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肇州县职业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肇州县教育局 2014年4月22日 按照市局《关于开展职业教育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教育局成立调研组对我县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肇州县职教中心是一所集职业高中教育、中等学历教育、成人本专科函授教育、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5.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2014年有7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83人。职教中心现有教职员工127人,专任教师103人、大学本科80人,高级教师42人、具有双师型教师16人。专任教师能够胜任自己所教专业和技能需求。几年以来,职教中心先后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授予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优秀教学点’?、?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并多次受到省市县人事、教育、劳动等闭门的表彰奖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省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 (一)专业设置情况 学设备和师资配备强,也是近几年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汽车维修专业是学校近年和今后几年重点发展的专业。 (二)成人教育与培训情况 我县职教中心与绥化卫校开展联合办学模式,开设护理专业、现有学生75人。成人电大开展本专科教育共10多个专业,已累计为社会输送3000余名人才。近几年来我校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雨露工程?培训、?再就业?培训、?双百工程?培训、女职工培训、继续教育等培训任务。从建校至今培训人数达3万人次。技工学校与各级政府、教育、劳动等部门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现已进行农民工、乡村医生、劳动监察等多种类型培训,几年来共培训5000人,为我县社会和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今年并成功为2014多名农民工进行了木工、瓦工、钢筋工、砌筑工等专业技能认证工作。肇州是农业县,?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棚菜、育种、林果、畜牧业确定为发展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职教中心将开设棚室栽培等涉农专业,为肇州县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职教中心现有电焊、美容美发、电工电子等实习实训基地4个,其中电焊实习基地可容纳80人进行实习。 (三)教育教学情况 多年来,职教中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文化课教学为基础,以专业课教学为中心,抓住专业技能训练和对口高职升学两个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搭建立体化联合办学网络,实现了?招生、培训、实习、专业人才交流?一体化,为学生开辟了优质就业、高职升学、自主创业的成才渠道。 职教中心注重加强德育工作。树立了德育为首的观念和意识,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比较完备,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措施得力,重视班主任队伍的校本培训,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得扎实有效,开展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德育系列活动。 (四)招生就业情况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及广大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择业观。调动家长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就是现身说法,让他们能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要多树立通过职高教育考入大学、通过职业教育就业前景就好、通过培训就能致富并能带动一方的典型事例,通过这些典型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家庭愿意将子女送入我校就读;让更多的外出打工返乡人员愿意来职教中心接受职业培训;让更多学业成绩偏低的学生来职教中心寻找最好求学出路。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职教中心将5月份定为?职教宣传月?,对职业教育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组织编写了《致全县初中毕业生的一封公开信》、《致毕业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等宣传材料,深入全县初中学校,在全县初中毕业生中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结合典型生动的实例,让学生认识读职业学校同样前途光明。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墙体广告、宣传标语等进行宣传,为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现象突出。从社会层面看,?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认为职校招录的学生 都是?淘汰生?,用升学率评判职校,用能否考上大学来衡量学生,忽视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执行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从学校层面看,?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情况较为突出,专业教师难招聘,实训操作无设备,学生厌学,老师烦教,忽视了职业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特性;从家长层面看,?重学历,轻技能?现象相当普遍,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读高校让人高看,职校毕业生是打工仔,高校毕业当干部,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读大学,其结果大学没考上,职校不愿读,没有任何技能就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二是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奇缺。我县职校专职教师大多数是由基础文化课教学和普高转行而来,有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或?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从普高转行的老师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学模式,实习指导教师高校分不来,社会聘请实训指导教师又没有教师资格证,职校仍延用?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技能,毕业生仍是普通的打工仔。因此,职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奇缺,严重地影响了技能教学质量、职校生源、实用型人才需求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是特色不突出,专业课程设置缺品牌。我县职教中心所设专业课程基本上是教学成本低,不需任何实训设备的专业,有实训设备的只有电焊专业。因此,学校没特色,专业缺品牌,学生无专长,毕业生就业只能当普工,不能当技工,更谈不上当技师。