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有泚,新台倒影好鲜明, 河水瀰瀰。河水洋洋流不停。 燕婉之求,本想嫁个美少年, 籧篨不鲜。鸡胸老公太不行。 新台有洒,新台倒影长又长, 河水浼浼。河水不停汪洋洋。 燕婉之求,本想嫁个美少年, 籧篨不殄。鸡胸老公真不祥。 鱼网之设,撒下鱼网落了空, 鸿则离之。一个虾蟆掉网中。 燕婉之求,本想嫁个美少年, 得此戚施。换得驼背丑老公。 卫宣公是个淫昏的国君。他曾与其后母夷姜乱伦,生子名伋。伋长大成人后,卫宣公为他聘娶齐女,只因新娘子是个大美人,便改变主意,在河上高筑新台,把齐女截留下来,霸为己有,就是后来的宣姜。卫国人对宣公所作所为实在看不惯,便编了这首歌子挖苦他。自《毛序》以来,古今说无异辞。 全诗三章,前两章叠咏。叠咏的两章前二句是兴语,但兴中有赋: 卫宣公欲夺未婚之儿媳,先造"新台",来表示事件的合法性,其实是障眼法。好比唐明皇欲夺其子寿王妃即杨玉环,先让她入道观做女冠一样,好像这一来,一切就合理合法了。然而丑行就是丑行,丑行是欲盖弥彰的。诗人大赞"新台有泚"、"新台有洒",正言欲反,其兴味在于: 新台是美的,但遮不住老头子干的丑事啊。反形(或反衬)修辞的运用,美愈美,则丑愈丑。 "新台"之事的直接受害者是齐姜: 美丽的少女配了个糟老头,而且还是个驼背鸡胸,本来该做她老公公的人。这一对儿是怎样也不能般配的,"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难怪诗人心中不忿,要为齐姜,也要为天下少年鸣不平! 他好有一比:"鱼网之设,鸿则离之。"打鱼打个癞虾蟆,是多么倒霉,多么丧气,又多么无奈的事啊!想一想电影《红高粱》中的"颠轿歌"吧,如果忽略孰男孰女不计,整个儿就是"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殄)"、"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的意思。歌中调侃的男子遇到个丑新娘,还可以通过"睡猪圈"来逃避。而旧时的女子,在婚姻上遇到白猫黑猫的掉包事件,除了认命,还有什么法子?——齐姜可真是倒霉透了。诗中"河水瀰瀰"、"河水浼浼",亦似有暗喻齐姜泪流不止之意,如《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姑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所表现的那样。 封建道德的虚伪性,表现在它的对下不对上。这是绝对的不公平!统治者要求百姓遵从礼教,自己却寡廉鲜耻;要求百姓忠贞不二,自己却两面三刀;要求百姓规规矩矩,自己却为所欲为;要求百姓克己奉公,自己却以权谋私。道德沦丧之事,上层社会何代无之?卫宣公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来的唐明皇也有"新台"之讥,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正因为如此,《新台》一类讽刺诗自有其认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