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去浮尘,好书藏内涵,好文字涤心。 一直觉得,书有香气,文字有灵气,放一本于床头,淡淡的气质盈眸,使心安宁。邂逅一本好书,邂逅一段倾心文字,恰如邂逅一位知己,翻开是惊喜,青山明月,钟期会语。 晚唐文学家皮日休曾写道:"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色"与"华"读着就让人浮想联翩,有着丝绸般的质地,触摸柔软;有四季晕染的花香之气,淡浓恰好;从头至尾,细细阅读,有虚有实,里面装着世间万物,一点一滴汇聚江河流水。 借庄子言:"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用在书与文字上,以虚入静,似打开一面镜子,饱满我们的思维精神,开阔我们的视野,熟知而后理,洞察自然,反观自我,得明心而见性。 历代大文学家,数之不尽,文风各一,雅俗相加。著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喜好读书藏书,更是一代著名的女词人,其中有一典故"赌书泼茶"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在一次烹茶时对赋比赛,不小心将茶水洒了一身,于是便有了赌书泼茶的千古佳话。 清朝大词人纳兰容若为思念亡妻卢氏,有感赵氏夫妇的琴瑟和鸣,写下"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却是凄美的《浣溪沙》。人生的种种情感,被我们记载于书页中,一字一句,看似寻常,却藏着岁月走过的太多喜怒哀乐。 好的书与文字是百读不厌的。正如宋.苏轼在《送安惊落第诗》里这样写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里的"读"与"思"运用恰好。苏轼在"读"的基础上,强调了"思"字的重要性。一个"读"字,我们可喻为读人,从读初到读熟,而后思,融合于人情交际上的感悟,便知其人是否可深交。人生的很多场合,包括职场,人情上的交际,很多时候存在一个"利"字的左右,于是,太多时的友情仅限于表面,各自保留着暗心思。而深交者,仿若一本好书,可遇而不可求。 人生是一本书,入至小烟火,穿过市井,行至职场,落到饮食深处,一些生计,一丝柴米油盐,一场奔波,一个微笑,这些看似寻常,这些看似带点俗味,却是如此的稳妥与踏实。俗,多好,带着真实的味道,把人生的繁琐真诚演绎,风路过,雨路过,在一季秋色里收获、删繁,与岁月化干戈为玉帛,安静做好自己。 好的文字,是岁月的感悟,是人生积累厚重的底蕴,那些笔锋转处,有些清淡如水,那是光阴磨砺后的赠予,是深深懂得,更是感恩去处世。 尘世行走,浮躁左右,能够搁置一刻的闲时光,赌书泼茶,与书对赋,畅饮一室乾坤,幽深处,闻之声有色,落笔皆成文。 宋真宗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更为极致,可谓励学,在当时重武而轻读书的时代,耕耘一粒深厚种子,改革,推广,树立了文学风气。宋真宗的《励学篇》问世,至今天下学者沉迷,传承了几千年。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爱读诗书,有《陆羽弃佛从文》之着,为了能够得到智积禅师同意他下山读书,用心钻研茶道,最后打动了禅师,才会在后来写下《茶经》名著,为中国的茶艺文化贡献巨大。 书可修身养性,文可养心养肺。当你工作与生活累了,那就停下脚步,不要只想著名利,让自己看看书,写写字,安静下来,于身,于心,相信都是最好的归属。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孤清,或许会闻到一丝沧寒的味道,然,生命的情感色彩,却是可以自己来慢慢修整添满。一笔胭脂色,一砚丹青,一切能顺应于自然,都是最美的陪伴。这世间,心灵最好的港湾,是丰富中升华至安宁,于山长水远下,细细品味,莫过悦人不如悦己,花月静好。 每天,习惯早醒,给自己两个小时的空间,通常会练习一下毛笔或书写一段文字。喜欢这早晨只属于自己的两个多小时,抛开喧嚣,没有人打扰,很安静。一个人的字,写旧了,写薄了,回头看时,都是岁月给予的情味,这种情味就如此时的美好秋日,花草收敛了,不若张扬,舒适而清欢,蕴涵季节带来的厚重。正如雪小禅所言:"每个写作者都需要有一定的孤独——这是好文字必要的质地。" 人生,你一定要一种自己喜欢到骨子里的情趣,这种情趣是一种精神层次上的安顿,和他人无关,你无需惊天动地去演绎,它是你面对自己最从容的一种姿态,让你活得充实而充溢着内涵。 时光的洪流,山水相逢万千,世事无常,人情寡薄,在未知的路上,我们不知下一站会什么时候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世,各种诱惑穿梭左右,一个人,若做到修花剪枝的习惯,内心自会保持一份平淡的小欢喜。 我爱书,爱文字,更爱世俗,爱这生活的琐碎,它是生存的根本,只需从平凡中去体味,体味日出日落,体味听雨听风,而后从俗尘里去感之生命活着的美好,日子就多一份自在而踏实。 人生如书,是大量阅读后的删繁就简,取其精华,抵达初心之路,是佛性的慈悲,是从容,是一份淡中的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