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退休时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


  走村入户进万家,影像笔录存现状,促膝交谈听民声,求真务实作风硬。
  2016年5月26日,我怀揣着县委组织部核发的退休证,身背照相机,手提公文袋,和单位驻村脱贫工作队员、乡政府驻村脱贫干部、村委会分片包干人员,在村组长的引领下,行走在密祉镇永和村委会文盛街脱贫攻坚的路上,进村入户走访贫困户,用相机摄下贫困户的住房及财产现状影像资料,笔录下贫困户人口、劳力、经济来源、致贫原因等,进一步完善贫困户的基础基本台帐信息。到了晚上8点多,终于完成了文盛街最后一户贫困户的走访工作。而这样的工作,已经连续了近半个月。
  晚饭时,我说"今天是我退休的日子。……"同甘共苦近半个月的驻村脱贫队员、村委会干部异口同声的"不相信",因为在当下,至少在他们眼里,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公务员,在自己临近退休以及退休当天,还这样毫无怨言,继续坚持工作,而且是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当我将退休证让他们看了后,大家沉默了一刹那,不约而同的举起茶杯:祝贺余老光荣退休!祝贺余老生日快乐!简简单单的工作餐,瞬间变成了我的退休、生日宴会。尽管没有美酒,没有烛光,但我感觉到这是世界上最美好、最有意义的退休宴了。
  在大家热烈而真情的祝福中,有人说:余老,你的这种心态,这种精神,这种胸怀,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你在省州县的报刊发表过无数的宣传报道文章,退休之日还在脱贫攻坚的岗位上,你应该给自己写篇文字,至少在县的媒体上。我打断他的话:虽然我怀揣退休证,已经离开奋斗一辈子的岗位,但我只想用无悔付出和担当,在我退休的这一天,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站好最后一班岗,为职业生涯画下圆满的句号。
  似这样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情况,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已经不是第一次。
  2008年3月,因为年龄到限,我从实职领导改任主任科员非领导职务。在当时的那种生态环境下,对于我们这类人,单位领导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可以说是放任不管任其自由。但我并没有自我堕落,而是坚守初心不改,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履职好自己的职责。
  弥渡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基础广泛,品牌响亮,是有名的花灯之乡,民歌之乡。通过申报,2008年弥渡花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为了让民歌之乡实至名归,县委政府要求将弥渡民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局长与我商量,申报弥渡花灯我是总负责,现在要申报弥渡民歌,还是要我总负责,为了更好的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同时担任办公室主任。我没有说什么多余的话,心无旁骛,很快的进入角色,找相关人员,商讨申报事宜,编写申报提纲,拟写调查报告提纲,组建队伍,申报工作很快进入实际工作阶段。工作中带领人员上山下乡,走访民间民歌艺人,进行田野调查。日辛夜劳,总篆调查报告,撰写申报书文本、影像资料片解说词,统筹、协调、审稿、报审。经过全体人员一年多的努力,申报材料在规定时限内上报省非遗专家组审核后上报国家文化部审批,弥渡民歌于2011年5月入列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诗存感:
  无悔十载文澜涛,文图物管几担挑。文保喜看铁柱庙,国遗欣观花灯潮。
  悠悠民歌现入围,非遗名录两生辉。有诗存感抒唔愿,留与秋实鉴风骚。
  换届,新局长到位,我也就不在办公室了,轻闲下来的日子,我用文字书写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我把多年来对弥渡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调研记录,对弥渡文化建设的思考笔记、心得体会分类整理,深入实际,采编弥渡县文化建设的新经验、新成果,写成论文、调查报告、新闻报道,在各级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及省州文化部门的刊物发表,年均不少于100篇。所撰写的《弥渡县"四大政策"打造文化建设平台、》《弥渡县"四轮驱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弥渡县"四措并举"筑牢群众文化基础》《弥渡县"四项工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云南弥渡"月月演"乐民更惠民》《云南弥渡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云南弥渡多举措推进文化立县软实力建设》《弥渡:打造文化新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析》等等等文章,分别刊载在中国文化报、红旗文稿、云南党的生活、大理日报、滇西北论坛、大理探索、彝族文化等报刊杂志上。这些文章,有的被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博导引用为专著的案例,有的在报刊被加编者按刊载,有的被评为好新闻。用笔耕为弥渡文化建设摇旗呐喊。
  今年10月,拙作《"聆听"雾本》参加大理州政府扶贫办举办的"扶贫故事会"有奖征文活动获奖,心有所触,写下此文。
网站目录投稿:梦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