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钓友来说,浮漂的选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太多钓友只关心吃铅量多少、能不能看清目数、价格是多少这三方面,往往忽略了浮漂本身的作用,你需要这支浮漂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有经验的钓友会说,读懂一支浮漂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本文的目的就是缩短这个时间,从根源上分析不同类型浮漂在钓鱼中的作用,从而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支浮漂,那么我们需要先来明确2个重点内容: 选择浮漂时该注意哪些指标? 浮漂种类不贪多,选择钓底和钓全水层2个类型就足够 浮漂的材质反而是需要被"忽略"的,不同材质之间的差异起码在野钓方面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也就是说无论是巴尔杉、纳米、芦苇、孔雀羽,包括碳素材质等,如果其他指标完全相同的话,来自材料本身的差异大家完全可以忽略,所以不用过分纠结选择哪种材质,更应该关注以下的几个指标。 一、工艺的好坏。这一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了生产商对产品的态度,而态度决定了一切。例如在漂身顶端部位,因为芦苇材质需要绑线,所以这里会涂一小段漆,也是为了美观,可连这个部位的漆都涂得不整齐,可想在其他地方工艺得多么不严谨。 二、漂尾的选择很重要。直径越小"灵敏度"越高,当鱼吸入饵料带动整个线组继而浮漂产生信号,直径越小的水阻越小,所以信号表现就越夸张。但这个是需要一个"度"的。钓鱼并不是浮漂越灵敏越好,一是杂鱼影响过大,二是视力不佳的钓友看漂不易。因此漂尾的粗细要在自己能看清的情况下越细越好。 如果出于视力的原因需要选择粗尾的浮漂,那么建议选择2目加粗的为宜,这样可以钓3到4目,将2个加粗目露在水面之上,一旦出现信号时,2个加粗目并没有入水,不影响灵敏度,而目数忽然的变化自然会引起你的注意,这也是视力不佳的钓友最优化的选择。 三、吃铅量的选择要有取舍。就钓鲫鱼而言,在抛竿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我认为吃铅量选择在1.2克、1.8克、2.5克这三个性价比最高,涵盖了低水温轻口,深水和常规季节的鱼情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购买时最好询问一下,这个吃铅量的测定是处在漂尾的哪一个部分,如果是在根部位置,那么在实际垂钓过程中,吃铅量要大过标注的吃铅量。 其他指标诸如漂脚的材质对大多数钓鱼人来说并不太重要,而同心度这个其实也没意义,首先连同心度都保证不了的厂家,浮漂价格肯定非常低廉,不在这个范围内选择即可,其次你挑选也没用,拿在手里捻动转一下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就如同买西瓜时拍几下,其实你心里也不知道到底熟不熟,大多数浮漂都是机器来校准的,别操心这方面了。更重要的是下面的内容,也是本文的最核心部分,漂型的挑选。 浮漂种类不贪多,2种类型就足以应付大多鱼情 钓鱼是一个和鱼斗智斗勇的过程,这期间浮漂会反馈出各种信号,但这里会有真有假,有轻有重,如果错误的选择了浮漂会放大虚假的信号,误判鱼情。这点很多钓友并没有意识到,只会感叹今天鱼不好钓,自己没坐对位置,因此我综合了大多数鱼情,认为有两种浮漂是大家必备的选择。 钓底通用型浮漂 这类浮漂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虽然漂型种类繁多,但终究有一些规律可循,使用这类浮漂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坚决的钓底,同时可以兼顾离底。对这类浮漂要求翻身快、下沉速度快,目的是避开中上层杂鱼和加快到底的速度;漂型要求尽量减少横截面积来减少水阻,目的是放大底部的信号,因此最适合的漂型就是细长身的浮漂。 给大家推荐一个经典漂型吧,长身锥形漂,比例匀称,不需要华丽夸张的外形,翻身快,下沉速度快,顿口是非常清晰的,除了在浅水中比较吃亏外,多数水深尤其是在深水区域条件下,浮漂的表现是相当出色的,可以认为是必备的一种浮漂,这类浮漂很好选择,只需要注意工艺和吃铅量即可。 钓全水层型浮漂 当鱼所在水层发生变化,例如上升在中层后,上面提到的底钓漂应对起来就很乏力,那么就需要一支浮漂能做到下沉缓慢,即可钓浮或者水皮位置,也可以配合飞铅钓行程截口。无论是小鲫鱼钓定层,还是容易变化水层的鱼种如翘嘴、鳊鱼等,都需要这样类型的浮漂。 针对野钓来说不建议使用球形浮漂,我觉得漂身下方有一个收紧的枣核型效果最好,这类浮漂下沉时缓慢稳定性出色,既可以钓行程和底部截口又可以避免球形浮漂的水阻过大弊端,同时还能放大顿口时的动作和送漂时的稳定,几乎可以应对除钓底外所有的鱼情,在挑选的时候需要注意和其他枣核漂的区别,漂身下半部收紧比较明显是主要特点。 关于最后的总结归纳 综上所述,我的漂盒里只有这两款浮漂,只是吃铅量不同,陪着我在武汉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水库钓了不知道多少鱼,和其他钓友一大堆各式各样的浮漂,但大多都无用武之地相比,我认为这两款就足够应对所有鱼情了,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参考价值,如果觉得不错欢迎点个关注,随时分享有趣的钓鱼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