如教学成本相对较高机电专业的毕业生,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量大,劳动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强,毕业生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一个机电专业的车、刨、钻、镗、铣、钳、电焊、氩孤焊等 工种的毕业生,只要精通上述1-2门专业技能,就可享用终身。但因缺乏专业指导教师、实训设备而没有开设,或开设得不完全。 四是招生不规范,有偿招生严重。中职招生管理不够规范,招生计划、学籍档案管理规定执行不严。有偿招生现象突出。我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约2300人,除普高招收1400人外,大部分被招生贩子以每生200元-800元不等的价位招收到外地就读,导致我县职教中心生源?吃不饱?。 五是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前几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欠帐太多,办学条件较差缺少实验场地、实训设备不足。其它无实训设备的专业只能进行理论教育,在没有实训设备和没有投入的前提下,要办好职业学校是困难的的。 三、几点建议 (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保障资金投入。抢抓当前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大批专业人才这一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积极寻求国家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对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争引项目、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市场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政府投入、企业合作、社会捐赠、校办产业回报等形式,盘活资金来源,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实现学校规划目标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二)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专业。对现有专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进行科学规划调整,形成电子电工、汽车维修、电焊 等专业体系。按照骨干专业评估标准,进一步规范建设和管理,使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等专业达到骨干专业标准。充分发挥骨干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学校各专业协调发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加快教师队伍培养步伐,深化名师工程,要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政治坚定、作风端正、乐于奉献、业务过硬、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培训制度,提高教师跨学科、跨专业与其他教师合作的能力、提高教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继续实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制度,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师队伍。 (四)深化办学体制和模式改革,增强办学活力。积极探索校校联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机制,从制度上探索职业教育企业化管理理念,探索开放办学运行机制,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联合办学的辐射面,提高联合办学的层次,在充分挖掘本地优质生源的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域的联系,扩大招生规模,开展师资交流。 第二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中高等职业教育部分 在国家层面上,"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一五"期间,一个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1、普通高校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模式 普通高校发展职业教育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归口管理,成立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或者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典型的高校有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另一种是成立学校层面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典型的高校有北京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 2、我校发展职业教育的优势 我校在开展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具有特定的优势:社会知名度较高,在省内外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社会所认可;具有师资上的优势,我校拥有实力强大的师资队伍,具有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和科研人才;教学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好,多年的校园建设和投入使我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基础设施;拥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3、构建我校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 鉴于我校职业学历教育的空白,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甄选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的办学场地和相当的师资、管理队伍以及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和生活设施的中职学校,开展联合办学,签订协议,举办成人高等教育,我校作为办学主体,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中专、大专两段教育,中专段为中职教育,大专段为成人专科教育,专业与中专段相同或相近;中专段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大专段学习形式为脱产或半脱产;中专段教育在中职学校进行,由中职学校负责,我校定期进行检查;大专段教育主要在我校进行,其中实践教学部分在中职学校进行,我校协助中职学校实施教学。完成中专段教育的学生可获得由中职学校颁发的中专毕业证,可选择就业或进入成教专科段学习;对参加成人高考取得学籍且完成大专段课程学习的学生可获得我校颁发的成教专科毕业证。 利用我校原有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继续开拓我校各类职业培训的宽路子。 第三篇:关于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 xx职业教育"金三角"崛起之秘及其对xx的启示 xx职业教育发展,永川以中职为主体,合川以高职为支撑,万州则高中短职教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各具规模和特色的xx职业教育"金三角"。2014年11月中旬,区政协与区教委系统相关人员,对永川、合川、万州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实地耳闻目睹,我们深切地感到,xx职业教育" 金三角"崛起的成功经验值得xx借鉴,xx在xx职业教育发展中应该也可以争取一席之地。 