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不可不读医案。医案是前人成功的经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作为中医爱好者,不可能有机会亲自接触大量患者,为其诊治。医案的学习,正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这种状况。譬如小学生做数学题,在反复的练习中,理论、方法、方子的应用,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从理论到实践,要搭建一条稳打稳扎的桥梁,最好用的工具莫过于医案解读。 杏林明师学社将定期推出详细、完整的【医案解析】,带领大家一起解读,一起思考,来体会中医诊断辨证中最最精华的思路过程。 没有来龙去脉的医案,都不是真心教你。你,准备好了吗? 痹症 ▼ 糖尿病,作为西医上无法根治的疾病,一直困扰着很多人。糖尿病若不加以注意,会随着年份的增加,引发其它并发症,如糖尿病足、视力下降等危害。在中医角度看,糖尿病的发生是怎么样的病理机制呢? 一起用中医的思路,来分析今天的医案吧~ 痹症的临床案例 先看学员们的 精彩讨论 1.
身体阳虚,就容易被风寒湿邪犯体 2.
邪气侵犯人体,常常是相兼为患,比如风邪与湿邪、寒邪"狼狈为奸" 3.
用细辛这味药,要注意量,一般不宜过钱 医案解析:听听张教授怎么说 1:
一诊 2019年9月5日 【诊断】:痹症(糖尿病足初期) 【证属】:肝肾亏虚,寒湿痹阻 【方药】:独活寄生汤、玉屏风化裁 独活10g、桑寄生24克、炒杜仲10克 细辛3克、秦艽10克、茯苓15克 桂枝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 当归12克、白芍18克、熟地15克 黄芪45克、炒白术10克 威灵仙15克、仙茅10克 14付,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 同时,建议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或者调整降糖药剂量。 【 病 机 分 析 】 ①患者以肢体麻木沉重、疼痛、受凉后加重为主要症状,故诊断为痹症。 ②《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患者以沉重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故辨证为寒湿闭阻。伴随有腰骶部酸困不适、膝关节疼痛及左下肢拘急,故辨为肝肾亏虚。 【 注 意 】 ①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理化检测指标合理的用中医理论解释。不可用西医医理解释疾病而形而上学的使用中药。 ②从中医理论而言,患者为痹证。但是,医者必须清楚,该症状是由于糖尿病多年来患者不重视,血糖控制不稳定而导致的糖尿病足初期症状。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分析可知。所以,控制血糖是要务。 ③该类症状需要排除下肢动、静脉血栓,腰椎管狭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等。 【 方 药 分 析 】 ①"独活寄生汤"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使用于痹证日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用于本患者非常适合。 ②"玉屏风散"虽为"益气固表、止汗"之方,然白术具有健脾之功,防风具有祛风散寒之效。 ③"独活寄生汤"配"玉屏风散",去"人参"易"黄芪"既保证了益气之功,又降低了药物价格。 黄芪、茯苓配白术,又有了"四君子"之意,健脾益气,促使脾之运化,利于血糖下降。糖尿病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从中医理论而言,血糖升高为"脾失运化"所至。 ④组方中"独活"为"风湿痹痛之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痹症,无论新久,均可应用"。 ⑤ 组方中"威灵仙"为"风湿痹痛之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使用"。 ⑥ 组方中"仙茅"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对该患者而言一药三用,实为"点睛之药"。 2:
二诊 2019年9月19日 【诊断】:下肢拘急去除,畏寒肢冷明显减轻,大便成形,小便减少,足趾发凉缓解。麻木缓解不显。舌质淡,苔变薄,脉沉。 【立法】:前方去炒白术、茯苓,加狗脊10克、苍术20克,增强燥湿、补肝肾、强筋骨之功。 【 注 意 】 ①患者经过一个月的化裁治疗,症状基本消除。足趾变温、感觉明显改善,畏寒基本消失。改为水丸服用,巩固疗效。 ②通过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加运动、饮食管理,目前血糖控制较好。 糖尿病根治难, 治疗贵在长期坚持, 饮食上更要注重, 不要贪一时嘴馋哦。 大家还有没有其它疑问? 可以移步到我们学社的【知识星球】 下期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