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五常见写作方法作


  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法。在语文学习中,一些常见的写作方法常常让学生晕头转向。对于这些抽象的术语,有些学生总觉得它们都差不多,以至于做阅读理解时判断不清,造成丢分。
  下面,我将结合初中语文教材的名家名作,用通俗的语句举例分析常见写作方法的判断方法和表达效果。
  1.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过程。比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这里,由街灯想到明星,自然贴切,生动形象。
  2.想像:是看到眼前景物或者人物,想到还没有发生的场景,并进行描绘的语段。比如朱自清的《春》中,"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就是描写了想象中的美景,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看到满树花开的喜悦之情。
  3.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一个具体形象(人或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这样的文章行文隐晦,需要读者深挖细看,才能明白作者深意。比如高尔基的《海燕》一文中,赋予了海燕以"革命胜利的预言家"这一形象,表现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信心。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4.对比(衬托):是把具有明显区别或者互为相反的两个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比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用同舍生的光彩照人和自己的"蕴袍敝衣"相对比,衬托出自己以学为乐的品质。《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而他的同乡却对国事漠不关心,这样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曹刿的主人翁责任感。所以,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5.烘托(景物、场景描写):烘托一般出现在环境描写中,作用有两种。一是渲染氛围,比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烘托出的当时经济萧条的社会氛围;二是在渲染氛围的基础上再烘托人物心情,比如莫怀戚的《散步》中对于初春的景物描写,不仅渲染的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氛围,更烘托了一家人因母亲身体好转又能外出散步的喜悦心情。
  6.欲扬先抑:是一种比较高端的人物描写技巧。"扬",简单说,就是赞美,"抑"是贬低。也就是说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先从相反的批评贬低处落笔,最后再形成反转。用这种方法的文章,情节多变,对比鲜明,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在鲁迅的《阿长与&lt;山海经&gt;》的前半部分,作者用很多笔墨描写了对保姆阿长的不满,采用的就是这种欲扬先抑的方法,目的是为后文写对阿长的敬意和感激做铺垫。<!--山海经-->
  7.托物言志:这种写法,从字面上看,就是借对某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志向。周敦颐的《爱莲说》运用的就是这种写作方法。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颂,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陋室铭》借对陋室的描写,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
  8.托物寓意:它和托物言志很相似,不同的是,托物言志表达志向,托物寓意表达情感。韩愈的《马说》,借对千里马不幸遭遇的描写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阐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也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讽刺和控诉。
网站目录投稿:寄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