一、xx职业教育"金三角"的各自特色 (一)万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职教基地 万州为xx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峡库区职业教育暨移民技能培训基地。万州依托和整合原有大中专院校,大力发展民办职校,现有职业院校29所。其中高校5所(普通高校2所,成人高校1所,高职学院2所),中职学校24所(国家级重点中职校4所,市级重点中职校3所,一般中职校17所)。职教院校职工4787人。在校学生113663人(高职及以上41167人,中职72496人)。万州学生规模占全市七分之一,高职学生规模占全市十分之一,中职招生人数连续七年居全市各区县之首。通过实施"移民技能培训、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五大工程,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中市级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基地、市级移民培训基地的作用,成功转移全区农村劳动力就业45万人,其中在外地就业29万人,并打造出"三峡缝纫技工"著名品牌。目前,万州职业教育正围绕发展与规范两大主题,通过实施规模发展、内涵发展、服务发展、贡献发展战略,进一步规范招生、规范资助、规范学制、规范设点,努力实现建设7所万人级规模学校,5所五千人级规模学校,2014年职教规模15万人(学历教育13万人,培训教育2万人)的目标。 (二)永川:"城校互动"中职为主的职教基地 2014年,永川市萌发了建设职教城的冲动。几经努力,2014年被xx市委、市政府定为xx职业教育基地。永川市组建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永川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并与永川市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永川职业教育秉持"政府统筹、市场导向、社会参与"原则,坚持"城市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以城市为依托、校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的"城校互动"发展理念,在城校互动、多元投入、统筹服务中建设职教城,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城校互动"的永川模式。目前,永川有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7所,成人高等学校3所,中职学校20所,职教院校教师6000余人,在校学生10.8万人。职教院校师生占38万城市人口的30%。学技能来永川,选人才来永川,办职校来永川,职教文化已成为永川特色文化,职业教育已成为永川城市名片,"永川技工"已成为响当当的人才品牌。 (三)合川:"无中生有"的高职为主体的职教基地 众所周知,合川缺乏举办大中专院校的历史基础。2014年3月,合川区委、区政府却响亮地提出了打造"xx第二高校园区"的战略思路,庚即将合川主城以西假日大道片区辟为合川高校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14.7平方公里,拟引进高校10所以上,在校师生10万人以上。在"以校兴城、以城兴校"的思想指导下,截止2014年8月底,合川已成功引入8所高校,xx市内的7所独立学院有4所落户合川。其中已建成招生的有xx工商大学派斯学院、西南大学育才学院、xx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xx邮电大学移通学院、xx民生职业学院、西南大学三江水产职业学院,教职工3604人,在校学生4.34万人。西南政法大学xx学院、xx广播电视大学(xx工商职业学院),已签订入驻协定,计划5年内在校学生分别达到10000人以上。合川现有中职学校8所(公办校3所,民办校5所),中职校教师661人,在校学生8800余人。规划2014年末,建成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各1所,力争建成2-3所民办中职达标学校,中职学校办学规模达到1.5-2万人。 二、xx职业教育"金三角"崛起的"秘密武器" 万州、永川、合川职业教育发展在xx三足鼎立,让其他区县望其项背,有着自己的"秘密武器"。 (一)慧眼"识"职教 从战略层面上看职业教育,万州、永川、合川站在"抓职教就是谋发展,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高度,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城市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来理解、认识,在全区上下形成了支持职业教育的共识与合力。 从经济层面看职业教育,万州、永川、合川认为不仅可以算社会效益帐,也可以算经济效益帐,发展职业教育不是做亏本生意。职教基地的形成,主要靠引进外地职教院校,扶持当地民办职校发展,整合提升本地公办职校。除第三种类型会直接由区级财政拨款外,前两 种类型主要靠政府出台政策,依靠园区和社会资本运作,政府在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前期,主要付出地价优惠、税费减免的代价,建成后并不要政府财政多少投资。因此,职教城发展均选择了不增加财政过多负担的发展路子。永川区委书记胡际权认为,职业教育是一项投入产出极高的事业。职业教育不仅可收获城市文化品牌和竞争力,收获大规模技能型人才,而且在经济效益上 也较为可观。据了解,2014年,永川区11万职教师生直接消费5.5亿元,拉动gdp增长6.3亿元,直接间接增加就业岗位2万个。同时职教基地的建成,带动了城市房地产业、餐饮业、交通邮电业、旅游休闲业、医疗卫生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 (二)规划"引"职教 职教发展,规划先行。万州依托原有地级市大中专院校和三峡移民中心城区优势,制定了整合原有公办大中专职业院校,大力举办民办职业学校的发展规划,三峡库区职业教育暨移民技能培训基地的发展规划被xx市委、市政府确认,一批职业院校相继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市级移民培训基地,一些老职教院校通过三峡移民搬迁和转变办学模式浴火重生,快速发展,一些民办职教院校应运而生,蜚声市内外。永川也以地级市原有大专院校为依托,以校兴城,以城兴校的宏伟规划感动了xx市教委,xx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按照"资源共享,城校融合"的思路,规划了职业教育和城市融合的a、b、c三大组团,形成了"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充分融合、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职业教育与文化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xx市委、市政府决定永川为xx职业教育基地,并组建了市教委参与并投入重金的xx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管委会,一批主城区大专院校和外地民办职校入驻永川,30所职教院校遍布全城,创造出了永川职业教育"城校互动"奇迹。相对于万州和永川,合川发展职业教育没有老底。合川凭着民尚习文、兴学重教的民风和区委、区政府的远见卓识,在1999年xx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等落户合川中得到启示,2014年3月,合川把"xx第二高校园区"纳入区委、区政府工作目标,专门规划了大学园区,出台了吸引主城区大学入园的一系列政策并强势运作,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效。2014年7月被xx市政府认定为"xx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开创了xx职业教育先"上车后买票"的先河。 (三)政策"导"职教 利用政策引导职业教育发展,是万州、永川、合川的共同运作方法。永川职教迅速崛起,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职教院校迁建、扩建、新建和生源组织等特殊政策,得益于永川区委、区政府连续发文,推出了职教院校用地价格优惠、建设费减免、免收永川籍中职在校学生学费等15项政策措施。万州职业教育上规模上水平,主要得益于移民搬迁政策使一大批老职教院校枯木逢春;得益于区委、区政府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做大做强政策中的"真金白银";得益于万州用足用好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种政策。