的标的,可以保证收益,同时也降低了风险。 三是投本地平台。本地平台方便投资者实地考察甚至突击检查。借款人也最好是本地的,即便发生逾期,平台催收也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