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为扭转超前教育等不正常现象,教育部近日公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成长设定了"阶梯状"标准,该指南赢得了不少赞同,也招来了一些非议。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成风,呼吁治理声时有耳闻。其实,作为直接参与者,家长和老师何尝不知"拔苗助长"的弊端,谁不希望孩子快快乐乐成长,轻轻松松成才。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优质教育资源的紧张,以及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思想,几乎每个家长又都身不由己陷入攀比的迷茫,恨不能让自家孩子成为"天才宝宝"、"全能儿童",唯恐"输在了起跑线上"。这个时候,教育部出台《指南》,给出一些指导性标准,让家长和教师们作为参照,给这股风气刹刹车,倒也不错。 不过,《指南》毕竟只是一个参照,不可过度依赖,其中一些条款本身也显得理想化,有待斟酌。如不少网友打趣的那样,一个成年妇女都可能跟着陌生人走,一个大学生都对父母的辛劳置若罔闻,却让一个三四岁娃娃做到,标准是否忒高了点?而且,什么程度算体谅父母辛劳,什么程度算懂得接受不同意见,不同孩子会有不同表现方式,本身也很难判定。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尤其是幼儿,表现存在差异很正常,切忌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在教育和引导孩子时,必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给走得快的孩子充分的发挥空间,给走得慢的孩子足够的等待耐性,这点我们应处处注意、时时谨记。 睫毛增长液:http://www.lunzu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