据了解,万州利用三峡库区职业教育暨移民技能培训基地的牌子,获得了中央有关部委、市政府、浦东新区持续的巨额资金、大量设备和学生安置等支持,职校整合政策使公办职教院校获得巨大推动力。合川也是通过充满诱惑力的政策,短短几年将近10所主城区大学的分校纳入自己"囊"中。同时通过区委、区政府整合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大区职教中心等特殊政策,使中职教育出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四)服务"助"职教 永川通过搭建基础设施、行政服务、教学改革、合作交流、投融资、招生就业等6个公共服务平台,对区域内公、民办高中职院校进行统筹服务。职业院校新建、迁建、扩建,由xx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管委会和永川职业教育产业化办公室进行"一条龙"服务。对职教院校的招生,永川在全国搭建了18个招生平台。永川区政府将职教招生纳入了政府目标责任管理,每年都要以政府名义邀请邻近省17个区县召开职业教育发展协作会议。永川区教委为各职教院校及时提供信息、组织各种交流、开展比赛活动和其他服务。永川做到了职校发展到哪里,城市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服务设施就跟进到哪里,公交车就开通到哪里。万州区除了为职教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效服务外,2014年、区委、区政府召开了万州区职业教育发展工作会议,并作出了加快职业教育 发展的决定。万州区建立了职业教育评价体系,通过评估服务,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管理。在现有体制下,万州区教委对普通高校提供联系服务、对高职院校提供专业交流服务、对中职学校提供全方位服务。合川则通过大学园区为高校服务,区教委为中职学校紧密型服务。目前,合川已将原来10所民办中职校整合为4所,并面向全区中学公选了区职教中心校长。 (五)市场"促"职教 职教院校主要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职业教育必须适应产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就业市场的需求,就是对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导向。万州职教院校坚持招生和就业区外为主,教学以实训为主的办学模式,使职业教育越办越红火。xx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是一所具有30年历史的公办国家重点中职校,该校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积极意识、高尚精神作为办学基本目标;自编教学大纲,将原专业理论课与技能实训课7:3的教学安排颠覆为4:6或3:7;实训设备量大质优,学生毕业离校便成了熟练工人,学生就业供不应求,学生就业后岗位稳定待遇优厚。万州三峡服装艺术学校,是1992年由一名返乡打工仔创办的民办中职校。学校围绕"服装"做文章,坚持校企结合办学模式,按照"学校办在企业里,企业办在学校中"的理念,形成了服装人才教育与服装企业一体化发展的办学格局。目前,该校与香港联泰制衣有限公司、浙江申州制衣公司等国内著名服饰企业制业强强联合,企业派出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学和管理。此外,学校创办公司走品牌发展之路,独资创办的xx市服饰有限公司"一路上"、"探寻者"正在成为蜚声中外的户外运动服饰品牌。该校与香港合资创办的万盈服饰公司,为学生搭建了勤工俭学的有效平台。该校连续三届参加xx国际服饰设计大赛获奖。目前,该校与北京一家投资公司达成协议,拟投资1亿元人民币组建xx服饰艺术职业学院,填补三峡库区高等服饰职业教育的空白。xx职业教育"金三角"内的院校,几乎无一例外在市场无形之力推动下,千方百计地谋求生存和发展,顺时而为做大做强。 三、xx职业教育"金三角"崛起对xx的几点启示 (一)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解放思想,敢想敢为 xx具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区位、交通、产业等诸多优势。然而,我区对职业教育仅仅禁锢在支持区属的职教中心发展上,对大批职教院校迫切希望入驻xx视而不见,对职业教育发展对地区经济社会尤其是城市化、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缺乏思考,重"区属"轻"区域"的计划经济职教管理模式无法撼动,民办职业学校缺乏成长壮大的沃土。为此,区级决策层和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站在xx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站在xx职业教育大发展特殊优势的角度,重新审视过去职教发展的思路、规划、政策和服务。按照把xx打造成xx对外开放的第一门户和城市化、产业化的要求,在xx市整体发展规划中寻求xx职教发展的座标和方位,在突破常规思维中谋划xx职教规划,在突破"不可能"的循规蹈矩中谋求xx职教大发展。 (二)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超前谋划,争取支持 xx职业教育"金三角"崛起,均发端于远见卓识的谋划。xx发展职业教育优势明显,唯一劣势是地价缺乏竞争力。但只要决策者审时度势,思维打开,眼光放远,将xx定位为xx北部职教基地较为可能。根据职教错位发展和产业需要,应逐步放弃现有文科学校和文科专业,引进老城区理工科高中职院校入驻xx,扶持民办工科高中职院校健康发展,在全市乃至全国,办出为城市化、工业化服务的职教特色。同时,xx北部职教基地在谋划运作的同时,要积极争取xx市委、市政府及市教委的理解和支持,努力争取最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政策到位,合力支持 发展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共识和规划,更需要实实在在吸引异地职教院校和鼓励民办职校在xx发展的政策。其中,核心政策是地价优惠和建设规费减免,其次是校园周边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的跟进和工作、生活环境优化等政策,第二是招生就业的服务政策。建议从2014年起,对xx籍中职在校生免除学费。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实行联系职教院校制度,区教委职教服务要实现从区属向区域的转变,相关区级部门和街道应形成合力,尽力帮助职教院校解决发展和稳定中的重大问题。 (四)职业教育发展,必须面向市场,练好内功 就业是职教的指挥棒和风向标。社会岗位人才需要的,就是学生应学的,也是教师该教的,自然也是学校的工作重心。从xx和更大空间看,职教文科难以与普通高校比美,工科技能型人才适合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建议现有文科院校逐步转向工科,区职教中心等学校应逐步放弃文科专业,集中打造市场急需的工科专业品牌。职教院校要改变理论教学偏重模式,应逐步转向技能实训为主,专业理论为辅。职教院校要坚持开门办学,走校企联合路子,使学校建在企业中,企业办在学校里成为xx职教一大特色。职业教育要把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过硬放在第一位,学校要把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放在首位。要建立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对现有民办职教学校尽快整合和规范,扶持有发展前景的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坚决淘汰不合格职校。区委区政府应加强职业教育的领导和支持,调整和加强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力量。建议区委、区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及时召开xx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及时出台进一步推进xx区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引导xx职教发展尽快上台阶。 