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红 王丽 【摘 要】学历补偿性、市场化等特征,使近年来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遭受声誉危机。信息化的推进给学历继续教育带来转机,信息化推动成人学历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四教融合",混合教学成为继续教育变轨超车的突破口。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和扶持下,网络教学、智慧学习、混合式教学支持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前景光明,任务艰巨,需要我们把握机遇,提高质量,实现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华丽转身。 【关键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信息化运动;网络教学;混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4-0014-07 在2018年6月21日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强调"要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重塑教育教学形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推动高等教育的‘变轨超车"。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范管理,建立了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基本制度,促进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重视新技术,引入新理念,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学习者经验丰富,学习目的明确,多进行自主性学习,但工学矛盾突出,系统性学习时间少,多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混合学习、网络学习、MOOC、微课程等新教学形态破解了以上矛盾,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带来了福音。 一、信息化给学历继续教育带来转机 互联网的普及和学历继续教育人群的年轻化,使得新兴的网络教育、混合学习等教学模式日益兴起,学生对在线教育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基于政策驱动、工学矛盾突出、师资问题、面授组织困难、学生学习习惯改变、信息化时代多环节和快节奏,以及学生多需求、多层次、多地域等特征,作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纯粹的函授或面授教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需求,学历继续教育转型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类总共经历了两场信息化运动,第一场信息化运动的主导者是以IOE(IBM、Oracle、EMC等信息化巨头)为代表的美国信息化企业,第二场信息化运动的发起者则是中国企业,基本推动力是金融资本。第一场信息化运动时期的远程教育处于"在线教育1.0"时代,是在线学习资源服务模式。这一时期,互联网在线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资源为中心",主要方式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建立资源管理平台,来提供学习资源管理与服务。该阶段的特征是将传统教育的每个环节逐一数字化搬到网络上来,相对于传统面授来说在线学习的体验差、效率低,使用者并不十分认可全流程的在线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第二场信息化运动到来,在线教育跨向在线教育2.0时代,信息化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远程教学的需求促使互联网要素和信息化技术集成到传统课堂中,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智能化。信息技术、新媒体带动了教育的跨越式的发展,网络学习、MOOCs、泛在学习、虚拟学习、移动学习、反转教学、微课堂等教育形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教育形态开始转型发展,混合教学、混合学习的出现与发展不可阻挡。传统的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等学历继续教育形态走向混合教学,教育进入新时代。 信息化运动给教育带来的转机是教育及技术规则的改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国际化拉开序幕,教育变革与教育转型大势所趋。我国教育变革起于众多的互联网教学平台企业和初创公司的创新超越理念,这些企业试图在教学产品和运作模式创新的基础上,重新制订教育发展规则,并以此打破欧美传统信息化的市场壁垒,并最终超越这些传统企业。 二、信息化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走向"四教"融合 教育信息化起源于广播电视等远程教育,并迅速普及开来。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师生地域上的分离,即远程模式。从其通讯载体看,这种教学模式经历了函授教学、广播电视教学、互联网教学三个发展阶段。传统成人教育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带动广播电视教育的发展,直至2007年底教育部批准68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成人教育质量开始受到质疑。随着成人教育"声誉"危机的出现和远程教育技术的突破,成人教育纷纷转向网络教育。自学考试也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学生从书本走向网络,如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学生需要在网络助学平台上修满平时学分绩点,才能参加考试,课程总评成绩包含过程性评价的成绩和统考笔试成绩。传统的函授夜大成人学历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走向"四教融合"。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化主导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世界教育趋势。"四教融合"不是用网络教育去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书本学习或面授教育,而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倡导向信息化主导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转型,即"互联网+教育"。形成理论与实践融合、线上线下融合、院校教师与行业专家相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贯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学习体系。 在岗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不可能像全日制学生一样整齐划一、定时定点地长期坚持在校学习,远程教育更应该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网络学习支持。泛在学习、智慧学习成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我国教育专家严继昌认为,相同教育形式下,同为面向从业人员、同为应用性人才培养方向、同为业余学习方式,理应实行同一政策,这样教育公平理念才能得到贯彻,办学秩序才能得到改善,培养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对传统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四种教育形式统一出入口政策,倡导信息化前提下的"四教"融合,提高培养质量。 三、继续教育变轨超车的突破口——混合教学 混合教學(BL)是在线和面对面(F2F)教学的结合,是信息化背景下媒体和工具的结合,是一系列教学方法的结合,其特点是有意识地将在线和基于课堂的干预相结合,以鼓励和支持学习。在线学习方法有局限性,如师生分离、困惑、隔离、有限的反馈和缺乏责任心,缺乏与教师和在线学习同伴面对面的交流等。因此,教育工作者将F2F指令与在线学习组件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习(BL)模式。混合学习(BL)模式成为减少面对面(F2F)和在线学习的局限性的重要替代方式,因为BL采用了两种学习的优势。有分析表明,与面对面或完全在线模式相比,BL的效果要好得多。实践及研究表明,BL增加了访问和沟通的灵活性,并降低了学习成本,提高了时间效益。 混合式教学改革已在国外的许多高校顺利实施,并形成了系统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管理与实践模式,其优秀经验值得国内高校借鉴。但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由于自身主客观原因,如学生工学矛盾大、生源恶性竞争、各学习中心管理不严等问题,教学质量很难保证。我国在"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呼声中,部分高校在学校层面开始整体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1.混合教学的优势 混合教学是一种结合了几种教学方法的学习情景,提供了最有效的教学经验。学历继续教育采用混合教学的最大实效是能力与学历同步提升、线上线下教育融合交互、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 (1)混合教学能满足成人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需求,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可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使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网上学习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促进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融合。 (2)混合教学实现资源共享,改变学习思维,扩大视野,更新观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力地促进了课程、教材和课件的跨国、跨地区流动和共享;有力地促进了先进教学理念、现代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跨国、跨地区传播与融合。 (3)混合教学可使面对面(F2F)和在线方法的成效最大化。为学生享受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创造条件,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信息获得速度快,提高学习效率,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4)混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安排學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依据互联网提供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资源可以方便查阅、学习、研究。它还适合模块化学习,满足成人学生接受个性化指导的需求。 (5)混合教学适合在岗成人学习者。成人的特点是成熟、自信、自主,学习目的明确、经验丰富,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改变,注重实用性、解决实际问题。所有这些特征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 (6)混合教学有助于增加入学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对那些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服务不足的地区来说尤其重要。 2.混合教学存在的挑战 混合教学作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技术复杂、涉及面广、投资大、管理复杂,往往需要多个高校、部门、系统、教学媒体服务供应商联合进行,可能出现新问题、新困难,存在技术、政策制定、市场需求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难题。 (1)教师流动性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与行业,网络授课教师与面授教师缺乏联系,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直接沟通的渠道。混合教学增加了工作量和时间投入,缺乏教学和技术技能,难使面对面和在线学习顺利融合;监管督促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措施仍然不够得力;网络教学学生规模带来工作困境和改革难度;网络机考存在诸多弊端,形式相对比较单一;缺乏顶层设计,无法通过考核来促进教师工作,工作推进难度大。 (2)部分网络课程资源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比较陈旧,亟待更新,更新投资大,周期长。有些教学内容与职业所需脱节,一方面达不到当前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较深的偏重理论研究的课程,又远远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现实的需要。网络课程资源精品不多,学习内容、形式单一,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的环境和工具,使用高水平的媒体灌输不一定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有研究表明,有必要把重点放在教学和学习目标上,而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在线学习往往因提供大量信息而导致认知超载;学习内容和交流,依赖于一个学习管理系统(LMS)或一个虚拟学习环境(VLE),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灵抚慰。 四、e行动计划是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实践与研究表明,在线教育将成为互联网时代下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共享、合作办学将是高校继续教育走出困境的突破口。 e行动计划代表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建设数字化资源,推广创新创业教育"。2014年10月,在教育部职成司和继续教育办公室的指导下,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组织建立了"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与在线教育联盟"和大学企业联盟。联盟倡导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包括两方面的MOOC:一类是面向行业的MOOC,另一类是面向特定群体特定领域的MOOC。这两类MOOC,充分发挥了普通高校的专业学科优势,主要面向行业劳动者,定位清晰,发力集中,发展预期良好;各省属高校也适时结成联盟,共谋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利用网络进行混合教学的典型案例。 目前,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骨干、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继续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开放共享、合作办学可以解决高校继续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的问题、提高高校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破解社会资本和企业大学融合的难题,有效减弱高校继续教育承受的竞争压力。 近几年,在线教育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趋势,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显示, 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效益达到2 810亿元,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效益将突破3 000亿元关口,达到3 480亿元。艾媒咨询认为,近年来在线学习的方式已逐渐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未来几年,在线教育技术的持续升级、在线学习产品的丰富和成熟都将推动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见图1。 五、推动网络教育的举措 1.政策支持 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新时代下,国家尤其重视新技术、新理念,鼓励改革创新,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则的调控,借助网络实现我国教育水平的大跨越。十三五以来,中央连续出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鼓励教育创新,实现教育迅速崛起,在线教育、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被写入政策文件。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达到5 000门,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人数突破7 000万人次,中国高校慕课总量、参与开课学校数量、学习人数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慕课大国。2018年年初,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涵盖文、理、医、农、工等所有高等教育学科领域,代表了当前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最高水平。 2.各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学历继续教育融合网络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方向,是教育的自我更新、自我救赎,是教育的创新。在线教育主张消除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壁垒,把各种教育形态有机衔接起来,最终达到各种教育资源充分整合,服务人的终身学习。 在线教育紧跟技术成长,各种智慧教学工具助力混合式教学,出现了录播式在线教育、直播式在线教育、实时互动的个性化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在线教育。聊天智能机器人、作业批改系统、背诵监测、口语练习技术、人脸识别等技术在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逐步融合。 在政策层面,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即将研究出台鼓励教师应用慕课、开展课程改革的有关政策,实施鼓励高校和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双万计划"。于世洁指出:国内高校利用学堂在线慕课、雨课堂、微助教开展混合式教学,包含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330多所高校,500多门课程。清华大学已开设246门慕课,惠及800万人次,2018年计划新开48门慕课,2013秋—2018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共1 812门次课程试点了混合式教学,课程覆盖30余个院系和部处,选课人数超4.2万。 