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缘的人,有内涵,更耐人回味,从而拥有的气质便是包孕了无限韵味的意蕴。 我记得北宋时期的程颐曾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我才体会,读书不单纯的是开阔眼界,还能开导灵魂、强化人格、陶冶情操,读书更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为此,我爱上读书! 我是一个爱书的人,却并不追求那种渊博,但希望群览,趁着年轻,多读一些书,来充实自己。 读书,能有一种迷人的气息,越读越想读。悟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念",悟所谓"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然",悟所谓"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是一种始终洋溢自由逍遥的美。 读书,能有一种超出的感受,多读更有体会。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宁静的春夜,岑寂的春山,惊叫的春鸟及山间的春涧,若按常理推测,这恐怕是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但若有那种"片刻及永恒""层深而浑成"的心境,这幅画卷,将是多么宁静而又迷人。 读书,能有一种旷广的视野,连读更空阔。同样是秋天的枫叶,在怀着悠然闲适心情的杜牧眼里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这儿秋天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艳丽;在满怀离别愁绪的崔莺莺的眼里则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这里秋天的枫叶就像是被泪水染过一般,令人感伤醉心。一瞬间,亦或是终身的体验,历久而弥深,好一种藏心里的境界。不同的角度,让思绪驰骋的如此遥远。 我是一个爱书的人,却并不追寻那种境界,但希望精读,趁着空闲,多读一些书,来体验生活。 读书,可以把生活阐释。书中看山的厚重,书中观云的闲逸,书中瞥花的妩媚。视怒涛,卷如画,拍岸震天;听箫鼓,泛空灵,天然佳妙;闻清秋,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书中,才有这样的与众不同,物是物,却亦不仅仅是物。 读书,可以把生活美化。季鹰、骏马、走兔、飞鹤、游鱼的世界;竹外桃花、烟柳画桥、冥冥深树的世界;清水绕护绿田、落日似镕金、渺空疏星淡月的世界;山势稍平、城上斜阳、闲敲棋子的世界。只有书中,才有这样的诗情画意,景是景,却亦不仅仅是景。 读书,可以把生活分界。无论是春花秋实、冬雪、夏雨,还是晓风残月、惊雷狂飙;也无论飘风流莺、江南水乡,还是悬崖峭壁、绝塞长城。永远凝聚着人类遥远的过去,或者召唤着人类走向灿烂的未来。书中,总是每个事物分的那么有规律,情与境各自走道,情是情,却亦不仅仅是情。 我是一个爱书的人,却并不追寻那种经典,但希望精华,趁着激情,多读一些书,来陶冶情操。 读刘勰:"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书中的世界,呈现摇曳多姿、变幻无穷的生动面貌,可是触手可及后,便过多或较多的沉沦与功利追求,完全颠覆,就无法到达这种最宽广最丰富的高远境界。我们执著探寻,以或是高瞻远瞩,终悟不得书中的真实的澄明之境。 读郑板桥:"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书中的世界,主客融合,把世界看的通透,却总是轻描淡写,讲的朦朦胧胧,但现实中人活着,便在体验中寻找快乐与自信。 读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文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此为人所熟知,境界往往超乎我们的灵魂,读书如此,做人亦如此,生活里,我们需要人生境界。 爱上书的滋味,甜甜的像吃蜂蜜! 从用心读书的那一刻起,我才深信,我是不断的在成长。 从执著读书的那一刻起,我才深知,我是正确的在追寻。 我在找那种把厚书读薄,然后把薄书读厚的感觉,好像那样的感觉很美好,着实是一种享受。 我还听说,人活着,有书充实的话,他过的比一般人快乐! 人生活在一个书的世界里,那里有凄切的寒蝉、初歇的骤雨、催发的兰舟;那里有如昼的花市、人约的黄昏、泪湿的衬衫;那里有幽静的独行、晚泊的孤舟、隔溪的猿声;那里有拍岸的惊涛、穿空的乱石、如梦的人生。没有书的世界,是一个死寂的令人窒息的世界。 总而言之,书学会了读书,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做人,读书,我们的灵魂才会有分量,不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