第四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贯彻 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计划安排,2014年5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执法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县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实地走访了县职高、杨桥职高和长青技校;组织召开了由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财政局、政府办公室等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和建议;调研组成员分头听取了用人单位以及就业学生等方面的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业教育开展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9所,其中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县职高),市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一般职业学校6所。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类、农林类、机电类、电子类、服装类、宾馆服务类、机械制造加工类、艺术类、家电维修类等二十多个专业。在校学生1677人,教师242人。全县共有民办职业培训学校26所,其中县级就业训练中心1个,农民工培训定点机构18个,在校生6000余人。 1、职教工作得到重视,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县政府以及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为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做了大量工作。县政府于2014年召开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小组,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振兴职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逐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2、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一是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县政府进一步健全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从2014年开始,设立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项目,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职业教育教学条件、实习设备有了改善。县职高现有教学用计算机300台,各类实训设备343台/套,实验、实训自开率达96%。县职高还在谭棚建立农学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学校拥有的教学、实习设备基本能够满足需要。杨桥职高投资360万元实训建设项目即将完工,160万配套实训设施正在实施招标采购。项目完全实施后能基本满足教育、实验、实训需求。经过政府投资和学校努力,各类职业学校配有大小实习实训室30个(间)。 3、国家助学政策得到落实。政府协调财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将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手中。今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925人享受了国家助学金。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补助工作,农民工技能培训规模逐年扩大,由2014年以前的2014人左 右发展到现在的每年上万人。 4、办学规模有所扩展。在办学数量上,职业学校由3所增加了9所,与普通高中持平。民办职业学校增加3所,初步形成了公办、民办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格局。在办学上,全县9所职业学校有7所学校实施了联合办学或校企合作办学,办学渠道不断拓宽。全县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有了提升。 二、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一是社会认同率不高导致招生难。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突出,导致职业学校招生难。2014年,长官职高、吕寨职高、张集职高三所学校高一在校学生都只有11人,高二在校学生都不超20人,有的只有几名学生。二是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措施不够有力。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完善,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乏力,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仍不相适应。 2、经费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资办学体制尚未建立。一是财政投(更多请搜索:wWw.HAowoRD.coM)入不足。我县职业学校都是从普通中学改制过来的,存在先天不足,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和实训设施都很短缺,相当多的学校办学条件简陋。二是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缺乏制度的保障,各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没有充分发挥。 3、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一是职业教育统筹协调不到位。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业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农广校和企业培训机构等分别隶属于教育、劳动、农办、经贸等不同部门,相互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滞后。二、职教资源整合不到位。长期存在专业设置重复、招生矛盾冲突等问题,学校要求整合呼声强烈。 4、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业务素质偏低。一是师资队伍远不能适应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原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绝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有许多中职学校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培训不到位。三是相关政策落实不力。学校从企业和社会招聘具有相应学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作为专、兼职教师的政策落实难度大。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录用、职称评聘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缺乏倾斜扶持。 5、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目前,多数中小企业招收、录用职工没有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相关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不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优势地位不明显。 三、进一步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201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职教大省的战略决策。