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所见即所学非你莫属让我想到的


  对于前期炒得沸沸扬扬的《非你莫属》质疑假文凭事件,从心理学视角能得到怎样的独特解释呢?作者用"所见即所学"进行了阐述。
  对于这档节目的评论已经足够多了,但是最近发生在这个节目的晕倒事件中的一个细节,倒是让我想到了一个心理学知识:所见即所学。
  文姬和郭杰在台上交流,对话一来一往,文姬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怀疑郭杰的文凭是假的,但是后来事情经过发酵,澄清之后,郭杰的文凭不是假的,文姬在法国的留学记录却是"一清二白",没有任何痕迹,那么她的文凭是真是假的哪?大家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文姬在几分钟之内处理了和郭杰的法语对话——听觉信息,处理了郭杰的文凭——视觉信息,也处理了对郭杰的整体感受——感应信息,她很快把意识导向了"郭杰的文凭是假的"这个方向。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文姬会这么短就把意识导向了这个方向?这些信息的处理可以归纳总结出很多意识导向,比如:郭杰这个孩子好大喜功,一科不精却要学三科。比如:每科和每科之间跨度那么大,这说明这个孩子对自己没有太好的系统规划。比如:这个孩子的法语并不那么流利,说明他的法语并不是很好。比如……但是文姬为什么没有把意识导向这几个方向,而偏偏导向了怀疑其文凭的真假?这里面的道理就是我想说的——"所见即所学"。
  我们每个人如何看待身边的事物,都有一套自己的构架和系统。这套构架和系统是稳定不容易变化的,而这套构架和系统就是我们从出生开始,自己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所学习到的东西,这些习得性的经验加之我们先天从祖辈继承下来的部分,就构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系统。文姬的生活经历中拥有获得假学历(这个事后经过发酵,被披露了出来)的经验,所以在她的构架和系统中有很强的动力性将她的意识指向文凭造假。这就好像你心中有一本字典,当你通过索引输入你所拥有的条件,字典会自动指向你的经验在你脑海中刻录下的词条,从而输出给你一些经验式的判断,这些判断就是你对当前事务的认识和看法。而这个认识和看法其实和当前你面对的事物并没有直接而全面的联系。因为你当前面对的事物,具有方方面面,而你对它的描述和它实质是什么样的并没有关系,你对它的描述只是提取了你经验中的知识,这就是所见即所学的道理。那么在文姬身上,因为她本身拥有的文凭是假的,她为了获得假文凭所做过的事情,修订了她头脑中关于法国留学面的一部分内容,并作为经验存留在大脑的记忆中,当郭杰的诸多条件:法国,留学,文凭,法语不好等等信息作为条件输入到文姬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时候,她的意识就更容易导向了"假文凭"这个认识。于是她很快得到的结论就是——郭杰文凭是假的。通过文姬的语言表述出来,就成为她眼中看到的对郭杰的"事实(这个事实只属于文姬)"的见解。
  其实生活中,我们都是文姬,我们经常对事物进行评价或者解释,这些解释和评价都只是你的所学而已,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没有任何两人的人生经验是相同,所以我们对同一个事情的评价和解释也都是不同的,但非常有意思的是有人总是认为自己的见解才是正确的,对的(这种固执而片面的认识是另一个心理学现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询一下。)。实际上你的见解真的是对的吗?正确的吗?这个世界上有真正对的,正确的见解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可以去思考一下。
  还记得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吗?苏东坡和一个禅师论道,苏东坡说:我看着你,眼中好像就看到了一坨狗屎。禅师说:我看着你,眼中就好象看到了圣洁的佛祖。苏东坡心里美美的,回家后和妹妹说了这件事。妹妹惊讶的说:天呀,你看到狗屎,是因为你的心里是狗屎。禅师因为心中纯净圣洁,所以他看到的是佛祖。其实这个故事讲的正是"所见即所学"。我们平时经常讲:"亲爱的,门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是的,你看到的,就是你自我的心灵。我有一个朋友,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大家说起了郭德纲,他说:"我非常不喜欢郭德纲和赵本山,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不尊重人。"而事实上,这个朋友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就是这所剩无几的三两个人也都感觉到他是一个特别不尊重人的人。
  还记得那句话吗?一个人经常说什么,就说明他缺少什么?(这个心理学知识在找对象,相亲中,非常管用。嘿嘿。)
  文/路可
网站目录投稿: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