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爱瓠说》小瓠。 葫芦要打皮,玩葫芦的人都知道。(外国人玩葫芦,落架都先不打皮,干后再打,一般人不清楚)而且似乎打皮是一件简单的事——打皮是葫芦从小白变大咖,从小丫变美人的起始阶段,盘玩之前的基础就是皮色皮质,所以我们葫芦玩家岂不慎焉。 打皮是盘玩的开始 同学们很多人都是自己种几颗葫芦,然后自己加工自己盘,就要此中的甘苦和和过程的乐趣。那些资深玩家和葫芦种植户,就不是这个概念了,因为种植数量极大,葫芦的打皮就不能不寻找又快又干净的方法了。因为这是一个细致的工作和劳动,而不是自己悠然自得的玩打皮这么简单。 葫芦打皮一般少的,和像手捻,小亚腰之类小的,可以用手工打皮。手工打皮效率是很低的,效果是不佳的。因为又累又慢自不必说,所用工具无论是废信用卡,还是塑料尺,都不能做到又快,尤其是又干净。葫芦表皮与葫芦本身中间有一层像糯米纸一样的物质(没干透时就是一种粘液)葫芦皮刮掉之后,它还在,但是看不见。干透后就会非常影响皮色效果。即使用钢丝球刷一遍,也不能完全去除,而且此时葫芦表面是青的,很容易就被钢丝球把细微的表层破坏了,影响之后的盘玩效果。 手工打皮慢又累 所以手工刮皮,并不可取。实在没辙,才用这个办法,小瓠建议用很钝的不锈钢西餐刀刮比较适合。既没有刮痕又有一定的效率和把持的舒适性。打完皮可以用玛瑙石把葫芦表面的凸起压一压,赶平赶光。手工打皮也有优点,就是因为是纯手工,手感好所以不会出现把葫芦表面打出破损的地方,机器打皮比较容易出现稍不成熟的葫芦,就会被钢丝轮打掉一块的情形。 手工打皮后的效果大抵如此 有的人说葫芦用热水煮一下再打皮,这个方法对少量的小手捻是可以的,因为盘玩的葫芦煮一下可以杀灭细菌和种子,有利于把玩。但是对数量多,或者偏大的葫芦不适合。因为大点的葫芦是很难入水的,煮不全面,而且水煮需要的锅灶等等,都是不必要的支出。 机器打皮是高效率的方法,普通玩家没有可以自己制作,用抛光用小型手持砂轮机,带小型钢丝轮,钢丝轮要把钢丝打掉一半,这样软硬度正好。可以手持可以固定,然后慢慢的把拿着葫芦,把表皮打去。(注意要带护目镜!)它的优点除了效率高以外,还可以很干净的除去所有皮层,没有残留。葫芦的表皮被打成绿色的粉末状,就像抹茶。空气中充满了葫芦的清香味道,非常迷人。 打皮以后的葫芦皮色应该是这样 葫芦农户每年秋天收获葫芦之后,就开始规模性打皮作业,打打葫芦皮还算轻松,主要是打成千上万的小手捻或者小雅腰,葫芦的打皮还有时间限制,不能在葫芦快干了时还打皮,那真是一个考验耐心的活!小葫芦不好手持,又费目力,因为是盘玩类葫芦,还必须细致,加工者都以几分钟能打一个为胜擅场,美丽葫芦的背后,是种植户的辛苦付出。打完皮需要在碱水里洗一遍,把粘液之类洗净,同时对葫芦皮色有好处。 机器轮打皮 打大葫芦,尤其是特大葫芦,有人说,要从上往下打,这是不懂行的说法。大葫芦因为有一定体积和高度,含水量,干的过程也是水份从上往下走。尤其是特大葫芦一般成熟度都倾向偏低,所以如果从上部打到底,大葫芦是很难挺住的,头部很多都会裂开小口子。对的方法是从中部往下打,打完了再回来往上打,打到距离头部7-8公分留下不打,等葫芦整体干的差不多了,再把头部皮去掉。在晾晒的过程中,也要在后一段时间是把葫芦大头朝下晾晒,让水份不是一直从上往下走。这样才能稳妥的包住葫芦不裂。机器打皮要求不能停顿,一气呵成,一个葫芦分两次打,在衔接处会有痕迹。 机器打皮效果,又快又好 特大葫芦的留顶 机器打皮的优点,还有一个就是像特殊型的葫芦像挽结类,鹤首,范制类有细节花纹的葫芦,只有用机器轮才能打到位,手工是无能为力的。 晾晒要求是必须通风有日照。最好的状态是在有大太阳的棚子的阴影里,(山东秋后气候非常适合晾晒,东北就不行,秋后很快就上冻了)晾晒几天以后,再全面移到太阳底下直射,这样葫芦的皮色就会很好。 历史上有葫芦皮色调整的配方,小瓠原则上并不建议。因为葫芦表皮自然变色是最佳的,也是最有魅力的。 我是《爱瓠说》葫芦文化。书法篆刻,工艺美术的小筑。 葫芦艺术的推广者。 关注即可获得古今中外葫芦艺术,历史源流,工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