县委书记、人大主任朱爱民在今年"两会"期间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时提出: "工业立县、商贸强县、人才兴县"战略,强调只要人口变人手,人手变人力,人力变人才,就能把人多的问题和包袱变为别人难以企及的资源和财富。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上新水平。一年来,通过工业强县战略,我县工业经济呈高速发展的强劲态势,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设投产,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加剧了我县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实用人才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解决就业、增加收入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形成全社会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县政府要合理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包括学校布局、事业规模、发展目标等,形成职业教育快速有序发展的局面。 (二)高起点建设县职教中心。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每个县(市、区)都要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的要求,我省把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纳入"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我县应尽快抓住这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按照"政府统筹,整合资源,集中建设"指导思想,发挥县级政府的统筹职能,打破中专、职高、技校、农广校、党校等教育类别和部门、行业界限,通过合并、联办、共建、划转等方式,实现全县辖区内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的整 合,集中力量建设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中心。把劳动保障局承担的劳务输出培训,农委承担的"阳光工程"培训,人事局承担的公务员培训,安监局承担的安全生产培训,技术监督局承担的特殊工种培训等所有行业培训项目,都集中整合到职教中心;各部门年初上报年度培训计划,县政府统一审批,由职教中心具体承办。借鉴外地创办职教中心的成功经验,大胆引进先进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经营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与市场的充分接轨,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县职业教育有一个大的飞跃。 (三)加大投入,切实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一是依法保障财政投入。二是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足额提取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并专项用于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三是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充分利用金融、税收、企业和社会捐助等手段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 (四)完善政策,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一是财政部门要依法将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纳入预算,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切实保障。二是要完善落实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的政策。三是要抓紧制定有利于职业教 育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的政策,对承担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学习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资金补助。 (五)深化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一是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二是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三是积极推进"三段式"办学模式试点工作,立足培养适应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四是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要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县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以解决职业学校实训资源缺乏的困难,为职业学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供公共平台。五是要抓紧制定完善就业准入政策,确保用人单位招录职工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第五篇: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探索普通高中向综合高中的转变 ――永和县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既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点,又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合格新生的双重任务,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面临综合素质强的优生大量外流、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求读书以及严峻的升学和就业压力等形势,仅仅遵循原有的办学模式已无法取得持续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4-2014)》把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作为扩大优质资源、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要求改变普通高中"千校一面"状况,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为了贯彻国家和我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要求,促进我县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寻求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谋划和理清发展思路,我们对永和新一中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永和县在2014年投入使用永和县药家湾中学(永和新一中),将原有的永和县第一普通高中与永和县职业高中相合并 ,形成了适应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的综合高中。这对永和的高中教育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综合高中发展的现状 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贯通,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也 1 是今后各省市教育部门针对高中阶段教育进行改革的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界限越来越狭小,相互沟通是完全可行的,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这就需要建立新的科学、合理的办学机制,使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全面育人,从整体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青少年广开成材之路。 