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秦汉年间,我国人民就确立了二十四节气,使其成为安排农书活动的重要依据。二十四节气来自天文学,它的划分址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所定。将黄道划分为二十四弧段,每弧段为—节, 一节约十五日。全年共分二十四个段落,包括立春、惊蛰等十二个"节"气和雨水、春分等十二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即使是现在,我国的农事安排仍然离不开二十四节气,因为它能更好地反映出气候变化与作物生长之间的必然联系。同样,在花卉栽培中,只凭阳历来安排花事有欠妥当。如果花卉栽培者能从我国独创的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中汲取营养,结合本地的物候特点总结出所在地的花卉栽培自然历,则可以说是对花卉园艺的一大贡献。由于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因此其反映的物候变化,基本上以黄河流域为主。我国南有热带、北有寒带,仅凭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全国的花事活动无疑难度极大。为了使我国栽培者能够更好地利用二十四节气进行花事安排,在进行每一节气的花事安排寸,最好连带参考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七十二候。七十二候是我国古代人民从物候学角度来反映气候的经验总结,因为它能够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气候变化,所以是二十四节气的很好补充。每一节气包括三候,也就是说,每候以五日为一间隔。栽培者可以根据这些候应变化来决定所在地何时进行何种花事安排。并以它们作为对照。再根据本地物候应出现之早晚来决定相应的花事安排是提前还是错后。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到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变的特点。应该说明的是,在候应中有一些没有科学根据,例如腐草为萤,雀入水为蛤等;还有一些难于见到,例如虎始交、糜角解等;再有一些措词古雅、难于理解,例如玄鸟至(即燕子归)、蜩始鸣(即蝉始鸣)等,望栽培者在使用时有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