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咿呀学语时父母温柔的讲诉,到青青校园中传出的稚嫩朗诵,还是如今木质课桌前学生的轻快语调,都包含着书,那一本本带着知识香气的书。 人是贪婪的,总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那么便要读书。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许多人往往做到了后面两"到",却通常忘了用心去读书。"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著名作家歌德曾这样说道。我虽资历尚浅,称不上博览群书,也没有大文豪的浩瀚之气,却能用心去体会到写书之人的情感。 我觉得看书并不是把书上所写的每一个字都细细读完,需要反复咀嚼的,是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读书时身临其境的感觉总是受益匪浅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情感纠纷与命运纠葛,伊丽莎白·班内特在《傲慢与偏见》中的曲折爱情,《昆虫记》中法布尔对昆虫的向往与喜爱,亦或是高尔基在《童年》时的悲惨经历,我都能透过那一张张薄薄的纸,看见黑暗不公的社会或是不可思议的世界。 当你拿着一本书坐在敞开的窗前,微风会拂过纸面,将你的思绪带向远方;当你捧着一本书倚在树旁,柳絮会飘过你的脸颊,携着念想,直至天涯。 书是不可思 议的存在,它虽只有白纸黑字(有时还会加点插画),但却能传达给读者太多的信息。在那些世界名著中,作家们在字里行间残留着的那一份感慨,那一份恼怒,那一份盎然,是现代再先进的科技,再锐利的眼睛都无法发掘出来的。这些宝藏都是留给那些用心灵来交换的真诚读者的。 也许有人会觉得阅读是如此的枯燥无味,也许有人会认为阅读就是纯粹地获取知识,但我却认为,阅读是用来放松与享受的。 毛姆说过,要为乐趣而读书。写书的人所要传达给人们的东西,并不只是简单的故事或是一些经验或者方法。他们想要让人们一同来分享这份令他们内心激动不已的情感。 张继在落榜后触景生情,在船上写下"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千古名句,这是内心不甘的抒发;苏轼在游历西湖时,被西湖美景所折服,随即便吟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佳句;李白在抬头间所望见的一轮清月,使其心中伤感涌现,"举头望明月"便在至今都耳熟能详。 哪个诗人不是遍观群书?哪个文人所流传的文章不是绝世之作?如今的我们太过于急切地想要去达成目标,却忘了读书的真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会在书中挖掘乐趣,在阅读中吐纳情感,在字词中领会实意,放才能够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