综合高中是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相渗透融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它与传统的普通高中是有区别的。 (一)在培养目标上,培养具有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一定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 (二)在课程目标上,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 (三)在课程结构上,要求整体设置综合高中有关课程,合理设置普通高中文化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使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育一体化。 由于这些目标的不同,其办学模式相对普通高中来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普通高级中学举办的综合高中,应在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设置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加强职业技术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教育; (二)中等职业学校举办综合高中,应在坚持其专业特色和保证 技能训练的前提下,着力加强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 (三)普通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举办综合高中,要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教育; 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时效性,既要强化基础教育,又要注重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专长,以实现其自主发展的目标。根据我县教育的现状及各方面客观因素,永和新一中采取的是第三种模式:将普高、职高相融合,普、职教师互相兼课,资源共享。 三、综合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思考 (一)综合高中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合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高中文化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基本技能,它既要对学生加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又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基本技能培养,因此要求学校不仅要有较强的文化课和专业课师资力量,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还要有一定的实验、实习设备做保障。因此,综合高中办学对学校自身办学条件要求较高,否则难以实现其培养目标。 (二)综合高中课程设置是关键 综合高中的目的主要是为延迟学生选择时间,使办学模式多元化,让学生能更加充分认识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的综合化。这种课程的综合化对学校办学水平要求非常高,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学校来说,实际上仍以学科教学作 为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将普通高中必修的文化课与职业技术课程进行简单的叠加,还没有对课程内容做出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没有设计出一套融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合模块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设置要想真正兼顾学生的升学和就业两个方面,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这是综合高中今后研究的重点。 (三)加强综合高中的教育教学等管理,有利于综合高中健康发展 综合高中既要为学生提供文化课学习,又要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的学习,这种目标对素质较好的学生就已经很难达到,而综合高中招收的学生各门功课成绩普遍比普通高中学生低,以致每个学生在3年的学习年限里课业负担过重。因此,综合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和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加强对教学对象的研究,在课程设置、因材施教、合理分流、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体现综合高中特色,才能实现综合高中的办学目标和宗旨,综合高中才能健康的发展。 (四)重视理论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综合高中发展势在必行 综合高中是随着市场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各地综合高中的办学都处于一种探索阶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综合高中办学的最高指导思想,但至今还没有系统和科学的综合高中教育理论指导其办学实践。永和县开设综合高中的学校,办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急需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而综合高中自身办学也需要进一步进行规范,才能真正实现综合高中对学生和家长的承诺。因此加强理论研究,制定相关配套的综合高中发展政策,规范综合高中的办学行为,是今后办好综合高中所必 须做好的工作。 (五)综合高中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结合其他综合高中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达成一个共同的认识:综合高中办学应将特色教育作为办学的一个方向。所谓特色教育,一是指培养有特色的学生,如体育和艺术类特长生,让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在综合高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此作为学生今后人生和职业生涯的依托,使他们在这些领域有所建树。而这一特色也正是我县综合高中未合并之前普高的主要发展方向;二是指学校办学的特色,并不是所以的学生都有某一方面的特长,因此可以利用学校在某一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方面所具有雄厚的师资设备力量,突出专业教学的优势,让毕业生在今后的升学和就业中能胜人一筹,这样的综合高中办学才更有生命力。 总之,综合高中教学模式要突出综合化、生活化和个性化的特征,为广大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既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双重选择"的机会和可能性。这是综合高中发展的价值取向。展望未来,前景美好,任重道远。我们现在还处在改革的起步阶段,今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迎难而上,进一步更新观念,推进改革,优化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才会办出适合自身条件的好学校,办出让社会、家长和学生都满意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