六、经验、借鉴与展望 1.推进高等教育学历认证制度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公立与私立混合,普通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混合,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混合,形成了学历教育的"双轨制",不同体系教育标准不一。201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779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 753.59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544.14万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470.94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55.27万人。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不断涌现,随之出现一些新问题,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矛盾日益突显,教育质量问题突出。同一个国家、同一类型、同一层次的教育毕业生标准应大致相同,但事实相反。我们需要关注,高等教育应承担社会责任,在公平與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点,建立认证制度,切实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智利的高等教育学历认证制度与我国类似, 可值得借鉴。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规模迅速扩张,智利建立的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标准包括"目标、资源、有效性、持续性"四方面,主要观测点为7大点,16个指标,28个认证标准。而美国远程教育的认证从学校办学宗旨、学校组织结构、学校资源、课程和教学、师资状况、对学生的支持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等七个方面来展开,每次认证都要包括几个步骤,都要通过学校自评、同行评审、现场考察、认证机构评议和周期性外部评审等。 2.建立学分银行、资历框架 国家鼓励不同高校进行学分互认、转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目前上海、云南、四川、江苏、河南、浙江、天津、国家开放大学及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等省市高校结合本地区特色陆续开展了学分银行方面的建设, 为全国大开放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建立了一套实用的学分银行系统及框架标准。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上仅限于免修免考制度。 目前,学分银行、资历框架的建立还存在以下难题:一是统一的困难。不同省市、不同地区学分系统不一,学分银行系统地域性、区域性差异明显,全国的系统及标准仍未建立,学分转换存在技术困难、校际学分互认壁垒难以克服等问题。二是时空限制。实现学生的跨校、跨地区的流动十分困难。网络教学解决了跨地域教学的困难,但大部分高校互认部分仅限于部分选修课程。三是互认的困难。学校存在利益竞争,学校缺乏进行学分互认的动力,不同层次的学校存在互认困难;四是对比的困难。评价标准不同,不同学校或同一学校不同时间的考试成绩无法进行有效比较。学分互认需要做大量前期工作,应先做好课程目录、学生申请、学校协议等开放工作。 3.实施质量控制工程 实施质量控制工程首先要明确高等教育质量观,明确高等教育究竟是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 这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问题。教育质量观是对教育工作和受教质量的基本看法,教育质量是教育系统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教育质量的高低, 要依据它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 在当下我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中,高校内部应进行相应教学管理制度的革新,树立高等教育质量意识,制定规范有效的学习制度,严格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施教育质量控制工程,借鉴兄弟院校的做法,可从质量标准、质量控制、实践教学、技术融合、精品课程等方面展开。 我们首先需要制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标准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大教育标准的执行力度,加强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和管理。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标准、资源建设标准、学习中心支持服务标准。章政指出"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在准入门槛、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范,加强标准化建设是保证继续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程质量监控,实施多种方式结合的评价,包括建立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质量监控、学习质量监控、校外学习中心支持服务质量监控。积极参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为实现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深入推进网络混合学习提供保障。 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专业案例库、实践实训库。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加强新技术与教学管理的创新融合、加强新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加强新技术与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融合。 4.制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矛盾转化,在线教育为发展带来新机遇,人民群众有上好大学的迫切需求,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严重短缺且发展不均衡,质量和公平问题更加突出。质量标准的研制,将为我们做好"兜住底线、保障合格、追求卓越"提供有力保障。 "质量为王,标准先行",2017年至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指出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迫切需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要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全面质量监管,着力打造中国品牌。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要从学校继续教育办学定位与管理体制、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情况、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情况、社会贡献与改革创新情况、问题与对策建议等五个方面编制年度发展报告。 5.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对教育的预测 十多年来,新媒体联盟和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 New Media Consortium (NMC))合作完成出版了每年年度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该报告预测未来高等教育所采用的6项关键技术、面临6个发展趋势、面临6项挑战,国际上影响深远。该机构能及时了解国际范围内各类教育动态,每年都会发布几类不同版本的《地平线报告》,分别聚焦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预测今后若干年教育的前景、技术和发展趋势,如何推动教育变革,以及将面对哪些艰难的挑战等问题。见下表1。 从实际发展状况看, 《地平线报告》的预测总体上得到了现实应用的佐证。如以MOOC、翻转课堂、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情感计算、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智慧教育从长远来看可以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总体而言,对于短期爆发性技术能够较好地预测其发展,能够对技术应用的长期方向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大势所趋,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改变着人类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慕课、微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不断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变革学习方式,带给我们机遇与挑战。在即将到来的 "智能教育"时代,将用人工智能驱动未来教育,驱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理念、学习方式、教育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创新与变革,这些新技术、新理念是实现我国教育变轨超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