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奋斗了一生,终于是在自己67岁高龄的时候登基当了皇帝。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武则天能够争得一席之地,绝对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过也不得不承认,在她掌权统治时期,贞观盛世得到了延续,但除了江山颇有功绩之外,她的一生至今也备受诟病,主要原因集中在2点,其一身边男宠无数,其二心狠手辣,对百官他人是如此,对儿女依旧能痛下杀手。 武则天,为了权势地位,她竭力废黜、打压几个儿子,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她的大女儿,就是历史上的安定公主,死因与她有着很大的关系。《旧唐书》中只提及到了小公主突然暴毙,但是在宋朝成书的《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对此事做了详细的记载,说这个公主是为武则天所杀,今天我们也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一、当时,还是武昭仪的她二度回宫独得恩宠,之后怀孕生下一女,李治对她们母女格外看重,空闲之时便会前去探望。就连当时的皇后王氏也会满心怜爱前去逗弄小公主,可是有一次,在王皇后走后,武则天便心生一计,她将宫女等都支出去之后,狠心将女儿掐死,又为其将被子盖好,装作睡着的样子。等到皇帝前来探望,她假装笑脸相迎,可是等到皇帝看女儿时,公主早已没有了生命迹象。 皇帝大怒,直接问下人,这是怎么回事?宫女们只能瑟瑟发抖说:皇后才刚刚走。皇帝当即大喊:皇后真狠,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见得逞后,便也开始大哭,边哭还边诉说皇后之前的罪状。就此,皇帝有了废掉王氏,改立武则天为后的心思,众大臣皆反对,但最后武则天还是成为了皇后,而为此丧生的公主已然沦为了牺牲品。 二、或许有人觉得母性光辉是天生的,所以认为这段历史是假的,但《资治通鉴》是我们如今公认的正史材料,作者欧阳修和司马光也赫赫有名,因此可以说,这个史料的可信度很高。 三、除了这段史料记载作证之外,还可从武则天后来的一系列行为中可获得写蛛丝马迹。比如说,在女儿去世10年后,她忽然给女儿追赐了谥号"思","思"有思念、追忆的意思,但在古代,更多是指"悔过"之意。得到赐谥号的人,大都是生前犯错,死后需要悔过的人,但武则天女儿当时还不到1岁,一个襁褓之婴儿怎么会犯错呢? 由此可以说,需要悔思的不是幼小的公主,而是武则天本人。所以,在武则天这里,"思"虽然也有思念、追忆女儿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思过,她在忏悔自己,曾经一念之差,因为贪图权势功利,而狠心将女儿杀掉。除了给予女儿这个谥号之外,她和皇帝还于公元664年,将女儿追封为安定公主,以亲王丧仪安葬在崇敬寺,甚至还有帝王待遇。 在公主的葬礼上,他们特意安排了鼓吹,鼓吹在如今很常见,但是在古代这种级别很是难得,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就唐朝而言,在安定公主之前,也只有立下赫赫战功的平阳公主曾有此待遇。而安定公主,一共还活了不到1岁,自然生前不可能立下大功,所以这是武则天,一边用来安慰自己,一边告慰女儿的在天之灵。 四、武则天还有一独特之处,她对后来唯一在世的小女儿很宠爱,大大超越了对几个儿子,儿子虽然对她帝位有威胁,但却一个也不敢与她抗衡。而女儿太平公主,因为有她的宠爱和放任,曾也一度权倾朝野,妄想当下一代女皇,武则天对此十分熟知,尽管她不可能传位给女儿,但也没有阻止女儿的放肆。所以她基本是将对大女儿的愧疚都转移到对小女儿的宠爱上了。 五、再来说王皇后。其一、她没有作案动机,如若她杀的是位皇子,还可以理解,公主对她没有威胁,她根本没必要。其二,如若要杀,也不可能如此明目张胆,所有人都知道她去看望公主,紧接着她就动手?好歹是经历了后宫的勾心斗角,她不会蠢到如此地步。其三,即便退一万步说,是她杀了公主,也因此被废,这时她既无权势也没有背景,再加上武则天称帝,为何史料仍旧不记载她的恶行?只能说明,此事没有真实发生。 综上所述,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武则天杀女几乎是肯定的,史料的可信度也很高,由此可见,历史虽然是神秘的,但也终究是有迹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