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探始——人皇从那里走出 "三皇"的说法在司马贞之前已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李斯等人建议秦始皇称"皇帝",认为泰皇最贵: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关于天皇氏的名讳,罗泌《路史·前纪二·天皇纪》:"粤有天皇,是曰天灵,望获强尊。"还有皇甫谧《帝王世纪》,也对此有描述:"天地开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唐朝的司马贞补写了《史记·三皇本纪》。在此书中不仅论述了三皇,同时也涉及到了五氏的部分内容。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三皇谓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既是开辟之初,君臣之始"。 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澹泊无所施为,而俗自化。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地皇十一头。火德王。姓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等山。亦各万八千岁。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自人皇已后有五龙氏,燧人氏,大庭氏,栢皇氏,中央氏,卷须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斯盖三皇已来有天下者之号,但载籍不纪,莫知姓、王年代、所都之处。" 人皇氏历史记载: 《补史记·三皇本纪》曰:"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春秋命历序》曰:"人皇氏九头,驾六羽,乘云车,出谷口,分九州。"(宋均注曰:九头,兄弟九人) 项峻《始学篇》曰:"人皇九头,兄弟各三分,人各百岁。依山川土地之势裁度为九州,各居其一,乃因是而区别。" 《遁甲开山图》曰:"人皇出于刑马山、提地之国"。(荣氏注曰:人皇兄弟九人,生於刑马山,身有九也) 《三五历纪》曰:"有神圣人九头,号人皇。(马摠云:一百六十五代,合四万五千六百年。)天皇、地皇、人皇为太古。" 《路史》卷二曰:"地皇氏逸,于有人皇。九男相像,其身九章,胡洮龙躯,驤首达腋。出刑马山提、地之国。相厥山川,形成势集,裁为九州,谓之九囿。別局一方,因是区理,是以后世谓居方氏。" 《十纪史》曰:"地皇君后共有十纪。其一曰:九头纪。是曰:泰皇氏,亦曰:人皇氏,姓恺,名胡洮,字文生。人面龙身,生于刑马提地之国。兄弟九人,驾六羽,乘云车,出谷口,依山川土地之势,裁度为九州,而各居其一方,亦曰:居方氏。兄弟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三个称号的总称,一般指伏羲、神农和黄帝,但其实三皇的称号并不是他们独创的。实际上三皇的称号由来已久,伏羲等人只是继承了远古三皇的称号而已。而最早的天皇时代距今已有大约三百多万年,最晚的泰皇(也就是人皇)距今也有大约三十万年。 《三皇本纪》:"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木德王,岁起摄提;地皇,火德王,兴于熊耳、龙门等山;人皇,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 人类开辟起源于关中谷口。《春秋》称:自开辟至鲁哀公十二年西狩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雄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叔命纪,七曰修飞纪,八曰因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流讫纪。十纪开辟肇自人皇九头纪。 "出谷口"的这个"谷口",位于泾阳县城西北25公里,是九嵕山与北仲山交汇处,称为张家山。张家山挺拔、俊秀、群峰起伏、奇岩林立,怪石峥嵘,钟灵独秀。泾河由此出谷。 谷口下有秦郑国渠、汉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丰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通济渠、清代龙洞渠以至民国李仪祉先生修建的泾惠渠。在近十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带里密布着从战国至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渠口遗址四十多处。 据谷口考证,六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遗留下大量的遗迹、遗物。这里的古人类部落遗址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址面积达十平方公里。 谷口县,古地名,又名瓠口,西汉以秦谷口邑置,故治在今今泾阳县口镇附近。因位于九嵕山东、仲山西,当泾水出山之处,故谓之谷口。秦时于此置云阳县,《战国策·秦策三》:"范雎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鲍彪:"在云阳。" 西汉于此置谷口县。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改为谷喙县,属列位大夫。更始帝元年(公元23)复名谷口县。东汉初废。 谷口,古时相传为黄帝升仙的地方。也称寒门。《汉书·郊祀志上》:"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颜师古注引曰:"黄帝升仙之处也。"又注:"谷口,仲山之谷口也……以仲山之北寒凉,故谓此谷为寒门也。"(仲山坐落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和泾阳县交界, 传说是夜行人的护符之地). 西汉末年,高士郑朴(字子真)曾隐居于此。汉扬雄《法言·问神》:"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师。" 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巖石。"王琦注引《雍录》:"谷口在云阳县西四十里,郑子真隐於此。"后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元 杨奂《得邳大用书复寄》诗:"谷口知何似,他年愿卜隣。" 清 钱谦益 《高邮道中简顾所建》诗:"负耒我今归谷口,惊弓君莫问壶头。" 谷口上有筛珠洞、郑子真隐居处等奇观。从山岩中通出一泉急湍而下,泉水如过筛珍珠,盘旋而下,筛珠洞即由此得名。筛珠洞泉水丝尘不染,粒沙可数,石壁之上,藓苔密布,四季翠青、水聚崖下、汇而成池。筛珠洞泉水含40多种微量元素;经测定为富锶型天然矿泉水,洗则润肤明目,饮则提神爽气;煎茶,则茶为上品,酿酒为佳酿。人谓此水为健身强心,延年益寿之"仙露"。每当夕阳临山之际,透过渺渺水雾,阳光反射成五光十色的缕缕霞雾,如轻纱飘拂,像炊烟荡逸,游移在谷川村间,活脱脱一幅朦胧的写意画。在这幅画面中,水上木舟从夕阳里归来,暮归的牧童在牛背上吹着两三声青笛,更增添了田园诗意。明代赵虞佐有《谷口晚烟》一诗单赞: 云来谷口铺如琦, 烟袅青林绚若霞。 隔垅一声牛背笛, 行人错认子真家。 2020/3/9于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